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学术与政治相统一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宣传者与实践者

2013-08-15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莫言学术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李 丁

学术乃是人类探索真理、发现规律,并运用于改造两个世界的理性认识活动。而政治,则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或者说,政治即是各方面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以及人们处理这些利益关系的各种行为与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形式。人类社会的学术实践是人类理性认识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有产物。人们学术探索的内在目标及其具体探索活动,内含着时隐时现的政治的动机。科学的进步的学术,为探求和捍卫真理而奋斗,因而同时始终是一项政治实践活动;对历史和对人民具有彻底的担当精神的政治,又始终离不开为其提供真理指导的科学的学术探索。学者的书斋是科学家的实验室,科学实验的研究成果乃是运用于实际生产活动的重要动力和器械,学术探索的真理发现和规律探获,最终成为进步的正确的政治实践的指路明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富于民族性、政治性、当代性,而且还极大地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性、世界性以及永恒性。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以至于当今中国的全面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特别是进行四个文明建设的全部历史表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社会完成近现代成功转型并为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奠定政治基础的最重要和完全正确的社会革命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唯一能够正确指导当代中国在日益全面融入全球化历史潮流的条件下健康顺利和可持续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

成功实践的事实、科学总结的经验以及辩证科学的逻辑,反复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因而是真理的,在实践上是有效的因而是正确的;在政治上是进步的发展的因而具有深刻的合法性,在伦理上既是民本的也是人本的因而富于深刻的普适性,在文化上既是先进的又是核心的因而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脑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丰富深刻和鲜明强烈的特性,是当代条件下积极主动勇敢、正确有效持久地宣传和践行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合法性基石与合理性基础。自觉积极科学有效地宣传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当代中国强劲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统一思想、凝聚心力、发奋图强的迫切需要,还是改善全民素质、提升民族自信、加强公民素养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引导和推动广大学术工作者端正学术态度、树立学术境界、树立服务理念、强化职责担当的重要举措,还是提高和加强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坚持理论学习、尊重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和正确意识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学术鄙夷和贬损政治从而追求纯粹学术以及政治排斥和强奸学术并将学术工具化的倾向与现象。学术功利化和政治庸俗化,大有滥觞之势。这种现象无疑既不利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也不利于学术自身的文明和进步,更不利于政治发挥保障发展、促进和谐、推动进步的积极作用。要改变这一消极倾向和不利局面,引导和推动学术理论工作者坚持服务实践和勇于担当的主体精神,鼓励和指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重视理论和尊重学术的科学态度,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在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在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和运用中,切实地将学术和政治统一起来、结合起来、整合起来、互动起来,无疑是唯一理性和积极的正确之举。

在当代中国,实现和坚持学术和政治的有机统一,对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无论从事学术和理论工作还是从事实际生产和领导管理工作,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和道路,既要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民族性、实践性、时代性,又要积极地去认真学习、领会它的各方面个层面的深刻含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还要自觉主动地去研究它、宣传它、实践它、运用它。之所以必须坚持这种正确态度,乃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一项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经验与理论的创新成果;这项成果是发展着的当代化开放性理论成果;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担负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双重任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而是全体中华民族的理论创新成果。

当前,坚持学术和政治相统一,对于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而言,尤其十分重要和迫切。当代中国一切有良知和具有担当精神气概的学术理论工作者,既应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更必须理直气壮地公开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内在固有的真理性、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民族性。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坚持学术与政治的统一,就是要在各自的学术探索和创新实践中自觉和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指引的根本方向,坚持以这一理论体系本身内在的核心价值主张与信念信仰为根本动力和思想指南;就是要将各自的学术志趣、理想目标、具体规划以及学术成就,同实现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根本思想、主要步调、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自己的一切工作以及最终成果实际和有效地服务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具体实践;就是要坚持学术工作的道德和精神、原则和纪律,不折不扣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依据科学理论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辩证科学的、全面系统的、深入彻底的诠释和研究,使之沿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和成熟、发展和演进,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挥指引方向、指示道路、指导实践、指点迷津和指正错误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在所有的学术探索领域坚持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为动力、为方向,以改善民生、巩固和谐、推动发展为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任务,在一切重大的和根本的问题上坚定不移地保持同执政党的根本一致、同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一致、同民族和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根本一致;就是要在个人的学术研究中、同仁的学术交流中、集体的学术讨论中以及群众性的理论宣讲中,始终恪守学术坚持科学追求真理、真理指导实践指引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立足和着眼于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尊重和遵循客观事实和真理,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担当负责的学术公民。

有感于“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马锦燕

一、两处不同的表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科技革命”表述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则表述为“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两句话的主要区别是:首先,从“进步”和“革命”两词看,有很大的差异。“进步”指人或者事物向上或向前发展;“革命”从广义上讲,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其次,从“日新月异”和“孕育新突破”看,有很大的不同。“日新月异”指的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表达的是发展或进步迅速;而“孕育新突破”则指的是虽未显露、但却包含着在某事物中将会有打开缺口突破一点,发生本质的变化。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进步”一词指科技的日积月累、“量”层面上的变化与集聚;“突破”一词则指科技“质”的创新与变革。

二、两个“诺贝尔”奖项的影响

上面两种不同的表述让我想到两个“诺贝尔”奖,即2012年的文学和物理学诺贝尔奖。

如何评价莫言的作品,国人产生了分歧。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莫言此番获奖有力证明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学会越来越多被世界所认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对话,正在非常有力地展开。也表明了中国作家们的探索和创造得到了世界读者的充分理解。[9]而有些人认为,“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得奖,感觉是以否定中华文明,牺牲中华民族精神为代价的。”[10]

而在莫言获奖的两天前,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为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David J.Winland),获奖理由是“突破性的试验方法使得测量和操纵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研读一下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给两个诺贝尔奖项的颁奖词,我们来掂量一下两个奖项的“含金量”。给中国莫言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给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和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的颁奖词是:两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为量子理论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开启了量子物理学实验的新时代。由此让人感悟到两个奖项的落差般的不同影响:莫言获奖,富了一个(家)人(作者已身价上亿)、益了一方人(家族家乡、文化行业热络)、狂了一群人(许多人由此激发了文学创作热情,梦想一夜成名);而哈罗彻和温兰德获奖,则可能强的是一个国家、左右的是一个时代、影响的是未来人类社会进程!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莫言学术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莫言不言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学术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