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护水源 中建绿洲 北治风沙
2013-08-15严安国
严安国
(甘肃省古浪县水务局,733100,古浪)
☞链接
古浪县概况
古浪,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县之一,也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总面积5 103 km2,北邻腾格里沙漠,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地带,年降水量300 mm左右,年蒸发量2 300 mm以上。全县辖9个镇10个乡25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9.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54万人。
近年,古浪县围绕“加速新兴工业化进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加快区域性连片扶贫开发、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保障民生构建和谐古浪”六项重点,大力实施“强工富农、生态立县、核心带动、人力资源开发”四大战略,培育壮大“化工建材、精细果蔬、舍饲养殖、旱作马铃薯、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4亿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2 966元,增长1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603元,增长13.15%。
古浪县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确立了“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工作思路,即在南部山区保护生态水源,积极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和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渐趋恢复;在中部川区做好压田、节水、调结构,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培育特色产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改革水权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在北部沙区做好防风、固沙、建林网,以封沙育林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封、管、造并举,乔、灌、草结合,配以造林和人工促进抚育措施。同时,积极争取并实施引黄灌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示范区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日协贷款治沙、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有效治理沙漠,努力探索出一条防风治沙、发展经济并举的新路子。
一、退耕还林保水源,“下山入川”促发展
一是采取政府与群众联动、县内与县外并举、整体与零星结合的办法,通过政府组织、劳务带动和投亲靠友,着力实施以横梁、干城、新堡、古丰等南部山区为重点的生态移民工程,大批量搬迁移民。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在县内引黄灌区、河灌区、井灌区土地相对宽松的地方,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9.35亿元,开发 8.6万亩(0.57万 hm2)闲置土地,建成了黄花滩-七墩台生态移民基地,建成10个移民新村,实施了黄花滩生态移民扶贫开发 “下山入川”工程,搬迁安置南部山区贫困群众5万人,并按照“322”(户均发展3亩经济林、2亩设施农业、2亩高效节水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同步配套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搬迁贫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2012年,在项目区高标准规划新建感恩新村社区,新建住宅917套,搬迁南部高深山区贫困群众917多户4 300人。
三是着力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封山育林区、天保工程区、河滩造林地、退耕还林项目区以及国道312道路两旁、中部各乡镇区域内的人工林、渠路林和各项工程造林区、北部腾格里沙漠区进行全面禁封,完成禁封面积249万亩(16.6 万 hm2)。 在山、川、沙区实行综合治理,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0万亩(5.33 万 hm2),保存 48 万亩(3.2 万hm2),封山(沙)育林 71.8 万亩(4.79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4%。
四是通过劳务输出带动、退耕还林推动等方式,鼓励山区群众外迁,移民搬迁年年有新突破。积极探索山区群众 “下山进镇”的致富新模式,计划新建7号移民点,搬迁山区相对富裕的310户约1 200人,已平整土地 580 亩(38.67 hm2),开工建设商铺104套。
五是注重移民信息的搜寻和采集,县乡经常指派专人到外省、外县联系移民,并在新疆设立了驻疆办事处,专事全县劳务移民工作,山区乡镇各村均确定专门联络人员,搞好联系协调。坚持“先劳务后移民、先培训后转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体系和劳动力资源台账,全面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与新疆、北京、天津等地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40多个。
六是及时发布务工信息,突出抓好劳务人员的输前培训、输中管理和输后维权服务,通过政府联系、能人带动、中介组织输转和自找门路,全县已完成移民搬迁812户3 671人,培训劳动力22万人次,输出劳动力21万人次,有组织输出1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5亿元以上。
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推行日光温室高效节水农业
一是坚持把日光温室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主要举措来抓。制订并出台了《设施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古浪县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贴息贷款项目实施方案》《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考核验收办法》《设施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从工程实施、考核验收、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和安排部署,确保了设施农牧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面的项目资金,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富民贷款等保障措施。2012年已发放双联贷款4 962万元,惠农1 136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审核、发放实行便捷方便的“一站式”服务,范围涉及种、养、加工和流通业等25项微利项目,全县目前已经审核贷款1 016户,金额3 362万元。
三是坚持产业富农,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按照以水定经济结构、以水定产业布局、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种植面积的要求,采取限额供水、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等有保有压的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将水资源从高耗低效落后产业向高效低耗优势产业转移。
