APP下载

数字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2013-08-15文丨吴东海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受众

文丨吴东海

(安徽省舒城县广播电视台,安徽六安 231300)

对于县级电视媒体来说,必需摆脱陈旧的观念,在内容上下功夫,无论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终究还是需要良好的节目源为依托,因此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是县级电视媒体是掌握话语权,留住受众的必然途径。

1 遵循“内容为王”的传播规律,提升媒体的美誉度

1.1 增强服务性,提升公信力

作为一方主流媒体的县级电视台必需抢占制高点,主动引导舆论,既体现党的主张,又反映人民心声,县级电视新闻在报道党和政府工作方面往往只习惯局限于会议新闻或一般动态性工作的报道,缺乏力度和深度。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单一的一条新闻已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层次需求,只有通过策划整合,围绕一个新闻主题进行深度报道、连续报道在平行的同类栏目中共同传播,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外一些网络媒体唱衰声音不断,社会舆论一时出现信心问题。春节期间我们在报道农民工就业方面,就一改传统模式,采取动态新闻加深度报道,栏目延伸新闻的方式围绕就业问题全方位展示了政府、企业、民工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舒城新闻》中每天及时报道当天政府举办的招聘会情况,在生活类栏目《百姓生活》中讲述民工应聘的故事;在经济类栏目《经济前沿》中侧重报道企业的用工情况,而《关注》节目则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解答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通过立体集中的宣传帮助地方企业树立了信心,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民群众的困惑疑虑,对稳定民心、稳定社会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台不断加大民生类新闻的数量,在服务性上下功夫,例如城区发生停电停水事件,记者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报道,让群众知情。提升引领功能,突出服务性很好地展现了县级电视媒体自身形象,从而也提升了公信力,巩固了主流媒体的地位。

1.2 坚持“三贴近”,突出本土化特色

我们应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言论的灵魂和源泉,选题上贴近实际,语言上贴近生活,态度上贴近群众,及时反映群众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产生良好的社会共振效应,从而使电视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朋友。近年来我台在新闻报道方面注重展现身边人身边事,从而使新闻节目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受众群体稳定。除时政新闻外,我们近年来先后在《舒城新闻》中开设了几十个专栏,如《时代先锋》、《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十强”企业系列报道》、《民生工程》等,反映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多个层面。除了在新闻节目中用专栏形式报道外,我台还注重在自办栏目上下功夫,坚持突出本土化特色,如《百姓生活》栏目侧重热点人物和风土人情报道,《走进白桑园》、《山七老街》、《舒城民歌》、《留守儿童》等一批精品节目很好地展现了县域文化特色。在本土化的节目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农业节目。综观我国目前电视新闻媒体,内容城市化、都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越是这样,县级电视台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县级电视台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口,这种天然的优势决定了县级台必须走服务于“三农”的道路。对于一个农业大县的电视台来说要始终在“农”字上下功夫,相对于其他节目,农村节目的投入要多些,公益性更强一些,应该看到,电视媒体对于广大农村来说,相对于报纸网络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办好农村节目,适时适地为农民提供致富、科技信息,老百姓是叫好的,如我台创办的《新农村》、《经济前沿》主要报道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代表,深受观众喜爱,有时连周边县市观众也来电咨询相关技术问题。

1.3 创新新闻报道方式,融入时代气息

县级电视台是县委县政府的“喉舌”,电视新闻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毋庸置疑的,提高会议报道的质量,不等于是不报或少报,而是在报道形式上要“改头换面”,以求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作为县级台采编人员,要动脑筋,认真探索,努力使报道生动一些、贴近一些、丰富一些、实在一些,改善收视效果。如增强报道的现场感、灵活使用同期声、一个会议的多点报道、做新闻特写、强化包装手段等。在报道内容上要突出重点,以新闻价值为取向,更多地关注、挖掘会议中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内容和人们关心、观众觉得新鲜的信息,力戒空泛和一般化。我台近年来在会议新闻改革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探索,重要会议,如“两会”,全县经济工作会,党代会等群众关注的重要会议新闻在当晚必需播出,一些部门的常态化工作压缩为简讯播出,要求记者在写作会议新闻时克服“八股腔”要从会议新闻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在新闻编排上,力求创新,遇到重要新闻要打破常规,在导视和次序上有所体现。

2 树立现代传播理念,不断创新应对新媒体挑战

2.1 传播观念的创新

首先,是要真正的意识到电视接收终端的多样化、多媒体化,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电视机。这样,在内容的编辑制作等方面,才能更好的适应不同接收终端的特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其次,要意识到电视新闻的传播已不仅仅是单向的播出,每个受众都有反馈和再次传播的能力。电视台拥有自己的网站,微博,论坛受众可以随时互动,电视新闻的服务性也更为增强。

再次,要树立“大电视”的概念。电视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媒体,电视新闻的形式和体裁需要不断的创新。我台的电视新闻不仅在电视平台播出,稿件内容也能同时提供给广播,网站,杂志,做到资源共享。

2.2 人才队伍的更新

数字媒体时代,新闻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访记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摄像水平,还要熟练的把握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等传播手段,记者必需熟练使用新媒体辅助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记者通过网络发现线索,学会采写文字和传输图像,近年来我台打破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人才,一线人员构成基本做到了年轻化,他们熟悉各类新媒体,能够积极吸纳新知识用于电视新闻的创新,从而也为县级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3 管理机制的创新

县级台人员较少,承担的工作任务较重,优化人员组合,建立激励机制是保证媒体良好运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台实行绩效工资,鼓励从业人员创优争先,宣传工作有了很大起色,电视新闻由原先的每周五档增加到六档,自办栏目从原先三个增加到四个,在数字时代多媒体时代,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县级台提升自身实力的根本保证。

总之,在数字时代,县级电视媒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既给了县级台和新闻工作者广阔天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新闻改革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三贴近”,从困境中走出来,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宣传管理工作运转更加协调,新闻工作保障措施更加有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栏目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