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城市水稻种植大户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2013-08-15张长海

中国农业信息 2013年4期
关键词:桐城市大户农户

张长海

(桐城市种子管理局/桐城市水稻研究所,桐城 231400)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由于乡镇企业发达,桐城市土地流转起步较早,据2006年统计,当年种植6.7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有92户,2007年政府参与引导土地流转工作,开始出现66.7hm2以上种植大户。随着2009年桐城市政府以桐政办发 【2009】43号文件转发了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后,桐城市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2011年全市共有种植大户419户,土地流转面积9800hm2,占农村土地面积的29.6%,2012年土地流转面积继续扩大,种植大户突破800户,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万hm2,达到农村土地面积的60%以上。桐城市种植大户土地耕作主要是“稻—麦”种植模式,水稻是每一个种植大户每年必选的种植作物,但近两年,种植大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许多过去小农户种植时很少出现的问题,造成水稻减产,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1 水稻种植大户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

种植大户与小农户相比,在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速度较快,但技术执行速度显著慢于小农户,突出表现在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尤其在规模较大的种植大户中表现最为突出。主要有:水稻开始播种时都在适宜播种期内,到后来就出现播种期偏迟,甚至于错过适宜播期,如直播粳稻到7月中旬仍在进行;水稻刚移栽时秧龄比较适宜,到该批栽插结束时,秧龄已达45天以上,结果栽插到大田后出现早穗现象;除草以杂草幼小时化除效果较好,虽然开始化除时都在除草剂适期适量范围内,除草效果较好,但后来杂草长大,还使用原来的除草剂或原来的剂量,显然除草效果下降。稻田苗后除草剂大都要求先放水露出杂草,喷后24~48小时回水并保水5~7天,有些大户要么喷施除草剂时田内水不能及时撤走,要么喷施除草剂后不能在要求时间内回水,要么田间保水时间达不到要求(干旱年份尤为突出),其结果是除草效果不理想,草害严重;预防水稻穗颈瘟最有效时期为孕穗破口期,2011年8月下旬,单季粳稻抽穗前后遇到适于穗颈瘟发生的适温高湿天气。曾有种植大户的水稻在齐穗后才喷施三环唑药剂,结果是该品种穗颈瘟仍大发生。

1.2 防灾抗灾能力不强

农业生产是在露天进行的,在水稻生长中,常会出现不利天气,且不同年份天气表现不同,这就要求种植户有适当的防灾抗灾能力,然而,种植大户相比于小农户防灾抗灾能力显然薄弱,这在2011年和2012年表现最明显。2011年6月10日前桐城市干旱,直正投入抗旱的只有安徽省新天地农资公司和部分沿河水源较好的种植大户,大部分种植大户尤其是水源不足的大户都是等到降雨后播种,导致部分大户到7月上旬仍在播种。2012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降雨量偏少,部分大户小麦收割后无水泡田,用小功率水泵抽水导致日灌水田面积不足以满足大型机械日工作量,结果是秧苗不能按时移栽,直播稻不能按时播种。孕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尤其是处在高温时段,水对水稻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天气晴朗,气温异常偏高,小农户早已把自家稻田加深了水层,此时水库中或塘中尚有可用水源,而种植大户的大部分稻田中仍是水分亏缺状态,更谈不上建立水层,结果,有许多田块因出现结实率降低而减产。

1.3 劳动力严重不足,部分劳动者素质偏低

国家提倡土地流转,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外移,在农村从事种植的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手中,虽然许多原来由人力完成的农事由农机来完成,但毕竟不是全部,且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季节性用工需求量大,在水稻育秧、移栽和收割阶段,需劳动力较多,其他生产环节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由于耕地集中到大户手中,农村中部分在家种田的劳动力出现二次外流,尤其是妇女,大都就近选择乡镇企业上班,这样,农村中可用劳动力进一步减少,关键时段,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农事操作,这也是导致技术措施到位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由于是给种植大户打工,部分劳动者的责任心不及自家耕种时,在田间经常发现施肥不均匀、施药时用药用水量减少、漏喷和重喷现象存在。在以面积定报酬的水稻栽插中,单位面积栽插穴数不足和每穴苗数不足是普遍现象,由于栽插基本苗不足,因此,许多种植大户水稻单产不高。

