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政治舞台上“夫人外交”的中国视角

2013-08-15王发龙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王光美彭丽媛第一夫人

王发龙

“夫人外交”,顾名思义,即由夫人参加的外交活动,尤其指由夫人完成某种特定外交任务的外交形式。当然,参加“夫人外交”的夫人首先指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外交官的夫人,即能正式作为国家政治代表的夫人。2013年3月22日至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出访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彭丽媛的亮相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夫人外交热”。

一、中国夫人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全球化时代,夫人外交渐趋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相较欧美国家,中国缺乏夫人外交的传统。始于近代的中国夫人外交起步晚、历程短,但有其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建国以来,中国的夫人外交历经打开局面、遭到中止、再度开局、渐趋常态化等发展过程。

(一)中国夫人外交的缘起

中国的夫人外交始于郭嵩焘的“如夫人”外交。作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是“第一个开展‘夫人外交’、第一个提出建立领事馆、第一个提出培养职业外交人才的人。”[1]郭嵩焘曾在我驻英使馆以茶会、舞会、观剧等形式开展了“夫人外交”,并很好地契合了“凡公使所拜之官,公使夫人即当拜其夫人”[2]的驻使惯例。

英国学者张戎与乔恩·哈利戴认为“宋庆龄是世界上第一个履行‘第一夫人’职责的政治领袖的妻子,她不仅早于伊莉诺·罗斯福,而且在政治上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后者。”[3]宋庆龄多次赴境外宣传中国抗日并组建了一些爱国组织,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赵可金与莫映川认为“中国首次实施夫人外交的是宋美龄。”[4]作为出色的外交家,宋美龄在抗战期间曾多次开展外交活动。1943年宋美龄以国民党“第一夫人”的身份访问美国,她不但“获得了‘国家第一夫人’的接待规格(当时的民国主席是林森),甚至得到了许多国家元首都得不到的礼遇和殊荣”,[5]而且还赢得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二)新中国夫人外交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外交领域的扩大,中央更加重视夫人外交工作。1960年12月20日,中国召开首次“夫人外交工作会议”。次年9月,中央批准成立夫人外事活动指导小组。“带夫人出访,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尚没有先例。但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中央决定派王光美随刘少奇主席出访。”[7]1963年4月12日至5月16日,王光美随刘少奇访问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这是刘少奇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出访,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访非社会主义国家。“文革”期间,刚刚起步的中国夫人外交遭到批判而中止。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夫人外交实际开始登场,邓小平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8]1979年1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携夫人卓琳访问美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访美。1983年,李先念任“文革”后的首任国家主席,他多次携夫人林佳楣出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夫人外交渐趋制度化、常态化。期间,江泽民的夫人王冶坪、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都曾分别多次随同出访。1994年9月,江泽民携王冶坪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二次带夫人出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9]2008年奥运会期间,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设国宴招待80多位外国元首,被媒体评道“中国的奥运外交也是一枚金牌”。该时期,我国的夫人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渐趋成熟,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第一夫人有保持低姿态的传统。前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而其前任(王冶坪)也通常避开公众的注意。”[10]与之相比,2013年3月,彭丽媛在陪同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和非洲期间引发的“彭丽媛热”和她在6月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时的“高调”表现,都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热议和好评,标志着中国的夫人外交进入了新时期。

二、夫人外交的外交效能

作为首脑外交的重要补充,夫人外交对首脑外交有补充性、辅助性的作用。希拉里·克林顿认为:“第一夫人们建立友好关系为各国首脑提供了某种低调的交流方式。”劳拉·布什在《我们国家的第一夫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第一夫人做什么事情,她就在起什么作用。”作为公共外交的实现形式,夫人外交在医疗、文教、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公共外交效能。

(一)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各版本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言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而“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11]为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议题。

