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同求异 实事疾妄:张宏敏《刘基思想研究》述评

2013-08-15袁新国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刘基学术思想

袁新国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7)

对于“存同求异”、“实事疾妄”这两组范畴的学术方法论意义进行创造性的诠释,是业师吴光先生的发明。关于“存同求异”,吴先生在《学问之道当首推“存同求异”》①文中认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竞争并存、互动共进的时代,学术上也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时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世界里,我们学术研究的取向不应仅求其同,而应见其同而求其异,并把重点放在求异上。所谓‘求异’,就是要分析事物形成的特殊条件,研究不同事物的差异与特点,探寻其可能发展的方向。这种‘存同求异’的方法在思想文化的研究领域里尤其应当继承与发扬。只有这样,思想才有创新,学术才能发展,文化才会繁荣。否则,就可能出现千篇一律、万马齐喑的僵化局面。”关于“实事疾妄”,吴先生称其为“王充学说的根本特点”②,详言之,王充在《论衡·对作篇》自述其写作宗旨是“《论衡》实事疾妄,无诽谤之辞”。“实事疾妄”者,实事求是、反对虚妄;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它代表了一种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的可贵精神。

2011年,元明之际浙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谋略家刘基(刘伯温)诞辰700周年之际,青年学者张宏敏新著《刘基思想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下文如有引用仅注页码)出版。为纪念刘基诞辰700周年,浙江温州(文成)、丽水(青田)学人先后出版了10读本有关刘基研究的资料选编、文学创作、注释评注类的书籍。“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把《刘基思想研究》与这些书籍做些比较,可以发现,该书没有沿袭学术成见,进行“人云亦云”式的“炒冷饭”,而是遵循了“存同求异”、“实事疾妄”的学术批判精神,成为近年来刘基著作与思想学术研究之中一部力作,从而把刘基文化研究推向了一种新的高度。

《刘基思想研究》一书共五章,二十余万字。主要从中国传统思想角度契入对刘基的儒学思想、道学思想、佛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等进行了具有创造性的解读。该书认为,刘基学术思想的基础就是传统儒家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所强调的“仁德”原则,无论刘基与道家、道教关系的考辨、还是儒佛之辩,其核心要义与立论基点都是传统儒学。刘基作为“一位古典的儒家与经世致用的儒家”,以传统儒学“修己以安人”为毕生职志,从事政治实践与理论探索,其哲学思想、实学思想、史学思想、政治思想均反映了儒者刘基“以德为本,经世致用”的理论品格。

《刘基思想研究》一书对于刘基儒学思想研究的创见,主要体现为系统考察了刘基与孔孟之道的关联、刘基对儒家君臣之道以及对儒家孝道与交友之道的思考(第2、7、11页),进而对刘基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第15~21页)。该书基于刘基著作文本,对其经学思想(诗学、书学、礼学、易学、春秋学)多做发挥:认为刘基的《春秋》经学已经对今、古文经学思想进行了融会贯通,既注重今文经学对“微言大义”的发挥,又强调古文经学“实事求是”的问学精神;并结合“宋学”注重“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经典诠释学方法论,“兼采汉宋”,使《春秋明经》“穷经以名义”的效用发挥至极致。(第33页)这是颇有新意的。

关于刘基与道家、道教以及与佛教之间关系的考论,以往学界无人关注。《刘基思想研究》一书则在详细阐释的基础上指出:刘基关于三教关系的学术立场是“以儒为宗、兼容佛老”。“在刘基看来,儒者之所以愿与僧、道交游,并非欲求其道,而是欲弘吾道,而怀才抱志的儒士之所以暂避方外,或有‘远害离尤’的不得已苦衷,而并未放弃经世济民的人文抱负。在这里,刘基坚持传统儒家‘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理想得到了印证。所以,我们可以说,刘基虽然与僧、道为友,深受道家影响,但从本质而言,仍然是一位儒者,只不过是主张兼容佛老的儒者而已。”(第69、70页)该书还指出:“尽管刘基与众多方外高僧有契交,但止于赋诗唱酬、游山玩水,这就是典型的传统儒家的‘以文会友’。令人吊诡的是,刘基始终不通佛理,也不能对佛教进行同情的理解;所以,只能站在儒家狭隘的道统立场之上,毫无章法地批评、排斥佛教。”(第89页)总之,刘基对三教合流的心态,那就是狭隘的儒家道统本位论立场。(第95页)如果认真通读《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不难发现,这些论见,都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而不是像有些论者所说:“刘基是贯通儒佛道三教的”,刘基的思想来源之一是“阴取佛学”等等。