1.4 晾晒和仓储产地少,对稻谷销售和收割形成制约

在稻谷种植大户中,目前有规模晒场很少,绝大部分种植大户所生产的稻谷都以湿谷形式卖给有烘干设备的收储单位。种植大户中,目前只有安徽省新天地农资公司有较大规模的烘干设备,其它烘干设备主要在米场。由于2011年、2012年土地流转规模迅速扩大,导致烘干设备不能满足需求,这样有些收储单位就乘机压价收购,部分没有收储合同的种植大户迟迟联系不到买主,田中的稻谷不能及时收割,一则影响下季小麦播种,二则稻谷枯黄倒伏,增加收割成本和稻谷损失,三是影响稻谷品质,导致售价降低。

2 水稻种植大户发展对策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近几年,国家对沿河水源较好、田块较为平整的农田进行了土地整改,加强了道路、沟渠配套建设,为大面积机械耕种提供了可能。但是近两年,农村土地流转速度过快,许多水利条件较差的丘陵地区涌现了大批种植大户,由于这些地方水库、塘、塥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域已被芦苇、香蒲、水花生等恶性杂草侵占,加上淤泥堆积,实际蓄水量已不能满足正常年份水稻生长需要,加上放水(提水)设施损坏,沟渠堵塞,关键时候这些库存水难以派上用场,严重制约着种植大户的水稻生产,加强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当务之急。由于种植大户大都是成片种植,需水、排水相对于小农户更为集中,因此,要高起点进行农田道路、仓库、晒场和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不仅要清除水库、塘、塥内的杂草和淤泥以增加蓄水量,而且要拓宽沟渠增加灌排能力,同时改造电力设施,使之与灌排机械相配。

2.2 针对水稻种植大户特点,研究适应性栽培技术

桐城属双季稻北缘地区,2000年以前以种植双季稻双主,2000年以后,一季籼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几年,种植大户形成后,水稻种植模式呈现多样化,对水稻品种提出不同于过去的要求。种植大户的种植模式是“一麦(油)一稻”或 “空闲田—水稻”两种类型,对于前茬为空闲田,常要求在种植水稻主要操作阶段避开麦茬稻劳动力需求集中时段,最好在4月份农闲时播种,小麦收割前栽插,但这时播种,现有品种在水稻抽穗扬花阶段易受高温热害而不稳产。因此,要求筛选在4月份播种能高产稳产的品种。适合麦茬稻湿润育秧手工移栽的品种比较多,但种植大户趋势是采用机插秧,机插秧对秧苗高度要求严格,现有的中籼品种生育期偏长,生育后期易受冷害而减产,因此,要求筛选在5月下旬播种适合机插的中籼高产稳产品种。种植大户因劳力或天气因素,错过最佳播种季节播种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和2012年有部分大户选用品种不对,造成抽穗期偏迟而严重减产。因此,要求筛选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种能安全齐穗的品种。除针对播期选择品种外,湿润育秧种植大户在按时移栽和病虫防治方面难以全部做到适时。因此,筛选秧龄弹性大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对种植大户很有必要。

种植大户相对于小农户,其移栽稻的栽插密度较小,大约相当于小农户的70%左右,结果是移栽基本苗严重不足,加上不能按时移栽对大田分蘖的影响,常造成大田有效穗偏少。因此,针对种植大户移栽稻现状,研究低密度下高产栽培措施显得必要。机栽稻对于种植大户水稻栽培是必然方向,机栽稻在桐城市推广始于2010年。两年来,由于育秧技术要求高和栽插缺苗重等原因,推广速度不快。因此,从机栽稻品种选择开始,研究机栽稻育秧技术、栽插技术、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以及草害防治技术,最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机栽稻高产栽培技术。直播稻具有省时省力省成本优势,这几年,水稻种植大户或多或少安排了水稻直播,但直播稻栽培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的问题是草害,直播稻草害不仅表现在杂草类型多,难防除,而且因使用除草剂不当导致药害而减产呈上升趋势,因此,要加强对直播稻化学除草的研究,尤其是直播稻中后期杂草防除技术。