“国家形象与领导人形象是一种相互依赖、相得益彰的关系,国外公众对于一个国家的认知部分来自于对其领导人的认知。”[12]“第一夫人”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使”,她在外交中代表着国家领导人和国家的形象,而夫人外交是塑造、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作为新中国首位亮相国际舞台的“第一夫人”,“一袭白色旗袍的王光美显得非常端庄华贵,光彩照人,一时轰动了海内外。为中国外交与世界接轨开了个好头。”[13]彭丽媛的首次夫人外交,引发了海内外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当彭丽媛对俄罗斯孤儿说“我代表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来看望你们”时,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更是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华盛顿邮报》评论道,“一个国际知名的第一夫人可以帮助中国改变以往粗糙的国际形象,而且也标志着中国为赢得世界注意所作努力的成功。”[14]

(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力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是软实力发展显著滞后,致使软硬实力比重严重失衡。“如果中国要向世界展示其实力,应从软实力着手。”[15]中国有着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但是缺乏塑造、传播软实力的途径和方法。为此,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和推广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华夏数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学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气质,深受古代哲学、天文学、宗教、农耕文化等因素的熏陶,以其深奥的理论,抽象的概念,丰富的内涵及外延著称。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极难掌握。古代中医学个别表达连现代汉语都捉襟见肘,更何况是用英文来翻译,对一些基本概念、定义、词汇单靠直译、音译,甚至望文生义的翻译,只能让国外读者对中医学产生片面、断章取义的理解,甚至是误解,这就要求英译必须尽可能表达出中医术语的深刻内涵。下面就从中医学最基本的几组特色词汇入手,探讨其准确性及合理性,提供一些标准化建议:

全球化时代,“以合理、合法的心态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应成为中国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16]作为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夫人外交是塑造软实力的有力方式。1963年,王光美陪刘少奇出访印尼等东南亚四国。《王光美访谈录》执笔人黄峥语:“当时西方大国对华采取扼制孤立政策,为了打破封锁,就有了这次出访。访问期间,王光美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中国妇女良好的精神风貌。”彭丽媛访俄期间与亚历山德罗夫歌舞团合唱《红莓花儿开》,“这样的声音,在国际外交舞台中的演绎将更为特别。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另外一种意义和形象。这会是国家元首的软力量,也同样转化为中国软力量、中国好声音。”[17]用索查·波拉克的话说,“彭丽媛象征着中国欲在国际舞台上构建的那种软实力。”[18]

(三)展现国内社会的重要窗口

外交是内政的展示和延续。“一个国家的外交,是通过官方认可的对外交往方式,把这个国家的基本结构、大的目标、自我定位等,展示给它的邻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19]

中国的夫人外交打开了国际社会了解新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1958年11月,张茜率团访问柬埔寨“完全打破了当时国际上对中国革命的种种误解。”[20]1963 年,王光美陪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国,让“原本畏惧红色中国的西方人产生了一点新鲜感。”[21]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首访即携夫人彭丽媛,消除了中国“第一家庭”的神秘感,展现了中国外交透明化、公开化的发展趋向。

瑞典学者约翰·拉格奎斯特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了解要比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困难得多”。全球化时代,中国将加快融入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亦渴望深入了解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和平的中国。夫人外交既能淡化官方色彩,又可传递外交信息。

三、开展夫人外交是现实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开展夫人外交既是顺应国际外交潮流的需要,又是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需要。

(一)中国国家身份转变的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国家身份建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行为。新中国的国家身份实现了由国际体系的挑战者到参与者、建设者的转变。随之,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从国际社会的边缘国向半边缘国、核心国的变迁。中国的国家身份、国际地位的转变为其开展夫人外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首超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新闻》称,可将2010年视为世界经济的历史性转折点,标志着世界重心开始从发达国家转向中国等新兴国家。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是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世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为此,中国开展包括夫人外交在内的综合外交是体现其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应然选择。

(二)增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崛起的势头亦日渐明显。某些国家在期待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担忧中国发展带来的可能威胁,而此等曲解、误解部分源于缺乏对中国的了解。