四是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经济林、设施农牧业,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近年,古浪县已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7万多亩(0.47万 hm2),经济林 10.6 万亩(0.71万 hm2),旱作农业均保持在25 万亩(1.67 万 hm2)以上,2012 年以草畜业、蔬菜业、制种业等为主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4.53万hm2),占总播面积的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到3 599元,比2009年增加1 219元。
五是改革水权水价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依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按农业、工业、生态和城乡居民用水标准,对农村饮水、农业用水、县城供水价格作了适度调整,农村饮水、县城供水实行分类计价;采用工程、科技、生物等综合节水措施,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全面推行畦灌、沟灌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外,建立完善合理的水权水量指标控制体系。目前河灌区、井河混灌区凭票卡控水,全县1 328眼机井全部安装了智能化计量设施。
六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骨干工程、田间渠灌、农业综合开发等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建成干支渠165 km,配套田间渠灌面积23.32 万亩(1.56 万 hm2),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行“三小一低”灌水办法,普及大块改小畦和畦灌、沟灌等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推广日光温室滴管、大田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发展滴灌面积1.1万亩(0.07万 hm2)、大田管灌 1.5万亩(0.1万hm2);建成4个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完成修复机井20眼,建成小提灌工程1处,改建衬砌渠道46 km,埋设低压管道20.8 km,配套日光温室滴灌设施455套,节水增收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良好。
三、群策群力造林治沙,齐心协力再造秀美山川
一是坚持不懈抓好生态建设。以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为契机,加快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二是在坚持生态保护治理的前提下,在沙区大力发展种苗、养殖、林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积极开发沙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处腾格里沙漠前沿的马路滩林场,在不改变沙漠地貌条件的前提下,利用节水灌溉等措施,种植高效蔬菜、中药材,建立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探索出了防风治沙、发展沙产业与沙漠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三是开展全民造林绿化活动,恢复植被,遏制沙患,在县境北部130多km的风沙线上建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麻黄台、白板滩、双槽沙、红柳湾、三板滩等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通过开展大规模全民义务植树和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近年累计治沙造林80万亩(5.33万 hm2),封沙育草 60万亩(4万hm2),已基本控制了东起三板滩、西至六墩子85 km长的风沙线,初步治理了八步沙、明沙嘴、黄沙梁等10个危害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风沙口,有效遏制了“沙进人退”的局面。
四、再接再厉,继续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全力搞好生态建设,重点支持4万贫困群众下山入川、15万亩(1万hm2)设施农牧业和40万亩(2.67万hm2)特色林果业发展,实施完成祁连山区3 500人移民试点工程。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2.33万 hm2),其中生态经济林栽培 12万亩(0.8万 hm2)、农田林网建设 3万亩(0.2万 hm2)、水源涵养林建设 10万亩(0.67万 hm2)、治沙造林 10万亩(0.67 万 hm2),完成封山(沙)育林(草)20 万亩(1.33 万 hm2)目标任务。争取至2015年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46%,生态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严格落实农田灌溉配水面积压减工作。依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古浪河灌区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实施方案》,坚持以永久性压减和轮歇耕作相结合方式,巩固永久性压减面积 2 242 亩(149.47 hm2),持续实施 18 558亩(1 237.2 hm2)轮歇轮耕压减任务;把日光温室、滴灌工程、暖棚养殖、供水工程建设同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相结合,优先保证金大快速通道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黄花生态移民项目区等重点示范点配套供水工程,结合2012年 2万亩(0.13万 hm2)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调温蓄水池建设进度,加大日光温室电力设施配套力度,确保日光温室滴灌和暖棚养殖供水工程建设一处,配套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三是落实水权管理制度,出台《古浪县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健全完善节水法制体系,加强以水资源管理、水权制度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通过深化水权改革建立覆盖全县的水权交易市场,健全完善水权转让资格审定、程序审批、利益补偿及水权市场监管等配套制度,以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主实行差别化水价政策,引导灌区、乡镇以及城乡、工农之间积极开展水权交易,以水权引导农民由高耗水、低效益向发展低耗水、高效益产业转变。
四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和用水结构,加快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水利骨干工程于2013年4月底通水运行。加大古浪县生态移民试点工程及大靖城区、土门工业园供水项目等重点工程的衔接力度,确保2013年完成项目批复及年度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大田高效节水技术作物和特色林果抚育管护工作,确保新建和历年建设的设施农牧业全部按期定植投畜并发挥效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5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