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地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2013-09-05朱德文
朱德文
(辽宁省辽阳市农林科学院,辽阳 111000)
辽阳地处辽宁省中部,是全省、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是该市主栽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辽阳市农业的发展水平。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发生年产量损失在10%以上,大发生年份损失达25%~35%,可直接降低玉米商品等级,影响销售,减少农民的经济收入。目前,防治玉米螟的常用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期向心叶内头撒辛硫磷等农药颗粒剂。这种方法费时、费工,成本较高,而且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严重。其他方法如白僵菌封垛降低虫源基数、设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等方法效果欠佳,只能作为辅助措施来使用。而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与前述方法相比,有操作简便、省工省时、成本低、防效好、安全无毒、生态效益明显、农民易于操作与接受,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3R问题的绿色环保型防螟措施。
1 辽阳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投放方法
1.1 释放时间
根据化蛹率调查,当化蛹率达20%~30%时,往后推迟9~11天,即当田间玉米螟百株落卵达1.0~1.5块时,即为第一次放蜂时间。辽阳市第一次放蜂大约在6月20日前后,第二次放蜂时间是6月27日前后。
1.2 释放数量
两次每667m2共放两万头左右,即第一次放蜂量为0.8万头,第二次放蜂量为1.2万头。
1.3 释放点设置
每667m2每次放4点,均匀分布。
1.4 释放方法
用牙签、大头针或火柴杆将玉米上数第三片叶向后折叠,别住蜂卡,卵面朝外,别牢即可。这样既防风吹落,又防雨淋,保证蜂卡在田间陆续羽化出蜂4~5天,操作时一定注意切勿扎破卵粒。
2 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2.1 对一代玉米螟卵寄生率调查
2010~2011年两年生防效果做了重点调查,2010年卵块寄生率平均为93%,卵粒寄生率平均为73.7%,2011年卵块寄生率平均为92.7%,卵粒寄生率平均为80.3%。对于未进行赤眼蜂释放的田块进行调查发现,田间自然平均寄生率仅为13.2%。
2.2 对一代玉米螟防治效果调查
分别对2010年和2011年秋,在放蜂区和对照区地块随机取样,剖杆调查。结果为2010年受害株减退率为60.4%,虫口减退率72.9%,虫孔减退率68.4%,平均防效67.2%;2011年受害株减退率为55.3%,虫口减退率65.0%,虫孔减退率60.8%,平均防效60.3%,详见表1。2010年放蜂区产量损失率为3.4%,对照区产量损失率为13.2%,挽回产量损失率9.8%;2011年放蜂区产量损失率为1.1%,对照区产量损失率为10.3%,挽回产量损失率为7.1%,详见表2。
2.3 效益分析
辽阳市玉米平均单产在500kg以上,每667m2可挽回35.5kg以上,按照2元/kg计算,每667m2效益为71元,全市应用赤眼蜂面积6670万m2,可挽回玉米355万kg,获经济效益为710万元,每667m2防治成本在3元,防治6670万m2需要30万元成本,纯增收益在680万元。
3 小结
由于辽阳市连续多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有效减少了农田农药使用量,使玉米等大田作物天敌种群数量递增,生态逐步趋近平衡。同时,利用生物防治玉米螟对提高玉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生态农业有着重要意义。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是一种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增产措施,应加大推广力度,扩大推广面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表2 2010年、2011年辽阳地区玉米螟防治产量损失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