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防止孩子“从人变猿”

2013-08-15孙舒楠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5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健康心理

许多人教育孩子“南辕北辙”。孩子“生病”,需大人“吃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舒楠老师:

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了,对他们的心理很难了解,面对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一筹莫展,看到有的孩子因心理问题导致病态,更是心理发怵不知如何是好。在家要面对孩子,在单位也经常和同事议论孩子,工作时也不时地想到孩子。有一次我抄表都抄错了,幸亏及时发现,没酿成大祸。我该怎么办呢?

为孩子心理健康担忧的一名员工

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员工:

您目前的心理状态很有代表性,非常理解您在育儿中的焦虑,我也有同感。员工带青少年来咨询的人数逐年增多。一是说明孩子心理压力大,心理问题增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二是表明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心理问题能主动寻求帮助。我们在咨询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却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孩子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子。这也说明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失误,形成所谓孩子“生病”需大人“吃药”的现象。

您能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也是父母的觉醒。在这里,我愿把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中的感悟写出来与所有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员工分享。因为孩子的问题,已经影响了你的工作甚至威胁到安全生产。这也是我们EAP必须服务的领域。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员工有三大压力,主要来自工作事业、婚姻情感和子女教育,而子女教育居于首位。可见,你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

从来询者看,员工为子女咨询最多的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考试焦虑、恐惧退缩、环境适应不良、亲子关系紧张;发展结果最为严重的是,性心理不成熟,暗恋或示爱受挫而导致的精神异常;最为惊人的是6年级孩子选干部受挫而产生的自杀倾向。孩子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幸福的孩童时代,有些孩子并不幸福,有的孩子在精神的苦海中挣扎,有的甚至发出了“活着没意思”的呼喊,我们不能不为之震惊和痛楚。

是什么造成孩子目前心理问题和障碍呢?

这些心理问题孩子多是自卑缺乏自信。他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所以最容易受到伤害。现行的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主要根源。作为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教育的失误也是孩子心理问题和障碍成因之一

我们发现心理障碍学生的父母多是完美主义者,是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种,缺乏宽容、要求过分严厉,使孩子形成过强的“超我”,就是道德感过强。孩子在评价自身的行为、态度和欲望时往往过分苛刻,在受到打击时不能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从而产生明显的罪恶感、耻辱感和自我谴责。

他们多把父母的行为观念、标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本我”和“超我”即“欲望的我”和“道德的我”经常处于矛盾之中,而产生恐惧、不安和焦虑,为心理疾病埋下了祸根和隐患。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在异性交往中受挫而引发精神异常。

父母缺少对孩子的理解、信任,经常对孩子持否定和贬低的态度,造成青少年的自信心缺乏。他们不懂得“期望值效应”,非常吝啬鼓励和赞美,不尊重孩子的观点,对孩子忽视、冷淡,经常嘲笑、贬低孩子的不足,很少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更多让孩子感到的是失败无能力的负性体验。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无价值感、无能感、失败感,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

这些感受会使孩子丧失自信。考试焦虑、恐惧退缩,适应性不强的孩子,多是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

有些家长往往倾注了过分的心血来照料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全部和人生希望,甚至让孩子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梦。

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值和过度关注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限制了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限制了孩子责任心的建立,从而助长了其对父母的依赖行为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中学阶段正处于孩子第二反抗期,随着自我意识增强,对父母的过度关注和包办代替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产生亲子关系紧张,顶撞父母,甚至暴力父母的个案时有发生。

我们说劳动创造人性,由于父母的代替和机会剥夺,大有使孩子“从人变猿”的倾向,降低了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恐惧退缩适应不良、亲子关系紧张的孩子,多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

可见,许多人在教育孩子时正在走一条“南辕北辙”的道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但愿我的这些体会和感悟对您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