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3-08-15白耀武

中国棉花加工 2013年4期
关键词:棉农棉花新疆

■白耀武

〔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5〕

新疆因其独特的自然和地理优势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同时新疆阿克苏地区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据最新数据统计,2012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超过186.67万hm2(2800 万亩),大约占全国植棉面积的40%左右,正常年份籽棉单产全线超过350 kg,最高超过500 kg,单产水平比我国其他棉区大约高出40%~50%,2012/2013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达到433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8%,占全球当年总产量的1/6。新疆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等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疆”的格局。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供求关系改变、收购主体放开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棉花产业未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对此笔者总结了新疆棉花发展过程中以下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繁殖体系和种子销售管理体系不健全、不统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原种棉繁殖基地,基本建成了棉花良种繁殖体系,每年繁殖的棉花良种也基本能够满足疆内播种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细绒棉的良种繁殖几乎都在模仿国内其他棉产区,没有一个有名气的细绒棉本地品种,而且新疆棉花的繁殖育种工作和种子销售工作呈现“多、乱、杂”的格局,没有构建起棉花良种“繁殖、生产、检验、包装、销售”的管理系统和质量控制体系,市场种子价格混乱、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最终导致新疆地区棉花一致性差、质量逐年下降的局面。

2.机械化进展缓慢且影响质量。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等产棉国家就实现了从种植、采摘运输、加工的机械化。虽然新疆大部分棉区已经实现了棉花播种、田间管理的机械化,但最费人工的棉花采收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2012年新疆地区人工拾花费用达到2元/kg左右,较2000年前后的0.5元/kg增加了300%,以2012年平均8.5元/kg销售价格计算,采摘成本占销售额的23.53%;按每公顷产量6000 kg,成本30000 元/hm2计算,采摘费用占总成本的40%。拾花工减少是采摘成本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与2011年相比,2012年外来拾花工已减少了1/3,采收成本已经超过总成本的40%,严重影响了棉花效益的提升,成为严重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两年新疆开始大面积推广机械化采摘,单台采棉机一个作业季节采收面积在200~266.67 hm2(3000 ~4000 亩),是人工采收的150倍,每公顷采摘作业成本在3000 ~4500 元之间,较人工采摘节约7500 ~9000 元/hm2。但是受棉种、种植、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采摘中产生的“异性纤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机采棉已严重影响了棉花质量。

虽然国家对棉花“异性纤维”监管比较严,对异性纤维超标违规企业的罚金高达上万元,也采取了棉花采摘过程中禁止使用塑料袋、编织袋,要求采摘棉花的棉农头戴白色帽子、衣服不易脱色、脱毛,运输车不使用毛毯毛毡,棉花吐絮时禁止家禽家畜进入田间等措施,使棉花的“异性纤维”有所下降,但相对于美国、澳大利亚棉花而言,新疆棉花的“异性纤维”还是相对偏高。由于机械化采摘使新疆棉丧失了作为全国甚至全球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严重影响新疆棉花的市场地位,因此,采摘成本与棉花质量成为新疆棉花发展必须调和的矛盾。

3.棉农收益稳定性差,植棉成本不断增加。

2008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不断上涨,拾花费由0.5元/kg上升至2元/kg左右,新疆棉花的种植成本由18000 元/hm2(1200 元/亩)上升到2012年的30000 元/hm2(2000 元/亩)左右。虽然籽棉收购价格有所提高,但棉农的收益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按平均产量5250 kg/hm2、成本30000 元/hm2计算,如果籽棉的收购单价低于5.71元/kg,棉农就会赔本。由于近两年政府托市敞开不限量收储,棉花单产提高使棉农收益增加,农民植棉的积极性保持较好,可是如果失去了政府的高价托市收储、单产下降,棉农收益也将下降,因此如何确保棉农的收益、稳定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是新疆棉花发展的另一问题。

4.籽棉收购混乱致使三丝上升,质量下降。

目前新疆大多数供销系统轧花厂租赁给民营企业经营,部分地州供销系统轧花厂已经改制退出棉花收购市场,国有企业基本失去了收购主体资格,民营资本比重大幅上升,成为收购主体。主流收购渠道功能减弱、中小民营企业比重上升、收购主体增加、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抢收资源,混级收购现象严重,高等级棉比例正逐年下降。籽棉收购已经由过去国有企业主导的买方市场转变为农民挑轧花厂的卖方市场,部分地区如巴楚、玛纳斯等地已经形成规模极大的籽棉市场,农产品经纪人在棉农与轧花厂之间倒卖籽棉,棉花混等混级现象严重。

