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12年不同民族新生儿出生情况分析研究
2013-08-15陈继昌林墨菊罗琳玲
陈继昌 林墨菊 邱 萍 罗琳玲 王 麟 农 铮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 545001;广西柳州市卫生局,广西柳州 545000
本文分析2012年柳州市不同民族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体重、胎龄等。了解不同民族之间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异同,为更好的做好多民族地区的围产医疗保健工作服务。
1 资料来源
2012年柳州市及市属六县95家接产单位出生人口登记数据,全部为住院分娩并明确记录母亲民族者,新生儿民族按照母亲民族统计。除外家中或路途分娩及母亲民族不详者。经柳州市卫生局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汇总分析,所有数据经SAS 9.2统计学软件处理。
2 数据分析及结果
2.1 出生人口及母亲民族构成
2012年人口中,明确填写民族的出生新生儿56890人,其中汉族25542人;壮族21628人;苗族4121人;侗族4211人;瑶族1388人。
2.2 接产地点
三甲医疗机构接产18660人,占32.8%,二级医疗机构接产32598人,占57.3%,乡镇等一级医疗机构接产5632人,占9.9%。
2.3 分娩方式
本组人56890中,阴式分娩35898人,占分娩总数63.1%;剖宫产为20651人,剖宫产率为36.3% 。各种助产341人,占0.6%。
2.4 性别比
本资料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1.8:100。不同民族的性别比例依次为,瑶族121.7:100,苗族119.3:100,侗族112.6:100,壮族111.9:100,汉族110.0:100。各个民族之间出生性别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742,P > 0.05)。
2.5 出生体重
本组资料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129.1±472.1)g,其中汉族为(3143.2±474.4)g,壮族为(3115.3±473.0)g,苗族为(3120.0±465.2)g ,侗族为(3121.3±466.6)g,瑶族(3135.7±444.1)g。汉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其他民族,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1.05,P < 0.0001)。本组资料总体低体重发生率为8.56%,各个不同民族低体重发生率依次为:壮族9.09%,侗族8.75%,苗族8.35%,汉族8.15%,瑶族7.64%。
2.6 早产发生率
本组资料早产发生率7.41 %。各个不同民族早产率依次为汉族7.79%,壮族7.47%,瑶族7.05%,侗族6.27%,苗族6.08%。
3 讨论
3.1 剖宫产
近来,随着剖宫产的安全性提高,剖宫产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剖宫产率都有所提高。过去10年里美国剖宫产率上升了50%,达到31.8%[1]。中国的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在一些大城市剖宫产率更是高达60%~75%。剖宫产率的提高给新生儿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如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气胸的发生等[2-3]。柳州市2012年剖宫产率为36.3%,该数值在国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柳州市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比如加强产前检查、密切产程观察、严格剖宫产手术指征等,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
3.2 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是指出生男女婴的数量比。在国际范围内,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大多在103~107之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中国的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8.08:100。广西某些农村地区有报道出生性别比达到133:100[4]。本组资料显示柳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8:100,低于全国水平,但有个别民族仍高于全国水平,需要有关部门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是胎儿宫内发育的一个常用指标,有报道显示近来由多项调查发现出生体重较前升高[5],低出生体重儿率下降,巨大儿发生率有所上升。本研究显示柳州市新生儿体重为低体重儿发生率为8.56%,较国内报道为高,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或地域差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4早产率
本研究发现柳州市早产儿率为7.41%,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调查早产儿率7.8%的结果基本相符[6]。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新生儿期其他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预防和降低早产是一项长期、艰巨地工作。要降低早产就需要采取包括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孕期吸烟、减轻各种压力、及时治疗各种妊娠期合并症等综合措施。
[1] Heron M,Sutton PD,Xu J,et al.Annual summary of vital statistics:2007[J].Pediatrics,2010,125(1):4-15.
[2] Benterud T,Sandvik L,Lindemann R.Cesarean s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frequent pneumothorax and respiratory problems in the neonate[J].Act Obstet Gynecol Scand,2009,88(3):359-361.
[3] 张树荣,于燕,彭珊珊,等.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804-2805.
[4] 覃耀明.广西农村108 263名新生儿出生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3):333-335.
[5] 程桂平,邓丽娟,张晋,等.不同年代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5):59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