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3-08-15王育迪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治思想

王育迪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组织人事处,河南郑州450042)

网络空间具有运行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信息传播的大众性和共享性,新闻评论的互动性和平等性等特征。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深刻变革。

一、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

1.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夺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意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导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团结动员人民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代世界和中国都处在大变革时期,民众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期待多样化,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坚持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指导新时期的工作实践,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2.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准确把握社会的前进方向,聚焦国家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时代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人们在就业、教育、医疗、法治、社会保障等社会热点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探索解答困惑、解决矛盾、应对冲突的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生活。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当贴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例如,当前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各省市普遍持续的雾霾现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远大目标。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既要大力宣传,更要吸引和保障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将维护人民群众包括环境权益在内的宪法权益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3.必须立足实际,追求实效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干部和群众,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面临的问题不同,其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离退休人员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千篇一律地做工作,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不同,阶段性工作重点不同,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现状也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各种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社会结构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把握不同地域、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的不同特点,区别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注重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4.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根据发展变化的社会状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积极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民众团结。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和多变。特别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普及,对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应跟上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步伐,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改善工作方法,注重将灌输性教育与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相结合,将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与应急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将网下思想政治工作与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入情入理和潜移默化,争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其价值已体现在功能拓展以后的社会效应上。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和规范,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以后,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促成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速,也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巨大价值。

1.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基础的功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的科学管理体系,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治建设;通过战略、策略的实施和有效的管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公众了解当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由来、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认识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大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以增强发展信心。和谐社会的构建如同现代化建设一样,本身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许多内容、形式、方法,都必须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在基本理念、方式方法、教育手段、传播媒介等方面,应突破传统做法,积极作为。

2.文化和科技含量的拓展。除了上述功能之外,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内容还体现在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这些内容更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价值。文化含量,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立体化、系统化建设,通过群众性的文化创建活动,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与现代化,实现我国社会的高度文明。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之中,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把市场经济知识、市场法规教育和生存竞争能力方面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积极促进人的素质发展和人性的全面发展。其功能拓展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尤其不容忽视。科技含量,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思想政治工作,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整合起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积极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实现技术手段和队伍结构的现代化。这些蕴含科技含量的工作内容,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拓展体现出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手段与时俱进,才能增强人们的兴趣和接收意识,大幅提高其效率。

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两大领域的内容拓展,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功能丰富而又复杂统一的有机体系。由单一政治功能向综合功能的转变,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理应清醒认识、积极顺应。

三、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拓展,可以丰富其运作方式、扩展其覆盖范围,形成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和功能展现的立体特色。在过去的很多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于陈腐说教、警告恐吓,甚至轻率动用专政的力量,强制推行某种政策或者理念。应该说,在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化的今天,在民主法治理念的张扬和追求人性全面解放的时代,这些方法大多已经失效。网络时代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平等原则。坚持平等原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为理论基础的,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思想的指导,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教育工作的对象。另一方面,民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作为变革社会的最伟大的力量,更是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网络时代开放、平等的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公民创造历史文化的主动性,突出了工作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地位,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确立平等待人的工作理念和民主的工作方法,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和合法权利,同时引导、帮助、督促公众纠正违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倡导行业自律和网民行为自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平等交互、民主沟通的过程中,以思想的力量确立理论政策的正当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2.求实原则。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就要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跟上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文化的新变化,从网络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把握网络时代的特征和网络文化生活发展的规律性,善于发现网络传播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重视解答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办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敢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从而把握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的主动权。

3.法治原则。互联网属于新生事物,其飞速发展令人瞩目。网络社会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这种发展情况,导致我国目前的网络立法远远滞后于网络社会的实际需要。从当前网络社会生活的现状看,可以说,网络是法制建设最不完善的领域之一,也是对法制要求最迫切的领域之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以德治网”工作的重要构成方面,同时也应当是“依法治网”的范例。在构建和应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尊重受教育者的表达自由权、信息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并养成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和遵循“依法治网”的法治精神。

4.融合原则。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拓展,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也与传统传播媒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复杂互动关系。这就客观上要求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体现融合原则。在教育方式上,应当注意网上工作与网下工作的结合,运用文化载体和活动平台做好网上和网下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与网络的综合运用,形成综合信息传播体系。在工作方法上,要充分吸收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方法的优点,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加以改造运用,同时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1]吴琼.建党9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11,(11).

[2]欧广远.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机制[J].学习月刊,2007,(15).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刘莹.构建和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