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多维解析

2013-08-15李金龙袁绍东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理论群众活动

耿 霖,李金龙,袁绍东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安徽阜阳236008)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大结合国内外实际作出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从理论上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教育内容、价值指向等问题认真研究,明晰认识,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一、党的群众路线深刻内涵的三重解读

1.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得以制胜的法宝。在党的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指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等首先要考虑和满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一切依靠群众”指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深刻阐明了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从群众中来”要求党在制定政策时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诉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群众中去”要求党把通过集中群众意见和要求形成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再贯彻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其在群众的实践中得以充分实现并及时进行修正。

2.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作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而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所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注意自己对待群众的态度,要始终谦虚谨慎,深入基层,放下架子,诚恳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真心实意地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着力培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的评价标准。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群众路线是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三为民”执政理念中,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切实保证人民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利为民所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工作中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内容的三重界定

1.为民。为民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理念。党政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思想。第二,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要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第三,要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求每一个党政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能够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来破解难题,真正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务实。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和有效途径。简单地说,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当官处事,但务着实”“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也提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做到务实,就是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要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努力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3.清廉。清廉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廉者,政之本也”。为政清廉,就是党政干部除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人。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体制、干部素质、利益导向等多种原因,致使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针对此类现象,广大党政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在理想信念上保持坚定不移,在物质欲望上时刻约束克制,在行为上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增强党纪法规意识,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做到不贪、不占、不奢,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价值指向的三重解析

1.知道“我是谁”。党政干部有个代名词,那就是人民公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是主人,可以为民做主,甚至可以随意支配群众、代表群众,致使党群角色发生严重错位。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始终当好人民满意的公仆。

2.明确“依靠谁”。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然而,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群众无知、不讲理、是刁民,出现了看不起群众,从心理上拒绝群众的现象,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发展的依靠主体和决定力量,放下官架子,打掉官习气,把自己看作普通群众中的一分子,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

3.弄懂“为了谁”。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勤务员。共产党人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1]的。然而,就目前而言,有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等。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站在群众立场,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如衣食住行、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疾病卫生等实际问题,努力让我们的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等等。

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三重思考

1.通过明确教育内容增强理论的指导性。第一,教育内容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党的群众路线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其始终跟随和反映着社会实践要求。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关理论,我们绝对不能绝对化、教条化或神圣化。我们知道,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教育如果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内容就会空洞贫乏,人们往往视其为“说教”,难以心悦诚服。为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想入脑入心,必须立足中国实际,深入群众生活,关照百姓民生,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求出发,如对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积极回应,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或者把空洞的理论说教转化成真实的案例剖析,赋予党的群众路线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提高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自我解释力和现实说服力。只有这样,理论才能说服群众、打动群众,才能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所认可。第二,教育内容要符合大众的知识结构。要注重研究广大受教育者的特点,研究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党员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有高低强弱之分,因而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在设计教育目标、组织教育内容时,理论性可以适当强一点,方式上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理论灌输。这样有利于领导干部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去思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普通党员,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基层党员来说,此路就行不通了。我们要把有关理论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群众的大众化语言,要讲老百姓的话,要用老百姓熟悉的或懂得的事理来开展。只有这样,普通党员尤其是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村党员才能理解和接受。

2.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科学划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第一,要明确教育对象与教育重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党员,但是对教育重点中央有着明确的规定,即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抓好党员全覆盖的同时突出教育重点。欲正人先正己,只有从领导干部抓起,只有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活动开展才有说服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出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并且明确要求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同时,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率先从政治局常委中开展起来的,这为全党树立了鲜明的表率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将令党风整肃一新并且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另外,中央还明确指出,要突出抓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因为这些部门、单位和行业直接代表党的形象,其工作也往往是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为此,理应成为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突出教育对象,需下大力气加以落实。第二,活动的开展要分批推进。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浩大而又系统的工程。由于涉及的人数、部门众多,在同一时间、按照同一步调启动并向前推进是很不现实的,也不利于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从以往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来看,都是自上而下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的。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中共分三批进行,每批半年时间;2008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完成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是分三批进行的。自上而下分批次逐步推进的优点非常明显,既能发挥上级机关和党政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能通过前批次的开展为后开展的地区和部门总结成功经验。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对于开展的批次问题,中央明确规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2014年7月结束,自上而下分2批逐步开展。当然,在各批次的开展过程中,也不是对所有人员、所有部门同一标准、同时进行。而应该区分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员,有针对性地有所侧重。

3.通过教育方法的灵活选择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第一,要合理安排教育过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合理分段、分步实施、逐步深入是以往历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央的明确规定。如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为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仍然是参照以往的三段:第一阶段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第二个阶段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第三个阶段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具体要求灵活安排每一个活动环节。第二,要灵活选择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2]。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的选择对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意义重大。一是实现他教与自教的有机互动。他教是我党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最常用的方法。然而,“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主体内心的心理过程的发生,任何教育都等于零”[3]。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并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争取做到以他教为切入点,实现他教与自教的有机互动。二是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对普通党员进行有关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关要求办事,自己的言教必须在身教中体现出来,要做到“学为人先,行为世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去感召、影响普通党员,进而增强普通党员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构建生活化教育方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只有联系广大党员的生活实际,真正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困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四是实现教育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借鉴以往的经验,又要遵循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性分析为基础,认真研究客观形势的变化,探索党内思想和行为产生、形成、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当代中国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党的思想理论的教育方式方法。五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育改变了传统理论教育生硬呆板、枯燥无味的说教形象,有利于提高思想理论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例如,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的《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等理论节目,用观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画面回答群众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也借鉴、参考类似的成功经验,努力使群众路线理论生动、活泼、形象。第三,要积极寻找活动载体。一是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各参学单位要认真研究本单位的工作特点与规律,努力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避学习、工作两张皮,切实做到教育活动与推动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二是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抓手。“‘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涉及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如医疗、养老、就业、上学、住房、环境、反腐等等。要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三是积极投身实践。投身实践就是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其目的就是通过与群众打交道来强化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可以采取选派干部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挂职锻炼,安排党员干部去农村、社区体验生活,干群结对帮扶,领导蹲点联户等多种方式。四是注重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当前,“四风”问题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危害极其深远,群众也是深恶痛绝。在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四风”对党组织肌体产生的巨大危害,下大气力针对当前存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王礼湛等.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4]焦利.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电视理论宣传片[N].人民日报,2010-10-14.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理论群众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