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仍担忧非遗?

2013-08-15冯骥才

中国西部 2013年11期
关键词:活态政绩名录

近几年,“非遗”二字热得烫手。由国家舞台到“非遗一条街”直到花花绿绿的商品广告,非遗已经随处可见。这并非不对,至少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存在以及重要。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深入到民间、到非遗之中,以冷静的科学的文化的眼光审视,问题并非小小,而是大大。

首先来自非遗载体的大量瓦解。我国历史的源头在村落,非遗多半在村落;少数民族的非遗几乎全部在村落(寨)。在当前迅猛异常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原生的村落正在急速消减;近十年我国村落(自然村)以每年九万个速度消失,以村落为载体的非遗随之灰飞烟灭。

其次是村落的解体还来自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瓦解。大批农民入城务工致使村落空巢化。入城农民受到耳目一新城市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带来的负面是对自己固有的生活文化乃至村落的放弃。文化的主人一旦放弃自己的文化,这是谁也没办法的。

三是传承人的老化。目前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大多在七十岁以上,甚至更老。他们是农耕时代最后一代保持历史原真的传承者,但他们多数孤老无助,后继乏人;人亡歌息,时有出现。非遗的本质是生命性的,即活态的;一旦失去活态,便不再是非遗。

四是非遗缺乏科学保护。绝大部分非遗只有一份当年申遗使用的材料,并没有详备的文化档案。 在日本、韩国这些在国际上被认可为非遗保护较好的国家,每项非遗都有不少专家进行精心的跟踪性的研究,一对一地想方设法,使其保存并传衍。但我们大多数非遗周围是看不见专家的。作为文化遗产第一保护人——政府,应当邀请和组织专家参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五是不容回避的是,当初申遗的动机往往与政绩挂钩。本来在列入遗产名录——即确定为历史文化财富之后,保护工作应该真正地开始;但实际情况是,申遗成功,政绩完成,放在一边很少再管;往往只是在张扬文化保护成果时,搬出来热热闹闹表演一番。非遗成了一种“表演秀”。应该承认,非遗是很少科学管理与监督的。我真担心当年花了那么大成本、费了那么多心血制定的《非遗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同时,对非遗的开发远远热过对它的保护,商业关注远远过于全社会的关注。开发是粗鄙的态度和做法,目的是用遗产赚大钱,单一地作为生财的工具,文化遗产一旦进入开发,即要遵循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规律,从而被扭曲、改造、甚至被“动手术”,使其面目全非或形存实亡。这是非遗当前面临最大的破坏。政府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法律和名录,然而更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保护、执行与监督。依靠与采用各方面的优势与力量,使保护体系更科学化,否则政府行为最后落空为一种形式,而全社会对非遗自觉的关爱还没有形成,因此说,我们仍为非遗担忧。

猜你喜欢

活态政绩名录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同贺名录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