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琴:关于经典
2013-08-15阿来
乱弹琴,川话,就是瞎说,胡说。我一向喜欢正经说话,讲道理,能引经据典还要引经据典一番。但这回要我说经典,我只好瞎来,乱弹琴。
多年前吧,我想自己知道经典是什么。那时读文学史,也信文学史。于是,照着文学史开的单子读书,古今中外。
循着文学史读经典,从古代一路读来。有喜欢的,就想,应该让我喜欢啊,因为是经典。读到难啃的,就想,认真读啊,那是经典!这么一路读下来,三十多年了,有真喜欢,真会然于心的。有不喜欢,不了然的。就想百花齐放嘛,或许别人喜欢。比如汉赋那样的经典,我确实不喜欢。我想,或许认字多的人喜欢。
但这一切,到了近现代就乱了。
自然只能先读本大陆文学史或准文学史,后来知道,那多半是红色经典,现在改叫主旋律了。再后来,有了泊来的文学史,说这是纯艺术标准的、客观的。为了各各树立自己的经典,文学史和文学史家先打起架来。这其实也可理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难逃某种意识形态的色彩——某种立场。
近现代更乱的,还是流派蜂起。
流派一来,各有各的经典。有的流派的发起人,真像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上来便否定经典,无中生有,自己创造经典,以荒诞对荒诞、创新、突破。文学史家从此更有事干,穿梭于各门庭间,阐释,再阐释,直至过度,再至拒绝。过度与拒绝都有意义——象征的意义,解构的意义。
但从此,我们不再有共同的经典。
更恐怖的时候还在后来——也就是当今之世。
一个失去共识的社会,经典一词却开始流行。一首歌流传两三年,就称为经典。一本书,上过榜,畅销一阵,又成为经典。书评家配合,媒体配合,粉丝群配合。这是金钱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看来,精神的下滑也与物理的下滑一样,有狂欢般的快感。我不想说经济之手,因为经济这个词该有道德含量、有社会责任,但金钱没有。
然后,才是所谓我们要讨论的经典。
这时,才有愤怒的批评家出来喊,没有经典。时代很好,作家阳萎。此状况无以名之,批评家却不会束手无策,还可以用数字编码:80后,90后,接下来该到00后了。我依然无以名之,只想起,从成都茶馆里捡来一个词:乱弹琴!
挣钱的人说,这是太平之世,这是盛世。我的感觉,精神上,我们遭逢了乱世。大气紊乱,江河失序。身陷在这八卦阵中,我不相信,念一句咒语就能突出困境。即便,这个咒语叫做经典。何况,经典只是对过去的总结。对天才的创造者们表达敬意。
其实,人也可以身在乱世而生产经典,但这样的乱世,是常识与常理得到遵守的乱世,而不是表面上太平繁盛,精神上却荆棘丛生。这样的盛世,说经典,等于乱弹琴。
乱弹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