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列名法:领导干部培训方法的创新
2013-08-15姚巧华
姚巧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0)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训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厚实性,更取决于培训形式的创新性、针对性。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是提升培训质量、满足培训需求、实现培训目的的必然选择。团队列名法便是河南省委党校根据领导干部培训需求的新变化,在全国党校系统内率先推出的一项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团队列名法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和好评,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团队列名法的概念
团队列名法,也叫结构化研讨,又称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团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团队,是指根据学员的人数,将全班学员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即为一个团队;所谓列名,就是指在一个团队中,每名学员都要围绕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并由记录员记录在黑板上。团队列名法原本广泛应用于企业,是企业就自己的发展以及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广泛征集意见、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团队列名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移植于领导干部培训课堂中,是指学员针对教学设定的专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充分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激发团队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实现“众人划桨开大船”。
二、团队列名法的教学流程
团队列名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从大的流程上讲,一次完整的团队列名法教学,共分为五大环节(如下图)。
第一个环节是“分组”。即将全班学员平均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即为一个团队。分组可以采用学员自愿结合的形式进行,也可以由主讲教师在课前与班主任协商事先分好,学员上课时只需对号入座。为了便于展开讨论,分组应注意专业特长、职务与性别结构等的合理搭配。
第二个环节是“引论”。“引论”也可称作导入,是由主讲教师就讨论的专题进行背景和相关知识介绍,主要是让学员了解问题的由来、激发学员研讨的兴趣,为学员打开话匣、展开讨论做好铺垫。例如:假设专题名称为《诚信危机与道德建设》,那么主讲教师首先会就诚信与道德的内涵、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及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等相关方面进行解读。“引论”应实现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为学员讨论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二是激发学员讨论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引论又叫“暖场”。“暖场”结束后,主持教师应布置好要研讨的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譬如专题《诚信危机与道德建设》,可以设两个议题:一是当前诚信危机的原因何在?二是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研讨”。“分组研讨”是团队列名法的精髓,是学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形成观点、提出对策建议的阶段。在“分组研讨”环节,4个小组分别由一名教师带队、进入4个讨论室,就设定的议题进行讨论(一般来说,为了便于随堂指导,团队列名法需要配备4名教师,其中一人为主持,另外三人指导研讨)。在开始讨论之前,每个小组需要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发言人。组长组织队员围绕议题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大家的观点,发言人将在研讨结束后代表本组向全体队员汇报本组的研讨成果。
讨论的过程,需要遵守以下规则:一是按顺序轮流发言,一次只讲一条。假如某个学员有多个观点,可以在后面的几轮中依次表达。二是后面发言的学员不能重复前面已讲过的观点,如果没有新的观点可以越过。三是只表达观点、不展开论述,防止一些学员过多地垄断发言时间从而影响其他学员发言的机会。当然,当其他学员有不明白的地方,发言人可以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四是多鼓励、不质疑、不批评、不打击,以便激发学员贡献更多的思想和创意。这些规则的确立,目的在于确保每位学员都拥有均等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按照上述方法每个小组在经过几轮研讨之后,都会得到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的观点。接下来需要“聚焦”。所谓“聚焦”,也就是从之前研讨所得到的诸多观点中找出若干个最重要的观点。“聚焦”采用“赋分”的办法:小组成员按照自己认为重要的程度从全组列出的意见中选出若干条(例如3条),并排列打分。认为最重要的给3分,次重要的给2分,再次重要的给1分。最后把每个观点的得分相加,得分最多的前3项即为集体的最终意见或最终决策。
第四个环节是“汇总共享”。即在分组研讨之后,四个团队重新回到原教室各自的座位上,每个团队的发言人轮流将本组所讨论的成果向其他三个团队进行汇报,并分享其他团队的成果,以此把握全班的研讨状况。在每组汇报结束后,各个小组的观点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或可操作性,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其他小组给以“评议”。“评议”由每组临时推举出的评论人来完成,评论人集中本组意见对其他组的讨论成果发表看法。
