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非公企业党建与企业科学发展互促双赢的六大机制——泸州市公交公司推动党建科学化的调查与思考
2013-08-15李锡炎杨亚光施文义
李锡炎,杨亚光,施文义
(1.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72;2.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四川省泸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公交”)即是其中之一。泸州公交作为由国有公交企业改制组建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始终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发展促进党建的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之路,被评为四川省“纳税协税护税先进单位”、泸州市“十佳诚信纳税企业”;荣获“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并有4名党员员工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泸州公交党建工作的鲜明特点是:推动企业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科学发展进程,充分发挥政治导向功能,致力于塑造和谐共赢理念,把党组织建设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功能,致力于构建党群互促机制,把党组织建设成抓好企业群众工作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利益协调功能,致力于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把党组织建设成维护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压器;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功能,致力于培育企业团队精神,把党组织建设成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泸州公交围绕促进企业党建与企业科学发展互促双赢长效化,形成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具有普遍启迪意义的六大机制,即:坚持科学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引领机制;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互促共进的融合机制;企业发展与员工权益并重的双重维护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的文化认同机制;党员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育人机制和创先争优标兵示范的激励引导机制。
一、互促共赢机制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立住干好的重要保证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按照这一定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泸州公交党建工作生机勃勃,党的组织坚强有力,其秘诀就在于他们致力于推进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党建工作与企业营运互促共进,在争创党建工作与科学发展双强并优企业的活动中成效显著,赢得企业出资人对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全力支持,公司党组织建得起、立得住、有作为、有地位。
泸州公交构建党建科学化与企业科学发展互促共赢机制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把党的建设纳入企业科学发展战略布局,整体规划,总体安排,实现了党的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同思考、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第二,把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建立在企业共同价值之上,以“三为”(为社会提供服务、为员工谋取福利、为股东创造价值)、“三让”(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员工自豪)理念凝心聚力,引领企业上下目标同向、互促共进、共谋发展;第三,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党务工作者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党务工作者干事有平台、管理有权责、待遇有保障、发展有预期;第四,坚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三培养”(将党员培养成骨干、将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骨干培养成高层管理者)战略,把党组织打造成培养凝聚企业优秀人才的高地;第五,强化对企业党建工作的保障,将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第六,秉持“事业以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的理念,引导企业用心用情用智慧体贴关爱员工,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第七,把企业党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依法治企、制度管理”的治企理念和“团队整合、同向动力、敢于争先、追求成功”的企业核心文化;第八,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目标将创先争优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活动,促进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夯实企业科学发展的深厚基础。
二、坚持科学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引领机制
非公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在企业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就是要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维护员工权益。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致力于构建坚持科学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引领机制。
构建坚持科学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引领机制,要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建立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选拔培养机制。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有胆识、有魄力、有魅力、有能力、有激情,具备成为团队标杆、企业灵魂的资质,具有熟悉管理、善于协调、长于对话的智慧与能力,能够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高度,以全局意识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要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全面增强其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第二,建立非公企业出资人教育引导机制。对党员出资人,要教育其遵守党规党纪和执行党的决议,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服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非党员出资人,要教育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要教育引导企业出资人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认识到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益,从而积极地支持企业建立党组织并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第三,建立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以“双强六好”(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为目标,广泛开展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推动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第四,建立非公企业效能监察机制。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效能监察,负责对党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表率作用、廉洁自律、工作效率与效果等进行监督引导。对涉及企业出资人的评先选优、政治安排等提出意见,如实反映其思想政治表现、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党建工作等方面情况。
三、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互促共赢的融合机制
非公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二者互促共赢的机制。泸州公交等“双强”企业的实践证明,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引领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其一,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它能在第一时间把中央和各级党委与政府重大决策传达到企业,及时向出资人和员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其二,作为企业整体利益的维护者,它能站在全局高度维护各方利益,引导出资人和员工克服目标追求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把双方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促进企业发展;其三,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协调各方、整合资源、集聚人才、服务企业的独特优势。党建工作软实力转化为强化企业发展硬实力,能给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产力。