全球化时代,开展夫人外交,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展现开放特征、大国风范,有助于中国突破崛起困境而实现“软崛起”。2013年5月31日,彭丽媛在陪习近平主席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期间,与当地人用钢鼓演奏中国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谁不说俺家乡好》,很好地以音乐增进了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6月3日,彭丽媛在参观哥斯达黎加国家儿童医院时,向就医儿童赠送了熊猫玩具和剪纸,有力地增进了当地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目前,中国再次走到了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若在国际社会更为充分地展现其主体性,就应以符合国际交往惯例的外交形式增加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体现更多的主动性、丰富性,而夫人外交恰是增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传统文化乃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找回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全球化时代,中国应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制度和国际形象的直接推动力。”[22]

中国的夫人外交很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符号之一。1963年王光美陪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国时,“一袭白色旗袍的王光美显得非常端庄华贵,光彩照人,一时轰动了海内外。为中国外交与世界接轨开了个好头。”[23]彭丽媛在首次夫人外交中很好地扮演了中华文化使者的角色,她选用民族品牌的服饰、手包,向非洲国家赠送了饱含中华文化元素的“蜀绣”、“阮仕珍珠”、“百雀羚”护肤品等礼品,让受访国公众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应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为此,中国理应充分开展夫人外交以发挥它在文化传播方面无可代替的作用。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外交不能止于国家利益的零和博弈,还应包括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等环节。相较男性政治,夫人外交饱含柔性魅力,“刚柔相济”更能促进国际合作,获取国家利益。一个更为自信、开放的中国和一个更加关注、期待中国的世界,必将使中国的夫人外交大有作为。

[1]冀满红,林广荣.郭嵩焘与“夫人外交”[J].江西社会科学,2008,(7).

[2]刘锡鸿.英轺私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73.

[3][7][13][21][23]胡孝文.王光美:共和国第一夫人[J].世界知识,2006,(23).

[4]赵可金,莫映川.“第一夫人”外交的角色与作为[N].学习时报,2013-04-08.

[5]佟静.抗战中的宋美龄(前言)[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6][20]陈丹淮.陈毅夫人张茜的外交风采[J].福建党史月刊,2012,(1).

[8]延静.第一夫人外交凸显开放 第一家庭走向透明[EB/OL].http://news.takungpao.com/opinion/column/2013-03/1518831.html.

[9]【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07.

[10]Sorcha Pollak.“China’s First Lady Sparks Fashion Frenzy”,26 March 2013,http://newsfeed.time.com/2013/03/26/chinas-first-lady-sparksfashion-frenzy/.

[11]【美】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

[12]范红.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14]China’s first lady Peng Liyuan cuts diplomatic profile distinct from her unseen predecessors,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chinas-first-ladypeng-liyuan-cuts-diplomatic-profile-distinct-from-herunseen-predecessors/2013/03/24/92bcfe7c-94f3-11e2-95ca-dd43e7ffee9c_story.html.

[15]王琳,张梦颖.增进交流、消除疑虑和隔阂是社会媒体的职责所在——对话美国“公共外交第一人”菲利普·赛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26.

[16]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06,(2).

[17]周兆呈.第一夫人的“中国好声音”[EB/OL].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5/forum_editorswords130324.shtml.

[18]Sorcha Pollak,“China’s First Lady Sparks Fashion Frenzy”,26 March 2013,http://newsfeed.time.com/2013/03/26/chinas-first-lady-sparksfashion-frenzy/.

[19]王逸舟.如何理解中国外交(上)[EB/OL].http://www.dfdaily.com/html/8728/2013/3/20/964 182.shtml.

[22]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下)[J].国际观察,2007,(3).

猜你喜欢

王光美彭丽媛第一夫人
画中有话
青年彭丽媛
江青与王光美亲密姐妹为何决裂
王光美决不与“林彪”握手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丽媛style
红卫兵设计扣留王光美
彭丽媛和她的“士兵兄弟”
彭丽媛选手机,国产的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