关于刘基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刘基思想研究》一书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以往学术界关于刘基哲学研究的论文研究视域过于狭窄,仅限于刘基《天说》、《雷说》、《天道》等数篇文章,方法论过于单调,囿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性质界定,而对刘基与理学关系探讨则与学理、史实严重脱节。总之,学界缺少从传统哲学视域切入专门研究刘基哲学思想的论文。尽管各种刘基传记、评传之中关于都认可刘基是一位“哲学家”的学术地位,但多人云亦云、泛泛空谈、味如嚼蜡、鲜无新意,甚至出现了以讹传讹的学术现象,比如关于刘基是永嘉事功学派继承人说法。《刘基思想研究》一书坚持了“实事疾妄”的学术批判精神,花大篇幅与之辩论,以为“是论颇为牵强,在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可以肯定,刘基与永嘉学派毫不相干。”(第103~105页)此外,《刘基思想研究》从刘基与理学、刘基理气观探析、刘基《天说》、《拟连珠》哲学思想、刘基实学思想、刘基历史哲学等多个论域切入,对刘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不乏新论:比如关于刘基的理学思想,该书主要围绕刘基与宋元理学的关系、刘基理气观展开,反对有关刘基理学“兼融朱陆”、“阴取佛学”的既有提法,指出刘基并非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理学家,不过刘基的学术思想也涉及到理学的一些内容。比如刘基在论述宇宙生成论之“理”时,对周敦颐“太极说”、邵雍“数”论、张载的“气”学皆有不同程度的借鉴。“理”、“气”范畴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探讨时宋明理学关注的话题之一。生当元明之际的刘基自然对“理”、“气”范畴及其关联也有论述,本书以为,刘基的理气观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针对宋元理学视域之下宇宙生成论或哲学本体论意义而言,是谓哲学层面的“元气说”;一是传统文学理论关照之下的理气观,是谓“理明气足”的文学理论。(第97~112页)一般读者以为刘基《拟连珠》是一种文学作品,而该书以为它包含有系统的哲理:《拟连珠》的思想既有本体论、认识论、辨证法等一般哲学原理;又涵括了人性论、修养论、治国论、人才观等中国传统哲学要义。可以判定,刘基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是建构在先秦子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已经具有了“先秦诸子学”的秉性与特征。刘基《拟连珠》思想理论来源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辩证法等先秦元典文献,充分体现了刘基作为“一代文宗”的“会通百家、兼容儒道”为学风格与理论旨趣。(第135页)对于刘基哲学名篇《天说》思想的系统研究,该书以为《天说》一文,上下两篇,不足一千五百字,论说精辟,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既有以自然元气说为载体的宇宙本体论,又有以福祸论为基调的人生观与天地灾异理论,还有以圣人史观为依据的历史哲学。刘基《天说》是对屈原《天问》、荀子《天论》、韩愈《天说》、柳宗元《天说》、刘禹锡《天论》的继承与“解构”,同时又引入“元气”这一哲学范畴,从而开创了宋明理学的一种新形态——“元气说”(第114页)。

关于刘基的政治思想,《刘基思想研究》一书主要通过对刘基民本思想、人才理论、廉政文化内涵的挖掘,来综合梳理、论证刘基的政治思想。分而言之,通过对中国古代即自先秦至两汉、唐宋、元明的民本思想进行检讨,进而界定元明之际的刘基的政治思想核心就是传统民本理念,即刘基的民本思想是与孔孟儒家一贯的德治、仁政理论一脉相承,并没有实质意义的突破或创新。(第161页)刘基人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人要有智慧与头脑,而用人则是用智之核心,智慧源于人才,人才是治国的左右手,要善于识才、辨才、养才、用才。在刘基这里,选人、识人、用人、育人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与整体。(第165页)刘基廉政思想主要包括刘基廉政事迹及其廉政文化理论,有其历史局限性,尽管如此,发掘其历久而弥新的现代价值,以丰富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188页)

《刘基思想研究》一书在从传统学术思想体系架构介入,对作为儒学家刘基的思想进行全方位剖析之后,为方便学人检索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刘基其人其事其书研究成果,以“附录”形式、以“现代学术视域下的刘基研究”为题对百年刘基研究(1910~2010)进行了大篇幅的述评。在对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可喜成绩表示肯定的同时,还指出学界关于刘基研究的诸多不足,并对《刘基年谱》的编撰、《刘集全集》的整理、刘基研究资料的汇编、刘基学术文化研究命题的拓展均提出了殷切希望与中肯建议。

当然,《刘基思想研究》也存有不足,该书缺少“刘基文学思想研究”的版块,确为一大遗憾。不过作者在“后记”之中有“坦白”:“刘基思想内涵宽广弘博,兼容儒学、佛学、道学、史学、文学以及人才学、政治学的贡献。坦率地讲,尽管书稿之中相关章节有对刘基《郁离子》语言风格、文学经世思想的论述,但是缺少刘基文学思想的研究专章实为一大遗憾。让我稍感自慰的是,周群、吕立汉、周松芳等前辈学人对刘基文学思想研究用功颇多且有论著问世,对此拙稿附录部分有详尽述评,以飨读者。”这也算对读者的一个交代吧!

(《刘基思想研究》,张宏敏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注释]

① 本文刊载于2006年2月13日《北京日报》

② 见《学术月刊》1983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刘基学术思想
刘基隐居考述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思想与“剑”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刘基的隐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