2.3 培训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提高种田管理水平

桐城市种植大户以农业产业化企业居多,其次是创业成功人士,真正内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在决策层次上外行居多。在他们的心目中,种田是一件不需要多少技术的粗活,认为只要把土地翻耕,播一些种子,撒一些肥料,打几次病虫,就能收获庄稼,至于怎样播种,选择什么品种,施多少肥料等只要请一些当地的农民就行了。在大户实际操作中,经常看到重投入、轻管理现象存在,结果是投入多但产量低。一旦水稻减产欠收,大户往往认为是种子、化肥、农药有问题造成的而找农资供应商理论,不仅导致农资供应商赊欠资金难以收回,而且还会对农资供应商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首先要对种植大户的户主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种田需要科学,要按作物生长规律科学安排,要按作物需要进行投入,要在栽培过程中防范各种风险;其次是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种植大户的生产管理人员是实际操作的安排者,其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农事操作,农业生产是在露天进行的,同一个品种不同年度的栽培措施是不同的,这要求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当时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对品种的生育特性和生长特性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肥料和农药等生产资料使用特点和特性要掌握,这样才能做到适时适量适法使用化肥和农药。总之,通过培训,迅速提高种植大户决策层和生产管理人员的种田素质,使他们尽快成为职业农民。

2.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桐城市地处双季稻北缘地区,两季稻温光略显大足,但一季稻温光有余,因而桐城市水稻种植类型较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不利天气也较多,主要有低温冷害,高温热害,连阴雨、干旱和暴雨造成的涝灾。而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对水稻承保只限于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造成水稻倒伏、茎秆折断、被淹、不能正常成熟或死亡以及由于病虫鼠害造成水稻的减产或绝产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对由不利天气下的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造成的减产不在农业保险范围之列。事实上,由不利气候导致的水稻结实率降低对产量的影响往往较大。如2003年高温热害,水稻种植大户如遇上不利气候,由于种植面积大,其损失是相当重的。因此,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把不利气候导致的水稻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形成的减产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同时对水稻两迁害虫大爆发以及适温高湿条件下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造成的水稻减产纳入保险,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大户收入的影响。

2.5 科学引导种植大户规模,促进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桐城近几年种植大户迅猛发展与政府部门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政府将土地流转面积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致许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农田没有整治情况下就进行大面积流转,而且大部分是整村推进。由于农村劳动力限制,农业机械使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决定着种植大户的规模不能过大。纵观2008~2012年不同规模种植大户的水稻生长表现,现阶段水稻种植大户规模以10~40hm2为宜。种植规模在10hm2以下,尽管单位面积净效益较高,但总收入不高;40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在技术措施落实上、防灾抗灾方面到位率低,导致水稻单产下降,扣除田租、生产成本后,单位面积净收入很少或处于亏损局面,对于种植大户本身,经济效益不高,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种植规模10~40hm2,如家庭农场,可以利用家庭成员、亲戚和朋友优势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加上农业机械的有效运作,使水稻产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单位面积效益和总收入都比较高,从培养职业农民角度看,单位面积职业农民拥有量提高,有利于农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引导:一是继续进行土地整治,对规模种植区的道路、沟渠、晒场、仓储进行科学规划,高质量施工,为种植大户营造抗灾能力强、适合机械耕作的农田;二是坚持农田农民自愿流转原则,政府不强行干预,不把土地流转规模作为考核指标;三是对水稻种植大户进行门槛制。目前,政府部门从保护农民利益角度考虑,只对种植大户的经济实力加以要求,今后,政府部门对种植大户不但要对经济实力进行要求,而且要对种植大户的农业生产水平加以要求,要求水稻种植大户要具备从事水稻生产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四是改变现有种粮补贴方式。国家从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并对种粮农户进行资金补贴,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机械购置进行补贴。国家这种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实践结果并非如此,农村中从事种田的青壮劳动力越来越少,普惠制补贴导致种植责任田不是义务,结果农田抛荒严重。在此情况下,国家鼓励土地流转,让会种田的人多种田,但是土地流转后,责任田农户除获得种植大户的租金外,还获得田块出租前国家给农户的各项补贴,既然农户将田块出租,获得了租金,不再亲自耕种,其各项补贴也应取消,况且,现在田块租金已大大超出农户自耕纯收入(农户投入的劳力应算成本),相反,租金对种植大户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桐城,2012年最高田租已涨到265kg/667m2中籼稻谷,对于一季稻生产来讲,已经占当季总收入的50%以上,可见,应将国家对原农户的各项补贴收回,转给种植大户比较合理。对于种植大户,政府要按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以提高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多生产粮食,有关种粮、良种、农机、生资等补贴资金应落实到实际种植大户,建立对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单位面积交售给国家粮食多的种植大户的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

猜你喜欢

桐城市大户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