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基本要求 助力中国梦

2013-08-15柴海瑞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特色群众发展

柴海瑞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42)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中国梦已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基本要求从依靠力量、根本任务、根本动力、价值取向、根本原则、社会理念、发展模式和根本保证方面,科学地总结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方针路线,制定了“航向标”、标注了着力点。八个基本要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实质和真谛的科学解释,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思维与科学谋划。八个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正确的回答。基本要求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管根本的重大战略思想、理论路线、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力量

中国梦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性。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历史发展的实践早已证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是人民群众努力推动的成果。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做到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在社会实践中,人民群众通过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技能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革,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力量,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造出实现中国梦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树立价值目标、理想信念和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精神风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制度建设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保障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2]。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为了人民。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一切为了人民,中国梦才有牢固的根基,因而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践已证明,人民在党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多重,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就有多高、多重。新时期必须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要真当学生,有真情实感。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智慧也在人民,必须保持与人民的联系,真心服务于人民。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拉近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距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广大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梦就无法成真。只有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和成功基础;只有最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紧密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才能凝聚起无穷的中国力量,从而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是亿万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根本利益的共同事业。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将处于攻坚阶段,遇到的风险和困难会很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会更加复杂。为此,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必须最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与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凝聚强大的力量,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攻坚克难。因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物质基础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如何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面对新形势,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能丝毫动摇。一切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执政之要、兴国之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3]。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实现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标准,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保持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尤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及效益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着亟待调整产业结构、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矛盾与问题。无论是资源环境约束、发展方式粗放,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因而,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实现中国梦的主线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因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永远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新形势下不断破解新难题、化解新风险、激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勇气。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容停顿和倒退。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必须做到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些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分配方式,部分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解决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问题;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经营体制,着力解决有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进步的问题;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着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没有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很难进行。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是与世界分享的,在同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国梦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已经并将继续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我们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认真学习其他国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为我所用带动自身,客观认识其教训,为我所防少走弯路,让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更平稳顺利。同时,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所代表的发展模式和道路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共同形成推动世界发展的积极力量。事实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成就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中国梦的实现将为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提供一种新范式。中国梦是一个包容和谐之梦、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而不是脱离世界文明大道的极端民族主义、称霸世界、争夺资源、威胁别国梦想的狭隘民族梦。

四、“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是维护公平正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地区、阶层等方面的利益变动进一步加剧,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或多或少存在着社会不公的因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社会风险。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与社会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普遍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4],“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5]。只有社会公正、机会平等,才能保证每个人梦想的实现不会成为其他人的噩梦,不仅要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富强的社会目标,也要鼓励每个中国人都梦想成真。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个人理想的统一,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五、“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是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根基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梦的标志性内容。中国梦就是带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的,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价值目标。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旗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也是中国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政治保障。我们不仅是唯物主义者,客观承认社会差异,而且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创造条件使人民更努力地学习,更智慧地工作,更积极地创业,更大胆地创新,在创造个人财富、社会财富、国家财富的过程中走向共同富裕。

90多年的探索表明,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要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后,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共同富裕并不是平均富裕,由于地区之间发展条件、人群之间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的存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平均富裕。我们要客观看待社会差异,只要有社会存在就会有社会差异,共同富裕是指社会差异相对较小且可管理可调整。其次,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共同”,十几亿人能够共同拥有发展机会、共同提高发展能力、共同提升发展水平、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具备了这四个“共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没有亿万中国人的“富裕梦”,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要求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第三,共同富裕的底线是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消除各类绝对贫困人口,使他们也能富裕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良性循环发展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社会。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希望、理想、愿景。和谐社会是希望、理想、愿景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和谐社会意味着人具有更为美好的生存环境及更为自由全面的发展。中国梦之所以有号召力、吸引力,就是因为它积聚了包括和谐社会在内的许多中国人长期盼望的东西。

实现中国梦不能离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提高进步,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欣欣向荣,科学发明与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做的有效努力。为此,实现中国梦必须从努力打造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入手,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人们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否则,实现中国梦就无从谈起。

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让人民安康幸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社会是否和谐要看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状况怎样、最大多数群众能否依靠诚实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和标志,是我们执政为民的起点和归宿。

实现中国梦应及时处理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要义在于及时发现矛盾、正确处理矛盾,使矛盾妥善解决。妥善地解决矛盾,是保持社会相对和谐稳定的前提和根本。当前,特别要积极关切社会热点难点,妥善回应各种诉求愿望,务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切实加强舆论引导,极力排除各种杂音、噪音的干扰,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建设法治国家,法律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硬约束。要不断提高立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公平性和适应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手段排除不和谐因素。中国共产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当然,中国梦除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外,还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很多方面的目标。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互相促进的。和谐社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条件,是中国梦实现的条件。社会和谐能够使得人们生活心情舒畅,工作激情迸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调动,使得社会生产力更好更快发展,整个社会得到更好的进步。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把社会和谐作为未来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还需要把和谐社会作为当下的实践和现实工作的内容。同时,中国梦追求中国、世界、人类的和谐统一,追求国家、民族、人民的和谐统一,追求社会、集体、个人的和谐统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越是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空间就越宽广。

七、“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国梦的必然追求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是和平发展。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今天,和平发展依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庄严承诺、光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通过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努力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与促进世界和平,从而走民族复兴之路,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希望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通过和平、合作、共赢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八、“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是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少走弯路,更好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巩固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筑牢道德建设的基础,强化党性教育的核心,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设好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基本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早日实现中国梦。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特色群众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