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勘探辩证法

2013-08-15侯瑞宁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失利脑海

○ 文/本刊记者 侯瑞宁

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华莱士,有一句经典话语广为人知:“石油在地质家的脑海里。”其实,这句话说全应该是:“归根到底,首先找到石油的地方是在人们的脑海里,未发现的石油仅是作为一种想法存在于某些找油者的脑海里。如果没有人相信有更多的石油有待去寻找,将不会有更多的油田被发现。”

至此,最客观的地质工作与最玄妙的哲学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胜利油田采访过程中,胜利地质工作者让记者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份结合的魅力以及它所带来的生命沉思。

本与末

在采访中,记者问年近八旬的潘元林老先生:“三级储量连续30年达到1亿吨,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位与济阳坳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地质工作者笑笑,稍作停顿,然后缓缓地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宣告了胜利资源基础的雄厚,而且在于寻找1亿吨的过程中对人思想的解放,我们对地质等自然界的认知更加客观、清晰。这是根本,是保障今后若干个1亿吨的根本。”

类似的话,记者也从现任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张善文那儿听到:“对于地质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探明储量,那只是结果,是成绩的体现,真正重要的是认识地层、寻找储量。”

记者默然。

他人看到滚滚石油及其带来的滚滚收益,但在这些地质家眼里,那是“末”,是认识地质、自然地必然结果;他们更渴望追求的是“根”,是在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之后,对于“真”的探索。

这份探索没有穷尽。由此也带来了他们的苦与乐。

苦与乐

地质工作者必须耐得住寂寞,勘探工作者必须受得住艰辛。面对上千米的地层,看不见、摸不清,依靠探井提取出来的碎屑,一切只能凭借想象,只能一遍遍地在大脑里构筑地层现状,一遍遍地描述地下情况,万一“失败”重新再来一次,是上万张图纸绘制、上万份的资料分析……

“与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打交道,很枯燥吧?”

“不能亲眼看见地下,的确是一个遗憾。但是,这也正是乐趣所在。”胜利油田勘探首席高级专家宋国奇说。

“乐趣是什么?”

“通过勘探,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找出油的时候,那种开心无以言表。”胜利地质工作者回答地不约而同。

于是,记者明白了,他们的乐趣在于探求未知。他们会在旅游的时候,习惯性地给山山水水找剖面找构造;他们会在听音乐会的时候,细细欣赏指挥家如何集众人之力共谱美妙乐曲,从中体悟勘探工作应该如何有序高效开展。

成与败

“勘探没有失败者。”采访中,胜利勘探工作者们经常提到这句话。这绝非自我解围。

油气勘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地下地质情况我们只能逼近而永远无法全知。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油气勘探中的失利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对于失利的认同应该符合油气勘探的工作性质,在很多情况下,虽然没有获得油气显示,但是解决了认识的问题,同样是成功的。

“在处理成功和失利的关系上,既不能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中,也不能陷入失利的阴影不能自拔。……即便成功了,也应该认真分析其和预期的目的、目标是否一致,其中是否有部署前没考虑到的因素;如果失利了,也要分析哪些已经考虑到的方面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失利是否是由于部署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引起的。” 宋国奇这样说道。

这哪里仅是勘探的哲学?这分明是“胜利”的哲学,生活的哲学……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失利脑海
永远的胜利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新中产画像
东风二号首射失利之后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
英军考文垂防空战为何失利
砥平里战斗失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