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3-08-15吴韵曦
吴韵曦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一、“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由博客演变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用户能够使用Web、Wap等客户端登陆,以固定上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为内容,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分享资源。由于社会热点事件不断通过微博的方式传播放大,2010年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意味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①与已有的网络问政形式相比,微博呈现新的特点。
1、更加精炼。微博的内容少于140字,无需严谨的构思、复杂的内容和渊博的学问。这种微言大义的形式比较符合现代人上网浅阅读的习惯。为了完整陈述观点,吸引他人注意,微博的表达方式趋向简洁化、个性化、口语化和碎片化。
2、更加便捷。就用户而言,只要会发短信,就懂使用微博。微博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等多种平台即时发布、观看信息,不受时空限制,顺应②了移动互联的趋势,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节奏。对于政府来说,政务微博比政府网站的投入要少得多,从而降低了行政成本。
3、更加开放。微博作为一种“点对面”的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进而极大增强了用户获得信息的时效性。经过数次评论、转发,信息的传播人数呈现几何级增长,产生裂变式传播的规模效应。有一种形象的比喻称:当一个微博拥有1万“粉丝”,它相当于一本杂志;当超过100万“粉丝”,它相当于一份全国性报纸;当达到1亿“粉丝”,那它就等于中央电视台。
4、更易接受。微博的内容传播建立在一种信任关系基础上,带有一种基于博主和“粉丝”的认同关系、欣赏关系的内容传播,属于圈子文化的产物,比一般的内容传播在影响力、可信度、可接受程度方面往往要大得多。③
二、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的制约因素
1、认识有待加强。由于长期受“官本位”、精英意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领导干部在面对网民的时候仍然习惯于打官腔、说套话,把高高在上的衙门习气带到推崇平等的网络世界;或者害怕网络、回避网民,担心对话交流而关闭评论功能,使双向互动成为了单向“下达”;或者态度冷漠,对网络舆论反应迟缓、置之不理甚至一味封堵,激起网民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或者把微博问政当成“时髦”和“政绩”,组织下属制造正面评论,单纯追求粉丝数量而非办事实效。部分领导干部的微博开通之后一直缺乏实质性内容,沦为“微作秀”、“半拉子工程”。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在上海的政务机构微博、官员微博中,信息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分别占60%与87%,500条以上的只占8%与1%。④一旦微博问政重复赶新潮、走秀场的老路,难免会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公信力。
2、能力有待提高。重庆市有关调查表明,尽管领导干部整体上网率超过90%,但大多属于浅层单向触网状态,81%的人只是上网“看看新闻”,对微博等社交网站完全不了解的达81.3%。⑤即是说,部分领导干部无法及时跟上网络迅速发展的步伐,对网络技术工具、网络管理法律、网络舆论规律不够了解,对网络语言表达、网络信息研判、网络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妥当。在网络沟通技巧方面,有人延续陈旧的思维和文风,使用连篇累牍的“正在办理中”、“有关部门”、“已阅”等不符合网络语言风格的官话、大话、套话,或者只顾照本宣科、长篇大论,甚至出现“雷人雷语”。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把微博视为常态工作,导致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规范、随意性过强,或者内容和特色不足,沦为政府网站的精简版。
3、条件有待完善。在内部管理方面,微博问政仍属探索阶段,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明确规范注册命名、栏目内容、更新频率、反馈时效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资源共享、运作管理和对外服务。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研究报告,虽然政务微博在促进互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方面有着诸多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欠缺。真正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形成,微博关注度及影响力也有待提高。⑥在外部环境方面,网络法规条例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制度的漏洞和监管的缺位导致各种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由于网民素质良莠不齐,虚拟、匿名、开放的网络世界难免充斥着谩骂、诽谤、谣言等非理性内容。微博极大加快了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这些言论更容易淹没客观理性的声音,侵犯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2011年,“食用碘盐防核辐射”、“南昌大桥数百人自杀”等网络谣言,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提升领导干部微博问政素养的重点和措施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的综合平台”,既是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全新挑战,更是提高执政能力、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机遇。广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微时代”新形势,积极运用“政务微博”新平台,努力运用“微博问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1、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要立足实际。第一,领导干部无须盲目跟风乃至以“粉丝”论政绩,而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微博问政。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可以率先开通政务微博,积累经验之后再逐步铺开。全国十大官员微博博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建议,领导干部“如果过于谨小慎微就不要开博,如果希望掌声与鲜花就不要开博,如果以此作为晋升阶梯就不要开博,如果气度很小就不要开博,如果个人问题很多就不要开博,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开博”。⑦如果确实有兴趣开通、有条件坚持政务微博,那么不妨先以个人名义申请。如果精力尚不允许、条件仍不成熟,那么开通基于党政机关的政务微博同样可行。它相对于个人微博,更具权威性、实效性,有条件、有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全国首家公安微博“平安肇庆”的八位博主每天以实名制、真照片等形式,上午、下午、晚上轮流在线值勤,随时答疑解难。第二,微博问政还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手机、电脑、网络普及率较低的欠发达地区,“面对面”的了解民情比“键对键”的微博问政更符合实际情况。结合听证会、来信来访、实地调研等线下方式,使广大人民能够更加顺畅、真实、完整地表达诉求,才能真正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
