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棉花新标准体系下棉花质量的分析预测与改善措施

2013-08-15王立永

中国棉花加工 2013年5期
关键词:纤维长度机采籽棉

■王立永 马 进

〔1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新疆石河子 832000〕

〔2石河子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一、国家棉花新标准的影响分析

GB 1103—2012国家棉花新标准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尤其是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与老标准(GB 1103—2007)相比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取消实行了40余年的品级指标及其检验方法,推出了全新的颜色级(4个类型,13个级别)、轧工质量等指标及相应的检验技术,这也是棉花产业发展里程碑式的变革。同时还对异性纤维含量、公定重量等部分指标,以及检验过程中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检验规则、质量标识、证书格式等进行了较大修改和调整。这些内容的修改势必将对目前的棉花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1.对棉花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彻底颠覆老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实现多指标仪器检测,大大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加科学、客观地评判棉花内在质量。二是将改变既定的棉花贸易结价体系,采用单指标差价计价,更加真实地反映棉花价值,真正体现棉花的优质优价。三是统一了棉花国家实物标准,对全国各主产区的棉花检验统一量度,大大减少贸易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棉花的流通和周转效率。四是降低棉花行业多环节反复检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促进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五是合理配棉,提高纺织企业的棉花利用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对棉花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棉花采摘方式分为两种:机采和手摘。传统的手摘棉成熟好、含杂少、加工工艺成熟,加工中纤维损伤也小,在新标准的框架下,只要能够更好地改善纤维一致性就足以提高其经济效益。机采棉则不同,以前在以品级为主导的评判体系下,由于机采棉一次性采摘造成的棉花含杂、纤维成熟等方面的特性在以老国家标准检验时,品级等级相比手摘棉偏低,不能完全体现机采棉的内在质量和整体优势。但在新标准体系下,几乎完全实现仪器化检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小,而且各项指标非常全面具体地反映出棉花的内在质量,在结价方面各项指标也需单独计价核算,更加真实地体现了棉花的优质优价。这对机采棉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机采棉由于其采摘特性,含杂多、含水高、纤维成熟差异大,再加上过度排杂清理,易造成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强力下降。若存储保管不到位、晾晒不及时,还易出现霉变,既降低了颜色等级,又使强力急剧下降,严重威胁棉花质量。为此,在新的标准体系下,机采棉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业应从多角度考虑,采取各种措施多环节把控,趋利避害,切实提高棉花质量,在新标准的利好形势下,提高棉花的经济效益。

二、新标准形势下棉花的质量分析

在棉花新标准与新的结价体系下,针对2012年度的棉花质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与核算,结果显示如下。

新老标准体系下,相比品级机采棉的颜色级要增加141.00元/t,长度要扣减4.58元/t,综合全指标比较:新标准下机采棉要扣减544.06元/t,老标准下要扣减360.43元/t,即机采棉在2012年价位的基础上要再扣减183.63元/t;相比品级手摘棉的颜色级要增加105.15元/t,长度要扣减24.14元/t,综合全指标比较:新标准下手摘棉要扣减45.54元/t,老标准下要增加68.34元/t,即手摘棉在2012年价位的基础上要再扣减113.88元/t。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棉花在新标准利好的形势下,在2012年价位的基础上还要再扣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长度和长度整齐度两项指标的扣减较大所致,尤其是长度整齐度指标的扣减损失。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棉花本身在采摘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杂质,使得棉花在加工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强力排杂和过度清理的加工方式,导致纤维长度受到损伤。

2.机采棉采摘时,水杂含量较大,存储不善易出现霉变,致使纤维强力降低,加上轧花过程中车速过快,造成纤维长度损伤,短纤维含量高,长度整齐度差。

3.机采棉回潮率较高,烘干时间较长,纤维回潮降低较多,致使纤维强力降低,增加了纤维断裂的几率,造成纤维长度和整齐度降低。

4.采摘和加工过程中,存在品种混杂、混等、混级加工,也易造成长度和长度整齐度降低。

三、关于2013年度提升棉花质量的几点建议

新的结价体系由颜色级、长度级、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异性纤维含量、轧工质量7项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多数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能单纯为追求提高某项指标而摒弃其他指标,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棉花种植方面。

棉花品种对棉花品质的好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近几年的棉花质量状况变化,尤其是长度有下降的趋势,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或措施,鼓励和扶持棉花品种选育机构,优选纤维长度长、成熟一致性好、产量较高的品种,以便改善棉花的品质。另外,我国大部分植棉区品种较为繁杂,应适当降低品种数量,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2.棉花采摘、存储方面。

棉花质量是种植、生产加工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好的原料才能生产好的产品。对机采棉而言,采摘籽棉的质量将对皮棉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纤维的成熟程度、含水杂多少等,直接决定了企业后道工序的加工工艺参数设置和加工进度,也直接影响着皮棉的质量。如果籽棉含杂过大,势必会在加工过程中增加籽清皮清道数和力度,这样就会增加纤维的损伤几率,降低纤维长度和长度整齐度;籽棉含水过高,易导致纤维霉变,降低颜色级和强力,也会增加纤维损伤几率;籽棉中所含叶屑、棉秆较为容易污染纤维,出现淡黄色或绿色斑点,在HVI检测时也会降低颜色等级。为此,在采摘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好以下几点。

(1)控制好喷洒脱叶剂的时间,不宜过早喷洒,尽量降低未成熟纤维的含量;喷洒遍数,据部分企业经验以2遍为宜,其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视具体落叶情况而定。(2)田间杂草应尽量清理干净,以免沾污棉花。(3)控制好采摘时间。早晨露水挥发前,采棉机不宜进地,尽量降低籽棉含水,保持籽棉干燥。(4)采摘时要做到“四分”、“四快”,尽可能提高籽棉一致性。(5)定时定期对棉垛进行翻垛晾晒,实时检查,杜绝籽棉霉变。

3.棉花加工方面。

轧花环节是皮棉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1)回潮率是影响棉花加工工艺系统稳定性和加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籽棉回潮率过高,易成团状,不但影响风力输送,而且影响清杂和棉卷转动,使整个轧花工艺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回潮率偏低,加工时容易损伤纤维,皮棉中短纤维含量增加,使棉纤维易积累静电导致轧花不能正常进行。正因为如此,应严格控制好籽棉回潮率,有利于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和轧花生产率。

(2)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要根据具体的籽棉状况而定并且适时调整,不能一个工艺从头到尾不变。

(3)设备状况及部件性能也至关重要,要对加工设备及时检修,发现损坏或磨损严重的部件及时更换,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4)由于品级和颜色级理论及检验方法完全不同,因此,严禁混等混级加工。若混等混级加工很可能造成棉花降级,会对棉花品质造成很大损害。

最后,纤检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亦需加强,这也是提高和改善棉花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不按照国家标准和棉花质量管理条例清除异性纤维和其他有害物质后确定所收购棉花的类别、等级、数量;对所收购的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的棉花不进行技术处理;对所收购的棉花不分类别、等级置放的,以及使用违规材料或设备等其他违反标准或条例规定的,将提请当地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按相关条款给予处罚,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应报请相关部门吊销其生产加工资质,禁止其继续收购加工。

猜你喜欢

纤维长度机采籽棉
新疆机采棉花和手摘棉花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蒸煮及打浆过程中剑麻浆聚合度和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籽棉干燥工艺与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籽棉加湿刍议
随机须丛影像法纤维长度测量仪
新疆兵团第七师一三○团收购籽棉7 100万kg
南疆棉区打顶时间对棉花产量和纤维长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