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州棉花质量状况
2013-08-15李秀玲
■李秀玲
〔博州纤维检验所,新疆 博乐 833400〕
博州2012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26.998万t,全州43家棉花加工企业参加仪器化公检的覆盖率和送检率均为100%。博州纤检所对2012年度全州(含农五师)棉花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了质量分析报告,并及时报送当地政府及兵团农五师。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度与2011棉花年度相比,整体质量有所上升。除马克隆值外其余指标处于中上水平。具体情况是:品级2.9级,上升了0.3级;长度28.1 mm,与2011年相当,标准级以上棉花比例增幅较大,一致性较好;马克隆值4.6;断裂比强度27.3 cN/tex(中等),中等及以上比例达到94.22%,增幅大;长度整齐度指数81.7%(中等),中等及以上比例高达99.19%;颜色级为白棉2.3级,上升了0.3级,且白棉的比例达到99.92%比2011年高出19.76%。
一、2012年棉花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1.气候的原因。
积温高、雨水少,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生长,是棉花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2.品种因素。
近几年博州棉花种子部门在棉种选种培育方面加大力度,做了很多工作使棉花质量和单产有所提高。
3.企业法人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近年来博州纤维检验所认真做好棉花加工企业的分类监管工作,在监督检查和公证检验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将质保能力审查、收购、加工、流通、公检各环节中企业履行质量义务情况作为分类监管的依据,实行动态管理。上述工作的开展,使企业负责人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4.加工质量的提高。
由于近几年国家收储政策调动了棉花加工企业投资技改的积极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新上了烘干设备和快速打包机,解决了超水棉问题,提高了加工速度,从而使棉花质量得到提高。
5.多措并举为企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博州纤维检验所通过免费为加工企业培训检验人员、组织召开全州棉花质量座谈会,及时宣贯国家棉花标准和国家收储政策及要求、与加工企业签订棉花质量承诺保证书等措施,不断提高棉花加工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在仪器化公检工作中,以“检验即服务,监督即服务”为理念,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保姆式服务、超值服务、直通车式服务、靠上去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及时向企业反馈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及时调整加工工艺,提高加工质量。博州纤维检验所在每年仪器化公检结束后对棉花的各项指标及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博州棉花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对棉种企业和加工企业来年的种植、加工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博州纤维检验所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大对棉花质量监督检查的力度,在棉花收购加工期间不间断地对全州加工企业进行巡回检查,有效遏制了棉花质量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了博州棉花质量的提高。
虽然2012年博州棉花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在生产、收购、加工等环节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采摘前期气温高,棉桃集中开裂吐絮,但劳动力匮乏不能及时采摘,致使棉纤维过成熟或在光合作用下纤维素降解,使棉纤维的强度下降、可纺性能降低。二是随着机采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机采棉的采摘、加工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善,收购季节遇上阴雨天气,还会造成籽棉焐垛。机采棉在采收过程中混入的棉叶、棉杆等杂质难于清理,籽清、皮清过程中机械对纤维的打击勾拉造成了棉花短纤维率高,使棉花有效使用率降低,造成资源破坏和浪费。三是病虫害因素,由于品种的个体差异,其抗虫抗病的性能也各不相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难度增大,2012年在棉花结铃季节持续的高温使有的棉田受红蜘蛛侵害严重,防控不及时致使僵瓣棉增多,影响棉花品质。四是加工环节因素,部分加工企业习惯先加工品级低、回潮率高的棉花,后加工高等级棉花。把早中期收购的好籽棉放到11月中旬以后再加工,籽棉存放时间过长导致了棉花自然变异,发热变质、变色,使品级下降、强度降低。另外2012年度企业因急于入储,出现快收购快加工,提高加工速度而忽略棉花质量,或因收购高峰期为了腾空场地现收现轧,致使高等级棉花减少;地方部分加工企业收购了少量机采棉但因没有配套的设备将机采棉和手摘棉掺混加工,也使棉花质量受到影响。
二、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促使博州棉花质量进一步提高
1.相关部门加强对区域棉花良种的选育管理。
规范种子市场,大力推广最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或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增强棉花质量的一致性。以多种渠道在种子推广、田间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治理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给予宣传、指导和帮助。农业部门应尽快为推广机采棉的种植培育抗病虫害、抗倒伏、棉株结铃节位高、中上部结铃多、吐絮集中以及铃壳开裂性好、对脱叶剂比较敏感的中长绒品种,在脱叶剂的使用上进行规范,便于提高机采棉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出台一些有利于优势棉花基地建设的政策,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进而达到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棉花质量的目的。
2.适时采摘,因花配车。
机采棉收购加工企业应进一步改进采棉机采摘流程和机采棉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把机采棉采摘和加工环节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根据机采棉的产量配备相应的加工设备,做到适时采摘、适时加工,缩短加工周期,提高机采棉的质量。
3.强化棉花经营企业质量意识。
国家棉花新标准即将执行,棉花经营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做好新标准的宣贯工作,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新标准,理解新标准、执行新标准。在加工过程中改变过去掺混加工的不良习惯,因为新标准取消了品级指标,增加了颜色级指标,如果掺混加工,颜色级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白棉降到淡点污棉或淡黄染棉。白棉和淡点污棉、淡黄染棉的价差很大,若掺混加工,不但经济效益会受到损失,而且也会造成棉花资源的浪费。
4.加快机采棉技术的推广。
通过兵团和地方企业棉花质量对比,2012年度的手摘棉和机采棉质量差异已经大幅度缩小,机械采摘费用大大降低,在成本上较人工采摘节约了60%~70%,一台采棉机相当于600个拾花劳力。2012年度兵团企业加大了加工环节的技改力度,使机采棉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企业进一步提升加工水平,就可以提高棉花质量,政府可借此引导企业向兵团或者外地机采棉较集中的地区学习,减少企业的顾虑,积极进行设备改造,适应机采的需要。同时,政府应向农民宣传机采棉人工及管理的便利,引导农户转变种植模式,达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5.加强监管和服务。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和服务,督促棉花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棉花标准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认真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对不同等级、类型的棉花应进行分级、分等、分类存放和加工,做到因花配车,因质改进,提高棉花的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