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3-08-15许涛
许 涛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宣传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增强主人公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化,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偏多、偏全,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单一、泛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侧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探讨;教学管理松散,缺乏课程建设的时效性和准确性。”[1]在信息来源多样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冲击下,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反映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政策性、时效性和动态性都很强。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围绕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也应有反映其学科特点的教学课程体系。教育部教政[2004]13号通知对形势与政策课做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门相关部门每年都颁布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但是不同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课程的核心逻辑线索,也没有统一的教学用书,与高校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教学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2.教学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而且所讲述的内容又处在不断变化中。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需求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学生更关注自身感兴趣的相关领域和重大事件,高年级的学生更关注国内外政策与形势对其今后就业和人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几乎是一样的,针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缺乏鲜明的针对性。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化。目前许多高校学生规模过大,在校学生都已经过万,甚至达到四五万,面对如此众多的青年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的高校简单地以举办几次大规模的讲座报告或者播放相关的教育影片来代替正常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的学校即使开展课堂教学,也仅仅采用教师台上宣讲,学生台下听讲的传统教学。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缺少社会调查及实践。从而使得学生上课主动性不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手段的单一化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二、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即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系统整合课程模块,深化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学生的团队互动、课上和课下借助网络媒介的教学互动,优化教学课堂氛围,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关键要抓住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课前互动是教师在课前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联系会或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子邮件和微博等形式,在课前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对于一些疑难热点形势与政策问题可以召开教师联席会,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体攻关。要做到在把握政治方向大局的同时锁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的兴趣点与突发事件结合好,在坚持选题正确导向的同时,更加贴近学生,增强选题本身的吸引力。通过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有助于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课中互动就是要采取不同的教学互动形式,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安排学生组成不同的团队,在团队之间实现互动。课后互动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电邮、微博等形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专门形势与政策教学网站或博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资料,在课后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
形势与政策课要培养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关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分析与科学判断;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科技、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理解和把握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1.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系统整合课程模块,优化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与政策变化为主线,教学内容可以上分成三大模块。第一部分是基本内容模块,主要阐述党的重要会议及政策措施,当今时代主题及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外交领域的基本态势、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是热点问题模块,主要阐述中国国内及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当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基本情况、国际战略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第三部是中国与世界模块,重点阐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包括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新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意义和内涵。
形势与政策的具体课程教学每学期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发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分别设置六至八个专题,包括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党和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国际国内时事热点问题等等,组织教师编写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大纲和讲稿,研制多媒体课件,同时在专门网站上公布所要讲授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其一,要压缩不必要的理论内容,特别是要把与高校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复的内容要加以简要、概括的讲解;其二,选择近段时间来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的重要国内国际事件或地区热点问题,通过对有关内容的设问、分析、讨论等途径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其三,认真收集、整理和积累重要的时事资料,注重讲授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热点问题注意前因后果;其四,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社会实践。
在教学安排上,除少部分专题讲座采用大批学生一起听课之外,高校应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因为目前大班化教学课堂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差,学生参与少,也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采用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要营造研究型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
(1)时政新闻播报方式。这一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上课前,授课教师把最新发生的有关国内外时政教育内容进行整合,有重点地在课堂上播报,进行时事聚焦;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认真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提炼出来,进行时政专题分析,同时让其他学生对其演讲进行点评。这样方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时事性、政治性和视野的宽泛性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将形势与政策课置于更广阔的事实基础之上,让理性的思想政治课扎下深厚的感性之根。
(2)学生分组探究学习方式。教师首先在课前选出若干热点问题,比如钓鱼岛争端的来龙去脉、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关系。然后组织研究兴趣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以他们为小组组成研究学习的核心力量,再让他们去“招兵买马”,以志趣相投的约5-6人成一组,这样做可以使探究过程良性互动,以免“冷场”。学生探究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再进行小组间交流。在小组内讨论时,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提纲与心得与教师提供的专题学习资料相互对照,调整自己对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可以把自学中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一列出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研究,最后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研究心得。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间的时事辩论会,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习。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讲解联合国的内容中,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来代表不同的国家,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形式,围绕某个热点话题,如联合国安理会是否应该扩大等问题进行辩论或阐明国家的立场。每个小组的学员扮演某个国家在联合国代表的角色,将有一定难度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弄懂弄通以后,以挑战或抛问题的形式,指定某一小组派代表应战,以展示本国在联合国的立场和观点。教师在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过程中,事先需要介绍清楚联合国成立的原因、发展历程等背景知识,并说明联合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模拟联合国大会阐明各个国家立场。同时教师要注意收集不同小组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指导解答。这种学生分组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进行团队探究问题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内容,更好地结合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知识对模拟活动进行归纳总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教师重点讲解互动方式。教师的重点讲解是在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一个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教师的精讲体现讲问题的重难点、讲分析的思路。精讲时必须紧扣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和学生实际,最好引用学生谈体会和讨论中使用的典型事例,能指出学生分析时的优点及不到之处、找出原因和克服的方法;也可以是教师分析近期社会上关注的典型事件或案例,让学生领悟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今后在新的形势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全面地认清党情国情世情,让学生在思维的发散和收敛中综合能力与素质逐步提高。
(4)校园综合型实践活动方式。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要与每年党和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宣布的重要政策和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相互结合。比如围绕2010年世博会开展志愿者精神宣传活动,围绕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竞赛活动。针对大学毕业生群体,可以介绍国家出台的涉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通过开展模拟职场招聘会的形式将政策宣讲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胜古迹,也可以组织集体观看一些相关方面的电影或纪录片。以上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及具体授课内容,灵活使用并与考试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3.改进教学的技术手段,增强课堂上和课堂外的教学互动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但是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需要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学相互结合,通过专题网站、博客、微博互动,增强教学互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课堂也要延伸到网上的虚拟课堂,教师要发挥网络信息容量大、交互交流便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及时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对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进行聚焦并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与学生分享。在网络交互式平台上,通过“构建教师团队、文件汇编、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等模块提供了教学基本信息,建立教学课件、授课录像、视频专区等模块则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2]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和教学建议,有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动态性教学管理。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要更多地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形势与政策的统一,要抓住学生的热点问题入手,从分析形势升华到解读政策,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复合型互动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发挥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互动优势,构建了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1]刘绮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7).
[2]贺伟华.网络交互式平台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建设及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1,(8).
[3]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