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微腺瘤36例MRI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3-08-15刘学良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25期
关键词:垂体腺瘤影像学

刘学良

河南省舞钢市寺坡舞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河南舞钢 462500

临床上将直径小于10 mm的垂体瘤称为垂体微腺瘤[1]。患者大部分不存在任何垂体瘤的症状,并且患者垂体内分泌检查也完全正常。所以这种疾病多为偶然发现,为了防止垂体微腺瘤的增大,我们建议患者定期诊断。MRI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最重要的影像手段,其软组织分辨率高,不受颅底骨质的影响,且能多轴位成像,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5]。MRI动态增强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效果。为了探讨这种诊断方法在垂体微腺瘤诊断的价值,现综合分析这3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3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例,女性患者有34例;年龄在15~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3岁;患者的病程4个月~2年;临床症状主要有:月经不调、过度肥胖、闭经以及身体四肢过度肥胖等。这些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泌乳素增高的情况,10例患者出现生长激素升高,10例患者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增高的情况,6例患者出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的情况。所有患者都要接受相应的NRI动态扫描,有8例患者接受延迟扫面。

1.2 扫描方法

使用开放式永磁磁共振仪进行MRI动态扫描。头颅线圈,自旋回波(SE)序列成像,常规行垂体平扫,包括轴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冠状位T1WI,层厚3 mm,层间距0.5 mm。所有患者首先接受常规MRI扫描。采用矢位状扫描时,扫描平面要与长轴相平行;冠状为扫描时,扫描的平面和垂体柄相平行,部分特殊病例扫描时扫描面要垂直于垂体的长轴。增强扫描要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患者保持原先的体位,患者完成预扫描之后,进行冠状位置的动态增强扫描。要在15 s的时间内完成15 mL造影剂的注射,这要在第一个序列完成,总共有6个扫描序列。扫描过程中的参数主要是17.89 cm厚的FOV,3 mm层厚,400 ms的TR,14 ms的TE,一般采集1次。部分患者要在对比剂注射25 min左右的时间内进行延迟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

这些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要采用χ2。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指标进行分析,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综合所有患者采用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诊断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结果

我院这36例患者的垂体微腺瘤平均大小为4.89 mm,其中微腺瘤偏向垂体一侧的患者有30例,2例患者的微腺瘤位于垂体正中,4例患者的微腺瘤位于垂体的鞍底。我院这36例患者都有单个病灶,这些患者在接受平扫时发现病灶的有5例,比例为13%;进行增强扫描之后,显示病灶的患者有31例,比例为87%。20例在T1WI状态下呈现为低信号,在T2WI状态下呈现等信号或者是稍微高一点的信号,还有少数患者呈现稍微低一点的信号。9例患者在T1以及T2WI状态下都是等信号。8例患者的垂体高度受到改变,8例患者出现冠状位置垂体上缘不对称以及膨胀,5例患者的垂体柄出现偏移向健侧,2例患者出现鞍底骨质局部下陷。在平扫中有31例患者的未见明显的病灶位置,经过动态增强监测之后,这些患者的病灶得以显示,8例患者经过延迟扫描之后有非常明显的强化。

3 讨论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鞍区病变,多发于女性[2]。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15%,占鞍区肿瘤1/3~1/2。垂体腺瘤多起源于垂体前叶,系脑外肿瘤。依据肿瘤的大小,将垂体腺瘤分为微腺瘤与大腺瘤。直径<10 mm者称为微腺瘤,直径>10 mm者为大腺瘤[6]。

垂体微腺瘤可根据闭经、泌乳、血PRL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为临床拟诊。MRI是对诊断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确诊价值。但MRI普通平扫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垂体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正常垂体的高度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标准,一般称之为6、8、10、12 mm原则,即婴儿和儿童为6 mm,绝经后妇女为8 mm,哺乳期妇女为10 mm,孕后期和产后的妇女为12 mm。典型的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腺体增大,信号异常,垂体高度超过上述标准,垂体腺上缘对称性或不对称性膨隆。但垂体腺瘤太小时,MRI平扫可以没有阳性发现。需要说明的是,青春期、经期和妊娠期女性表现为垂体腺轻度增大和信号略不均的,不能直接诊断垂体微腺瘤,需结合临床分析或随诊复查对照。

利用MRI进行诊断的依据主要是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的垂体组织之间存在的信号差异。最为直观的表现是患者在T1WI的状态下小结节表现为一种不规则的低信号,在T2WI表现为一种高信号;而鞍上池呈现为高信号,这不利于病灶的显示[3]。垂体微腺瘤的间接症状主要是鞍隔出现向上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患者的垂体柄出现偏移,患者的鞍底出现下陷。应用MRI动态增强进行扫描可以很好地明确病灶,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的强化模式与患者的供血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垂体是由垂体门的静脉系统进行供血的,肿瘤血管在大分子物质通透性明显区别与正常的血管,所以在出现微腺瘤的垂体的强化速度要比正常垂体要慢。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发现信号之间的差别,病灶的凸显就更加明显。

鉴别诊断方面,需与垂体囊肿、垂体脓肿、垂体梗死等相鉴别。如垂体微腺瘤内出血,需与鞍内Rathke’s囊肿鉴别,两者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可靠的鉴别方法是定期复查,数月后仍为高信号,即为Rathke’s囊肿[4]。

综上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图像直观,能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垂体柄有无偏移,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当临床高度怀疑垂体腺瘤而垂体平扫无明显异常时,应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以便更好地发现病灶,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诊断手法值得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大力推广。

[1]林开武.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2(4):56-58.

[2]陈海波,罗雷龙,林凯.MRI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附42例分析)[J].江西医药,2011,89(6):101-103.

[3]张军,白雪原,陈宁,等.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89(3):42-45.

[4]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鉴别论断[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9.

[5]杜鹏,林伟,张静.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J].武警医学,2011,22(4):296-299.

[6]陈惠,冷桂香,钟福兴,等.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响学杂志,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1(30):7-8.

[7]李德忠,成喜欢,刘欢,等.垂体微腺瘤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948-950.

猜你喜欢

垂体腺瘤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