2、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要积极倾听。微博不是简单的公告牌,而是有用的议政场。微博让每一位网民的声音都不再“微薄”,使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更加便捷有效。任何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允许畅所欲言。身处暗处的网民愿讲实话,敢说真话,给党政机关带来了全新的触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难题,受到委屈,难免会在网上宣泄情绪,表达不满,提出质疑。个别网民也许言辞激烈,但大多能够做到有序参与,有理有据,就事论事,其出发点是好的。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政府与网民沟通,如果彼此产生不理解,那么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信息,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应该主动去缓解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⑧因此,坦诚、尊重、宽容的态度是获得网民信任、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前提。即使领导干部级别再高,也要适应官方色彩淡化的多元化草根氛围,积极利用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渠道,健全人民利益表达机制。作为公众人物,领导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积极参与互动,对网民所反映的有违社会公平、公正的现象予以密切关注,对网络舆论反响较大的事件或人物要迅速查处。
3、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要善于表达。网络语言讲求简洁、朴实、活泼,微博尤其如此。全国首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省部级官员、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总结道:官员要“重新学会说话”。南京市委党校郝继明教授也说道:“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要“少一点‘正在办理中’,少一点‘无可奉告’,少一点模棱两可,少一点外交辞令,少一点行话套话”。⑨第一,在语言风格方面:领导干部要转变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艺术,改善沟通技巧,有效利用140字的微博发表人性化、生活化的言论,多讲白话、实话,做到有的放矢、一事一议。以平民化的语言与网民交流,有助于塑造亲民形象。第二,在文字内容方面:领导干部要侧重于群众感兴趣的、互动性强的话题,更多地发布第一手新闻材料,少转发,多原创。面对社会热点问题,领导干部要把微博作为危机管理的工具,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努力引导社会舆论。例如,2011年2月24日晚,嘉兴全城空气突然弥漫着一股恶臭。次日凌晨3点,嘉兴环保局局长章剑迅速发布微博:“污染分布及飘移的路线基本查清,主要污染物质检测初步结果已经出来,但污染产生源还未查出,还将组织精干力量继续排查。”随后,他接连在第一时间公布最新进展,消除社会疑虑。网民纷纷用“赞”、“支持”等图案来表示肯定。有网民留言:“知道政府在行动,用不着提心吊胆了,更不会有各种传言的版本。”
4、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要注意身份。政务微博有较强的象征性意义,领导干部的言论包含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和政策走向,不当的信息发布有可能造成信任危机。官员微博具有公共属性,较难把握角色定位。哪怕纯属个人微博,网民也很自然地将其言论与公职身份相联系。任何不当言论不仅影响个人,还关乎党政机关的形象。第一,领导干部要严格区分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注意话语表达空间与自由度的转换,也要充分做好上网交流准备,不能过于随意发言,不能过分迎合网民而许下难以兑现的承诺。作为国内首位实名开微博的厅级高官,伍皓的微博从以前的无所不谈到现在的只谈公事,不断探索合适的风格。该微博定位为红河外宣窗口之后,少了争论,多了交流,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占据主导。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分管教育、文化等方面工作,在其微博上“@”(表示“向某某人说”)了多位高校负责人:“请关注食堂食品安全,严管进货渠道。伤不起啊,兄弟们”。这条微博找准了领导和网民的角色平衡点,既发挥了应有作用,又用个性化语言体现了亲民形象。第二,领导干部要合理把握政务公开的标准。2011年4月10日晚,广东佛山公安开展突击查毒行动,并微博直播刑警队从集结出发到清理现场的全过程。不少网民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泄密,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无论是党政机构官方性质的微博还是领导干部个人性质的微博,都要予以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落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文件要求,遵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延伸信息传播渠道,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建设阳光政府,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规范信息发布管理,防止利用党政机关官方微博发表个人观点,避免随意发布未经证实与许可的信息。
5、领导干部运用微博问政要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微博、接受微博、运用微博,具备一定的网络执政能力是网络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要重视运用网络这种便利的交流方式,将服务人民作为使用微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培养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领导干部乃至公务人员都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网络时代的办事效率和沟通技能,掌握网络语言的交流特点,把握好火候,阐述好事实。为了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党校培训体系要适时加入大众传播、网络问政、危机管理等相关课程,把网络素养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例如,“提高网络领导力”、“提高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等课程被列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课表。浙江省委党校将“微博与领导工作”列入官员脱产学习班的必修课,内容涵盖微博意义、传播特性等常识。不少领导干部反映“很受用”,并在课后就开通了个人微博。
注释:
①②谢耘耕:《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③喻国明:《微博是个好东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12期。
④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第6期。
⑤ 《网络舆情不是猛兽基层干部却是菜鸟》,《南方日报》,2011年10月3日。
⑥《“微政务”创新社会管理》,《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
⑦ 《“微博问政”:进展与困惑》,《人民日报》,2011年3月29日。
⑧谢良兵、陈勇、马莉:《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热》,《理论导报》,2011年第7期。
⑨ 《微博:创新社会管理又一形式群众与政府互动新平台》,《光明日报》,2011年 4月 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