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生态恢复路径决策及实施效果分析
2013-08-15贾小明张永明
贾小明,张永明
(甘肃省水利厅,730000,兰州)
2012年,石羊河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已达2.9亿m3以上,提前8年实现了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2020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目标。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回顾石羊河流域生态恢复路径决策,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旨在为其他内陆河流域治理提供借鉴。
一、石羊河流域生态恢复路径决策
石羊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有限,外调水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又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且流域内人口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争水矛盾突出。因此,解决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合理配置全流域乃至周边水资源,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其发展规模和方式,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对此,提出综合治理的近期目标是基本遏制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远期目标是进行生态恢复,在合理确定绿洲面积的基础上,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1.治理思路
(1)实施水资源配置,协调流域用水矛盾
在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全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统筹考虑自产水源和外调水源,合理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制定流域内各地区和行业的水资源总量控制指标,明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之间配置目标,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保障全流域尤其是下游河段的合理生态需水。同时,在规划基础上,明晰流域内各地区和行业用户之间的初始水权分配,强化用水管理,保障流域上下游协调用水。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压缩耕地面积
流域内甘肃省金昌市是以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为主的工业城市,结构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武威市逐步实现农业型经济向工业型经济转变,在大力节水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商贸、化工、纺织、建筑等支柱产业。农业方面积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低耗水作物,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并适当压缩中下游地区的耕地面积,全流域农田灌溉面积应控制在350万亩(23.3 万 hm2,现保灌面积)以内,力争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节水为中心,加强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集中表现在下游民勤,据统计,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9亿m3减少到目前不足1.0亿m3。因此,在加强下游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上中游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中游加大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水利建设力度,适当退耕还林还草;在上游,以水源涵养为重点,并辅以必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保证增加进入下游的地表水资源量,力争石羊河流入民勤的年水量多年平均达到2.5亿m3。
(4)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保障治理目标
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法制建设,研究制定《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明确事权划分,建立健全水资源流域统一管理和地方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强化流域机构的职能。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负责流域内重要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和管理,协调处理流域内水事纠纷。流域内各市县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水量分配及调度方案的实施。
(5)做好从外流域调水工作,适时适量补充水资源
从长远看,需加强“西线南水北调向石羊河流域补水工程”以及“引大济西”等调水工程的研究工作,通过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研究确定其可行性、建设时机和建设规模,适时适量补充水资源。
2.重点治理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控制农业灌溉规模,加大节水型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减少农业用水总量。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农业人口积极向城镇转移,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靠程度。通过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和设施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保障农民增收致富。
(2)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
通过西营河至民勤蔡旗专用输水渠工程,提高西营河向蔡旗断面输水的效率。通过景电二期向民勤输水渠改建及民调渠延伸工程等,提高景电二期向蔡旗断面输水的效率。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12处灌区、金昌市5处灌区及景电二期灌区的节水改造,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和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4)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
通过祁连山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民勤盆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生态移民试点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等,保护祁连山区生态环境,有效遏制民勤盆地生态恶化趋势,逐步修复水源涵养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5)水资源保护
通过功能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排污口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果分析等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形成法律监督、公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配合联动的监督机制,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保护。
(6)管理基础设施
通过水资源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满足实时信息采集与传输、信息共享交流、科学决策与规范化调度的要求,在各灌区建立先进的量水设施和自动测报系统,并在全流域建设统一的水资源调配与节水管理信息系统。
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实施效果分析
1.近期治理取得的成效
(1)水资源管理规范有序
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取水许可等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建立了地表水统一调度机制,年度水量调度规范运行。地下水管理实行“一井一表一证”,超采得到有效控制。流域内水事纠纷大为减少。
(2)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武威市水资源配置总量16.12亿m3,比2006年的23.26亿m3减少 7.14亿 m3,减幅达 30.7%。全市生活、生态、工业和农业用水配置比例由 2006 年的 2.3∶1.4∶5.0∶91.3 调整为 4.2∶6.4∶12.5∶76.9, 达到规划近期治理要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由2006 年的 352 m3/亩(5 280 m3/hm2)降低为 301 m3/亩(4 515 m3/hm2), 灌 溉水利用系数由2006年的0.503提高到0.596。
(3)节水目标顺利实现
近期灌区节水改造治理任务完成后,武威南盆地武威市所属灌区农田灌溉节水 4.37亿 m3,占规划的104%,圆满实现规划确定的节水目标;民勤盆地节水3.08亿m3,占规划的97%,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4)民勤生态局部好转
开展了大规模的春季植树造林和秋季压沙。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18.78 万 亩 (1.252 万 hm2),封 山 沙育林草 19.9 万亩(1.33 万 hm2),通道绿化801 km,分别比2009年增长17.4%、76.1%、86.7%。向民勤北部湖区实施生态补水1 290万m3,干涸51年的青土湖出现了15 km2的水面面积。据观测,2008、2009和2010年青土湖地下水埋深分别为3.91 m、3.84 m和3.78 m,青土湖湖区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植被呈现出恢复趋势,民勤盆地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5)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设施高效农业建设、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以及劳务输出等一系列措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凉州区、民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 400元、5 215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1 676元、1 633元。
2.远期治理实施效果分析
(1)生态效果评价
①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后,可协调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生态环境用水得到保障,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民勤盆地生态状况有所恢复,实现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目标。
②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后,六河中游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中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并将得到持续修复,也为蔡旗断面天然来水的稳中有增奠定了基础;下游民勤盆地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青土湖将重现水面并且水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民勤生态明显好转。
③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后,上游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将逐步扩大,林草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山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平原区绿洲防护林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可以改善气候条件,使农田、草地得到有效保护,为农牧业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民勤盆地沿绿洲西北侧的防风固沙林带,可以降低风速、风力,阻挡风沙入侵,稳定绿洲。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有效改善绿洲内部的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
(2)社会效果评价
①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后,将有效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水平,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对设施农业和劳务经济的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得到提高,有效增强农民自主选择技能方向的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②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措施实施后,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现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提高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效带动本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促进当地社会全面进步。
[1]杨东.关于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2(17).
[2]陈明.关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