目前,南疆1级花零星存在,北疆几乎没有2级花,1~2级花的比例基本维持在30%左右,新疆棉以3级花为主体,与1999年以前全疆1~2级花占80%相比,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情况突出,严重影响了新疆棉花的市场竞争力。供销社棉花企业严格按照农发行确定的风险警戒线和棉花质量标准收购,却难以收到棉花,棉花市场处于无序的价格竞争。在棉花市场供过于求时,各民营企业纷纷停收或观望,棉农大量涌入供销社棉花企业交售棉花,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受棉花总产、价格、质量大幅波动的影响,新疆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造成棉农、棉花企业、纺织企业难以承受剧烈的市场波动,影响新疆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5.加工产能过剩,加工产业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按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规划,新疆地方轧花厂控制在360家,新疆兵团控制在136家。但截至2012年底,新疆地方已取得棉花加工资质证书的企业达864家、1179 条生产线,其中地方有673家837条生产线,兵团有191家342条生产线,按每条生产线5000 t产量计算,新疆现有加工能力至少达到590万t。因为部分民营轧花企业缺乏有效监管,出现一证多厂、一证多线等情况,偷逃税现象严重,所以综合考虑,新疆实际加工产能超过650万t,相对于每年400万t左右的产量,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加工能力远远大于生产能力,加工能力过剩矛盾突出,势必会造成每一年度的收购期间轧花厂之间哄抢籽棉、哄抬价格;无法按照国家“一试五定”政策执行收购,混等混级、超水现象严重;再加上加工质量较差,造成好的籽棉加工后质量下降。检验机构对各级轧花厂的监督不到位,棉花质量等级混乱。

6.运输成为制约新疆棉花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

按照历年国内棉花市场销售顺序规律:先低价、后高价;先沿海、后新疆;先地方、后兵团;先国产、后进口,进口棉基本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新疆地域辽阔,远离内地销售市场,无论区内、区外运距都很长,且大部分外销棉还要经过数次中转倒运,运费成本高,造成品质优良的新疆棉无法与进口棉和内地棉花处于同一市场竞争平台。

新疆每年有将近90%的棉花需要外运,2012年外运总量达到400万t左右,主要以铁路为主,汽运为辅。每年的10月至翌年4月是新疆棉花销售的高峰期,因铁路发运困难而无法签订合同按期交货,影响了新疆棉花企业信誉和效益的提高。而这段时间棉花市场的变化波动经常出现,造成新疆棉花有好的市场行情却无法抓住的被动局面。随着新疆向东出疆物资和独联体进口物资逐年大幅增长,而西行进疆物资少,新疆棉铁路运输困难问题将更加突出。随着近年来棉花进口逐年增多,国外棉商将销售市场建在了棉纺企业集中的销区,采取“港口寄售”、“远期信用证”等营销方式,棉纺企业购买国外棉,从签订合同到棉花进厂只需4天的时间。而新疆棉花销售目前采用坐等客户和移库销售方式,大大削弱了新疆棉的竞争力。

虽然2012/2013年度开始对汽运给予补贴,汽运拥有一次到库、速度快的优势,但运力较小,新疆棉出疆主力依然靠火车运输,火车运力紧张成为制约新疆棉花销售、发展的另一因素之一。

7.国内外知名品牌棉较少。

虽然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但是在国际上能成为知名品牌棉的较少。在我国知名棉花品牌中,其中新疆拥有量大约占全国的知名品牌棉的比例为70%~80%,而对于占据新疆60%的地方棉,其相对知名品牌较少。这些品牌中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锦牌”、“银力”、“新农”、“准格尔”、“博尔塔拉”在国内外最为知名,而地方上只有莎车的“叶尔羌”,巴楚的“雪莲”,麦盖提的“瀚海”曾荣获过新疆著名商标的荣誉,尤以莎车的“叶尔羌”享誉疆内疆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新疆地方棉花质量呈现下降趋势造成的。

应尽快遏制新疆棉花质量不断下滑的趋势,提高新疆棉花的内在品质,真正视品质为生命,视市场为根本。要加大宣传,加强社会监督,在全社会广泛树立品质和品牌观念。力争做到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创建更多的新疆棉花知名品牌。

8.棉价波幅和价差较大,市场紧张激烈。

2010年以前,我国的棉花价格与美国、澳大利亚相比稍微略高,而比印度、巴基斯坦棉花价格大约高10%~20%。但是2010/2011年度,受到棉花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产需缺口加大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大幅波动,从18000 元/t涨到34000 元/t,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又跌到19000 元/t,棉花价格波动幅度之大历史罕见,棉价的过度波动对新年棉花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印度、巴基斯坦棉花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新疆棉花高产优质的优势减弱,特别是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新疆优质棉花基地和主产区的优势面临极大的挑战,考验着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