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挥引领和服务职能,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同向、互促共赢的融合机制,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建立“四共”运行模式,即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上做到党政领导理念“共识”、党政组织机构“共融”、党政工作责任“共担”、企业重大决策“共谋”。推行党组织领导成员和企业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共进;建立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双向互动制度,把党组织决定融入企业决策之中;党组织围绕服务企业发展设计活动、围绕企业急难险重任务组织活动、围绕建设和谐企业安排活动、围绕塑造企业形象策划活动;通过集思广益,为企业解困建言献策,为企业科学发展凝神聚力。第二,打造“四同”工作机制,做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立目标、同步运转、同期考核、同样奖惩,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建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制度,吃透国家政策法规、了解上级决策部署、沟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重要会议制度、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协商和恳谈制度、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力。第三,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保障机制。上级党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中央关于非公企业党建《意见》落实到位。
四、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权益并重的双向维护机制
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双方是利益共同体,企业发展与员工权益双向维护是非公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才能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充分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夯实保障员工劳动权益的坚实物质基础。泸州公交党组织基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着力推动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实现“四个转变”,即“员工与企业关系从雇佣与被雇佣转变为利益共同体,连接劳动关系从利益取向转变为情感取向,维系劳动关系从管理约束为主转变为企业愿景激励为主,满足员工需求从‘基本级’为主转变为‘基本级’与‘发展级’并重”,旨在形成“以员工权益保障促进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强化员工权益保障”的良性循环。
非公企业党组织构建企业发展与员工权益并重的双向维护机制,其着力点是:第一,构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机制。一是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让员工能说话、肯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对员工反映的问题不推不拖,能解决的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要耐心做出解释,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二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完善帮扶机制,维护困难员工权利;三是完善和落实维权制度,如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员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向增长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第二,构建引导员工与企业共谋发展的机制。一是拓宽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渠道,建立党组织、党员、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的“四提”(员工向党组织和党员提意见,党组织向党员提要求,党员和党组织向企业提建议,党组织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服务)机制,引导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参与共建、实现共享、促进共赢的积极性,全力稳定员工队伍;二是激励员工创新工作业绩,积极参加技术革新,争当创新能手,争做技术标兵,千方百计节能减排降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完善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组织生活,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以党内和谐带动企业和谐。通过领导和支持企业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开展民主管理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活动,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五、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的文化认同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集中反映,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泸州公交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建立完善职工文化娱乐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素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充分彰显了一家成功民营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泸州公交企业文化建设的鲜明特点,是注重把党的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善于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纽带和载体,动员依靠作为企业文化缔造者、实践者、推动者的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用心用情用智慧引导员工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着力打造员工与企业共享的精神家园,以实现员工、企业与社会在价值观、发展目标和利益上的统一,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体会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劳动着是幸福的。
构建以人为本、用心用情的文化认同机制,要致力于建设三个机制。第一,建立企业文化培育机制。一是科学构建企业愿景和制定企业目标。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企业愿景和制定企业目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二是科学培育和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集中体现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是规范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巨大精神力量。三是构建“认同价值目标、认同企业管理”的文化平台。以“文明企业”创建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员工文明程度;以企业文化阵地为依托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第二,建立尊重员工、善待员工的关爱机制。引导出资人不断强化关爱职工意识,牢固树立尊重员工、善待员工观念,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通过物质保障、精神激励等途径体现充分彰显“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为员工提供公平的职业发展通道与自我发展机会,让职工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点燃员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激情与梦想。第三,建立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在非公企业,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功能、目标具有兼容互补性,二者实现融合对接的渠道畅通。比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和谐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以党组织为政治核心的企业凝聚力。