为听到不同声音、防止重复,评议采用“四副眼镜法”。所谓“四副眼镜”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其意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第一副眼镜是万花镜。万花镜的主要特点是多彩多姿、美轮美奂,寓意是达观向上、乐观、积极,以充满希望的视角看待问题与事物。要求主体从肯定、积极的角度进行评论,表达赞成意见。第二副眼镜是墨镜。墨镜的主要特点是冷静思考、小心谨慎。要求从质疑、否定的角度直面问题与不足,分析对策的风险或负面效应,并提出中肯意见。第三副眼镜是望远镜。登高望远,寓意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要求评论人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从宏观、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分析对策的科学性。第四副眼镜是显微镜。显微镜也叫放大镜,细致探微,寓意为评论人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从具体操作的层面、从细微之处,来分析对策的可行性。每个小组所研讨的成果,经过“四副眼镜法”评议之后,会比较清晰地认识到本组成果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加以完善,最终达到对所讨论问题的科学认识。
第五个环节是“点评总结”。由主持教师就研讨的状况进行全面总结,对议题所涉及的重大问题予以提升,实现教学目的。
三、团队列名法的教学推广价值
团队列名法是干部教育培训方法的一个重大创新。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河南省委党校在市厅班、中青班、青干班、县处班甚至研究生班等多个班次进行推广应用,极大调动了学员思考、学习、表达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学员有了耳目一新之感,多个市、县级党校也纷纷要求传经送宝、予以尝试。
1.团队列名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干部培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主讲,学员主听,学员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一旦教学内容枯燥,学员听课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走神、开小差、打瞌睡等现象。而团队列名法重在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要求每个学员必须参与讨论。在团队列名法教学中,每个学员都有三到五次甚至更多的发言机会。为了表达个人观点、展现才能,学员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员的潜能与智慧得以充分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团队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全方位的互动,大大提高了教学相长、相互学习的水平。
2.团队列名法提高了干部培训的实效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培训方法有效性的评估,学员保留时间最短的是听,其次是读,再次是看和做,最长的是讲和用。团队列名法就是逐步打破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传统,发挥开放性学员的优势,让学员站出来讲。教学团队针对某个问题,通过精心策划、设计,组织学员运用多种工具对其进行深入研讨。学员在思考、分析、归纳、表述中逐渐达到对问题的深入认识,并在评议阶段能进一步澄清观点,最后通过主讲教师的点评总结可以使主题升华、思想统一,大大提高了干部培训的实效性。
3.团队列名法实现了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完美结合。在授课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要使问题研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团队列名法通过分组分步表达观点,广泛收集观点,尽可能涵盖更为宽泛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运用四副眼镜法聚焦问题,根据聚焦的问题再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引导研讨走向深入,实现讨论主题从广度向深度的递进。同时,团队列名法通过小组汇报、全班共享、观点评议的研讨成果,又实现了议题从深度向广度的扩展。
四、团队列名法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团队列名法是一个崭新的教学方法,相对于经典的讲授式、互动式教学,要熟练运用团队列名法,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流程外,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团队列名法中,学员是主角,教师讲的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可以轻松放手。相反,团队列名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主持老师。首先,团队列名法打破了按部就班、基本按照讲授式教学的计划设计,它把学员分为四个小组、分开讨论,如果组织无序,就极有可能陷入混乱。这就要求在汇报、共享、评议阶段,教师要有全面的掌控能力,防止争论过于激烈,局面失控。其次,在五大环节中,有四个环节是集中、一个环节是分散,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疏散与集中,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最后,一次完整的团队列名法,分为上午、下午两个大的时段,上午完成“分组、引论、小组研讨”三个环节,下午完成“汇总共享、教师点评”两个环节,这需要主讲教师能够严格地把握控制时间。
2.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课堂艺术。在团队列名法中,教师是催化师,教师要通过“引论”,激发出学员发言的积极性,学员有无积极性、积极性高低直接决定于教师的催化效果,甚至决定着研讨的成败;如果“暖场”不到位,则讨论中就有可能出现“冷场”。在分组研讨环节,教师要掌握激发学员提出更多创意的技巧,一步一步将讨论引向深入、引向高潮。
3.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团队列名法中,教师主导着整个研讨的进程。在“分组讨论”环节,有的学员可能会洋洋洒洒讲得很长,却不会简练地归纳。这时候就需要指导老师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员进行提炼。“引论”和“点评”更是主讲老师的独角戏。在“引论”中,要求主讲老师能够以精彩的开场,一下子抓住学员的兴奋点,激起学员强烈的研讨欲望,为后面的研讨做好充分的铺垫。在点评总结阶段,教师要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本领。因为在研讨汇报结束后,学员对议题已经有了全方位的把握,他们之间有共识,更有分歧,而教师对议题的认识是学员非常期待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广泛涉猎、深度把握。如果点评能让学员“解渴”,则不但是教师出彩的机会,更为团队列名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