二、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及建议

1.加强棉花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与领导。

建议借鉴美国由农业部统一牵头领导管理协调美国棉花产业各领域机构的做法,成立新疆棉花产业的统一领导机构如“棉花产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中国及新疆棉花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健全中国及新疆棉花产业稳定高效发展的长效机制,统一协调农业、供销、科研、发改委、财政、银行、质检、海关、工商、铁路等涉棉部门;建立权威的棉花监测系统,定期发布权威的棉花供求平衡表,提供有价值的棉花市场信息;加强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储运等各环节的监管,确保新疆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加大科研创新,培育、健全种子市场。

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坚持自主研发、引进合作相结合,把种植工程、育种产业、田间栽培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以核心种子田和原种繁殖田为主的高标准良种繁育田,逐步形成种子研发、原种繁殖、区域试验、生产推广的产业体系,制定种子市场采购、销售管理条例,规范种子市场的采购、销售管理。

3.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新疆棉花产业的机械化程度。

新疆地区机采棉在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与机采棉配套的生产加工设备基本完善,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2011年新疆地方采棉机拥有量就超过了130台,预计2013年棉花机械化收获面积将超过3.33万hm2(50万亩)。新疆的地域优势造就了棉花种植、采摘、加工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机械化种植、采摘、加工是新疆棉花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机械扶持力度,大规模推广机采棉和大型农机具,提高劳动生产力。

4.加强对收购环节的监管,严格控制异性纤维。

采取有效措施根除新疆地方棉花“异性纤维”问题的存在。政府职能部门采取强有力奖惩措施,引导地方棉花种植大户强化采摘、摊晒、检验、加工过程管理,定性、定量控制,减少异性纤维。从收购籽棉价格入手,严格制定区分等级。鼓励督促轧花厂手检和加装异性纤维排除设备,加大异性纤维的清除力度,提高新疆棉花的质量与信誉。

5.加大对收购主体的监管,建立准入制度。

严把棉花市场主体准入关,进一步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行为的监管管理。坚决取缔未进行资格认定和核准登记擅自从事棉花收购加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坚决取缔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等非法经营活动,并依法没收和销毁。积极做好对现有棉花加工企业一套在线测水装置多条生产线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出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违法经营的企业,要依法查办,净化棉花市场环境,促进有序竞争。进一步加强棉花加工能力的规划和布局工作,建议由自治区管理棉花轧花厂审批权限,严禁各地以各种名义新上棉花加工项目,对现有棉花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整合。

6.加强对新疆棉花质量的监管。

各棉花经营企业应认清形势,强化棉花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监管,强化监督机制,棉花检验向收购、加工环节延伸,规范棉花检验程序,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的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棉花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采取措施恢复棉花收购中“四分”和“一试五定”做法,彻底解决棉花“三丝”严重超标的问题,尽快遏制新疆棉花质量不断下滑的趋势,提高新疆棉花的内在品质。真正视品质为生命,视市场为根本。加大宣传,加强社会监督,在全社会广泛树立品质和品牌观念,力争做到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创建更多的新疆棉花知名品牌。

7.扶优做强新疆棉花龙头企业。

加速棉花产业升级,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棉花企业各自为战,分散经营,内部竞争激烈,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从而直接导致了新疆棉花在销售市场的被动局面。新疆地方现有自治区级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约6家,棉花经营量在20万t以上的仅有1家,尚未有一家国家级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棉花企业运棉难、销售难、收益低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产业经营风险逐年加大,利润收益年年下降,平均每吨棉花的销售利润仅为1.4%~3.5%。新疆棉花企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导致新疆棉花企业难以适应国内棉花市场竞争。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与一些地方棉花种植大户联营,学习生产建设兵团规范化、标准化棉花种植加工管理模式,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实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地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引导支持地方棉花加工厂淘汰落后设备、加大设备改造力度,改进加工工艺,执行统一的棉花检验标准,防止新疆棉花的信誉等级降低。

8.加大新疆棉的出疆运力。

加大新疆棉花的外运力度。政府加大与中央和铁道部门的沟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保证棉花出疆物资的运输,每月运输40~50万t。加强汽运比例,建议对新疆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降低汽运成本,增加汽运补贴的比例。

9.发展集约化经营。

稳定疆内棉花价格。推广兵团统一集约化棉花生产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改变地方棉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实现从小规模经营到集约化经营,促进棉花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同时制定统一的机采棉栽培种植模式标准。

10.加大对棉农的补贴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种植棉花的补贴。政府应对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滴灌等农资直补,将棉农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加快推进棉花机械化采收,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变棉花产业发展方式,全面促进新疆优质棉生产。

猜你喜欢

棉农棉花新疆
棉花是花吗?
棉农
棉花
在改革中绽放青春
——记鹏远棉业公司棉检员杜军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新疆多怪
心中的“棉花糖”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