六、坚持党员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育人机制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党员员工是企业人才中的优质资源。著名民营企业家、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称“党员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很有见地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非公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育才聚才优势,努力开发党员这个“企业最大的财富”,精心构筑非公企业党员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并行的双向育人机制,致力于把企业人才库建设成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蓄水池”,把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成培养技术能手、生产骨干和管理行家的“孵化器”,把党员业务骨干队伍建设成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预备队”,通过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力。
第一,促进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工程同频共振。其一,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一是确定培训对象。重点选拔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员工中的优秀分子进行“叠加培训”,既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又学习政治理论、党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激发其政治热情,引导其在政治上积极上进;二是加强培养教育。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业余党校等培训活动,建立党员与业务骨干结对联系制度,通过交心谈心、思想引导、行为示范,促使其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三是落实“推优入党”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业务骨干的入党培养和推荐工作。严格把好入口关、考察关和监督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其二,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一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采取岗位竞赛、职业培训、在职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党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实行挂靠输送培养。根据企业发展和党员成才需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内外大公司等科研机构建立委托培养关系,定期选派中青年党员骨干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深造;三是开展结对帮带培养。充分整合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将党性修养好、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与业务骨干结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三,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高级管理人才。一是建立帮助党员成才制度。开展党员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与辅导,深入分析党员个人潜能、兴趣爱好,确定其发展方向和成才计划,帮助党员调整成才目标;二是建立挂职锻炼制度。对拟提拔任用的党员业务骨干,通过挂职项目负责人、挂职课题攻关小组负责人等方式,进行岗位锻炼,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三是建立岗位交流制度。通过企业内部轮岗,使党员业务骨干在流动中找到个性特长与工作岗位的最佳结合点,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优秀党员业务骨干,为优秀党员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畅通晋升渠道。
第二,打造地方与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培养承接工程。抓好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企业的覆盖,是地方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是地方党委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共同责任,着力打造地方与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培养承接工程,是有效推进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工程的必由之路。地方党委应加大力度与非公企业党组织联手打造非公企业党员人才培养链,加速非公企业党员人才成长进程。一是跟踪培养。对一般员工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由企业党组织指定专人跟踪培养;对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入党积极分子,地方党委可派专人跟踪指导,从源头夯实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党员人才队伍的基层;二是动态培训。针对非公企业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可借助党员电化教育、党建网等教育平台,采取“自学为主、集中辅导、以考促学”的方式培训党员人才队伍;三是承接连续考察。针对非公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党员人才培养教育考察间断性强的状况,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可实行“承接连续考察制度”,即入党积极分子在流入企业前,经新就业企业党组织核实后,承接连续考察等措施,着力打造“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链”,破解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培养难、培训难、考察难等问题。
七、坚持创先争优、标兵示范的激励引导机制
在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一大任务,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非公企业党组织要把企业创先争优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总载体,既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动力,又为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保证,推动企业在本行业本地区争当先进企业、争当优秀企业、争当一流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结合非公企业实际,以创建“双强六好”党组织为目标,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为企业强化管理、开拓市场、革新技术、节能减排贡献力量,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努力创出品牌和信誉、争出效益和质量;与提高职工素质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带头学技术、学文化、学法律,带动职工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与创建和谐企业紧密结合,把关心爱护职工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反映职工诉求,保障职工权益,协调解决劳资矛盾,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与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积极推动企业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形象。
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有切实有效的载体,突出标兵示范的引领作用。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只有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出资人才会支持,党员才愿意参加,职工才会欢迎。从泸州公交等典型经验看,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有以下切入点和闪光:,一是亮明党员身份。比如,要求党员员工佩戴印有党徽标记的胸牌上岗,参加组织活动,接受组织管理,接受企业与员工监督,激励党员成为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和工作业绩高于非党员工的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二是实行公开承诺。承诺、示诺、践诺、评诺环环衔接,使创先争优有目标、有行动、有监督,促进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三是突出标兵示范。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塑造“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企业优秀员工标兵形象,常态化地开展劳动竞赛、技术练兵活动和企业明星标兵评比活动,通过创先争优、标兵示范,营造积极向上科学发展的企业先进文化氛围;四是定期开展考评。党组织定期组织企业和员工对党员履诺践诺、工作业绩等情况展开量化考评,及时公布考评结果。考评结果要作为企业评先争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