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预算编制方法的创新
2013-08-15陈士敏孙铁红陈剑刚郭航远
陈士敏 孙铁红 陈剑刚 郭航远
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设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探索预算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预算考评制度,杜绝随意支出,维护预算的刚性和监督力度,带动医院经济的规范运行和有序发展。[1]
我院自2008年实行院科两级预算管理,取得初步成效,本文就如何搞好科室预算的编制进行了探索。
1 科室从预算过程中获得的收益
1.1 明确了科室的工作目标
为了辅助医院年度经营计划的实施,编制合理的科室预算,使科主任能够掌握科室的发展方向、了解科室承担的主要任务、预见具体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同时,编制预算的过程也是科室与医院对有关计划进行的沟通过程,在不断地信息交流中使每位科主任所关心的问题和目标逐渐变得清晰明确。
1.2 控制了科室的经营活动
通过对科室预算的编制,事前确定了科室经营活动的内容,便于监督预算执行的进度。通过实际发生数与预算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例外情况的管理,对那些与预算相背离的方面,科室可以及时进行控制,必要时由医院集中资源加以调整,使科室回到计划设定的轨道上来。
1.3 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
改善一个组织的业绩需要团队工作,而预算的过程就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在其工作范围内对其有用的框架。[2]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医院要审核临床科室的工作现状是否适应工作量增长的需要,医疗流程能否满足病人的需要,这就要通过编制科学的科室预算,才能达到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发挥最佳效能的目的。
1.4 有利于科室的绩效评估
预算考核的目的就是激励管理者们努力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绩效评估,使科室克服缺陷、规范行为,提高运行效率,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和医院战略的最终实现。
2 科室预算编制阶段的主要事项
首先,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所确定的经营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并下达科室年度预算的制定标准与细则。其次,在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统筹兼顾院科两级的发展需要,编制科室预算,并要求科室编制配套的运行计划。然后,就科室的预算和计划进行上下协商、综合平衡、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预算的可行性及最终被双方所接受。最后,要充分考虑重大特殊情况对科室预算的影响因素,做好偶发事件的应对措施,适时对预算做出调整与修正。
3 科室预算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3.1 科室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对科室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其次,要对预算造成影响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第三,抓住关键性问题,针对薄弱环节,结合医院预算方案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科室的工作目标,协调医院预算目标的分解与科室预算目标的制定两者间的衔接。
3.1.1 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从科室收支报表入手,按项目分析预算的执行结果,运用共同比分析法找出各个项目的结构变化,从而分析是否有利。按季度分析预算执行的过程,找出每个时间段存在的差距,提出合理的预算进度计划。
3.1.2 内外环境的分析。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运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通过对竞争对手、潜在的进入者、购买者(病人)、供应商、替代品的风险分析,了解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增长率[3],确定我们的专科地位和竞争优势。运用SWOT分析方法,找出科室内部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并确定科室“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
3.1.3 工作流程的审查与分析。医院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对工作内容和要求、人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审核,以确定限制工作量的因素。对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的成本费用进行重点控制,必要时可以成立项目管理小组,重点负责专项管理,并对预算做出调整。
3.2 科室预算的编制方法
3.2.1 预算编制的形式。我院实行的是以工作量预算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的院科两级预算管理形式,医院将总预算分解到科室、科室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制预算执行进度表。具体地说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医院与科室共同制定预算目标,第二方面是科室根据预算目标制定配套方案。
3.2.2 预算编制的依据。如何在编制预算时做到公正合理,容易让科室和员工接受,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制定预算编制的依据,统一编制预算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作量预算的编制标准,主要根据医疗市场的规模、专业在市场的份额、以及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等因素确定。具体操作时,我们还要结合财务分析结果,以及医院重点工作目标的分解等影响因素,预测出科室预算年度门诊与住院人次的实际增长率,并合理确定各季度的工作数量。
(2)均次费用预算的编制标准,主要受可达到的医疗收费价格水平影响。以上年门诊与住院的实际均次费用为基础,综合考虑危重病人数增减导致的病种结构的变化、提高技术劳务性收入降低检查和药品费用而导致的费用结构的变化、以及经审报批准的新技术新项目的收费标准的实施等影响因素合理确定。
(3)成本与费用,则区分不同的项目确定预算的编制标准:工资、津贴、社会保险等,依据政策确定的定额;折旧,依据财务制度采取年限平均折旧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按当地物价增长率;药品成本根据上年科室综合药品成本率;其它成本则根据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确定。
3.2.3 预算编制的过程。根据上面的工作量与均次费用的预算标准,我们就可以编制出科室业务收入的预算。再根据工作量预算和收入预算,以及相关费用与成本的预算标准,便可以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但预算不仅仅是预测和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与医院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目前的预算编制中,药品在收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所以,控制药品比例的预算尤为重要,一方面减轻病人的负担;另一方面,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提高了医院的收益率。
2012年我院将药品比例的院级考核标准从上年的42%下调到40%,医院药事委员会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科室上一年度的实际药品比例,剔除不合理用药所占的比例后,确定各科室预算年度的药品比例的考核标准,并规定,每超过1%,扣科室奖金3000元。配套出台了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对违反使用抗菌素规定的,每发现一次扣科室考核分10分。医院还加强了对药品使用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现药品存在促销并导致违规大量使用的情况,医院将终止该药品在医院的使用权。同时,医院鼓励科室积极进行新药申报,淘汰药效不佳的药,药事委员会定期讨论审批。
3.3 科室的配套措施
医院不同于其他经营性单位,科室不可以将收支直接分解到个人,否则,有可能误导医务人员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从而损害病人的利益,有悖于医院公益性质。主要从落实职责、提高质量和控制成本上进行具体落实与配套。
一是科室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以诊疗组为最小预算单元,将工作量预算按季度分解到诊疗组,再由诊疗组长按照三级医师负责制的原则,落实各级医师的任务与职责。二是落实核心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通过逐步逐项地制定临床路径、实施单病种管理,规范科室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医疗行为,以及提高床位使用率、优化诊疗流程、加快床位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等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三是采取降低药品比例、取消重复检查、实行消耗类成本的定额管理,控制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的增长。四是制定相关的实施与考核方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3.4 科室预算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组织院领导、科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就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培训。二是健全预算制度,明确各类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三是医院就经营目标的设定过程、预算的分解标准、数额审批结果及预算数额调整的原因与科室进行及时、双向的交流,争取获得普遍的认可。四是预算管理部门要预先设计好各种预算表格、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五是临床科室就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上级部门解决的事项主动与医院沟通。
3.5 例外情况的处理
经医院审议通过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当事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需要增加或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医院才能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未列入预算的重大突发事件的支出需要院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4 讨论
由于预算编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时效性,而且编制科室预算的工作量非常大,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非常重要,我们通过5年的实践,主要体会:一要有人干事。随着医改的深入,医院管理也会越来越精细化,对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来说,有必要设立科室经济核算员,每人负责若干个科室,协助科主任编制预算、控制成本、考核绩效、分配奖金。二要方法恰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般情况下,为了加强对费用的控制,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其他则采用增量预算方法。
[1]黄龙梅.对新《医院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力度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1,15(6):2-4.
[2]陈志武. 媒体、法律与市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L.J.布儒瓦第三, 艾琳.M.杜海米, J.L.斯廷珀特.企业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