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3-08-15王钰亮
韩 勇,王钰亮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受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种植品种类型相似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较为严重,如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白粉病、黑穗病,小麦吸浆虫、蚜虫、麦红蜘蛛、地下害虫、麦田禾本科杂草等,严重威胁小麦生产。认真做好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
1 小麦播种期间病虫草害防治
1.1 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小麦全蚀病、丛矮病、黑穗病。
1.2 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选用优质、高产、抗旱、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合理施肥,搞好品种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二是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一些根部病害最简单有效的措施。药剂拌种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常用的杀虫剂有50%辛硫磷乳油、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苗蚜和灰飞虱;常用的杀菌剂有20%的三唑酮乳油150mL拌种100kg,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加水喷湿堆闷6h后播种,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用12.5%全蚀净拌种,20mL全蚀净拌麦种10kg,防效可达85%以上。拌种后的种子不宜久放,应随拌随用,以防产生药害。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同时清除田间和路边渠旁的自生麦苗和杂草,可减少病虫害侵染机会,减轻苗期病虫害发生。
2 冬前麦田病虫草害防治
2.1 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麦田杂草。
2.2 综合防治技术
2.2.1 地下害虫的防治 用50%辛硫磷100~200mL加适量水喷拌细沙50kg,加2.5kg炒香的麦麸顺垄撒入麦苗的基部。
2.2.2 小麦丛矮病的防治 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和灰飞虱,用50%辛硫磷进行常量喷雾,沿地边喷7~10m的保护带,重病田要进行全田防治,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
2.2.3 麦田杂草的防治 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冬治。近几年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杂草主要种类为雀麦、节节麦。秋冬季除治效果好,草苗小不被麦苗覆盖,裸露度高;同时生长势弱容易着药根除,且用药量小、成本低、还可保证周围作物的安全。技术要点为:防除禾本科杂草最好在小麦4叶后至浇冻水之前进行,此时草龄小约3~5叶期,对药剂的敏感度高。防除雀麦的药剂用量为每公顷用3%世玛油悬剂375mL+专用助剂1.13L,对水450kg喷雾。防除节节麦药剂用量为:每公顷用3%世玛油悬剂450mL+专用助剂1.5L,对水450kg喷雾。阔叶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加苯黄隆兼治播娘蒿、荠菜、王不留行等。注意事项:一是在配药时要用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水把药剂对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匀后喷雾。二是施药时对全田的麦行麦垄进行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三是最低气温低于4℃时不能用药。用药前后2d不可大水漫灌。对于防治不彻底的地块,需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人工拔除杂草。
3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病虫草害防治
3.1 主要防治对象
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麦蜘蛛、麦田杂草。
3.2 综合防治技术
除草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以防治麦田杂草为主,兼治其他病虫害。春季麦田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荠菜、王不留行、麦瓶草等。药剂配方为:除草剂加杀菌剂。除草剂可用苯黄隆、麦草绝、杜帮巨星,每公顷用150g左右。杀菌剂有:12.5%禾果利、多菌灵、三唑酮、粉锈宁。注意事项: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拔节后禁止喷除草剂),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喷施,此时用药效果好。严格控制用药量,喷洒要均匀,不重喷。如果麦蜘蛛发生严重可加蚜螨清进行防治,以减少用药次数,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4 小麦孕穗至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吸浆虫(蛹、成虫)、白粉病、锈病、早代蚜虫、小麦赤霉病。
4.2 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防治小麦吸浆虫蛹和成虫,兼治其他病虫。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与小麦生育期相吻合。小麦返青,温度升高,浇水以后,吸浆虫从20cm深的土层中开始上升,小麦拔节时,上升到10cm深的土层,随着第二次浇水,温湿度增加,吸浆虫不断上升,到小麦孕穗期上升到土表并开始化蛹,此时是防治的最佳时期,一般是在4月20~25日,气温偏高时要提前3~5d。
防治药剂:每公顷用2.5%甲基异硫磷颗粒22.5kg拌细土375kg,于下午顺垄撒于麦田,撒后浇水效果好(浇水可促使幼虫出土化蛹,使毒土充分侵入土层)。成虫期防治可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以防治吸浆虫成虫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早代蚜虫,还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用药时间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小麦吸浆虫只在未扬过花的麦穗上产卵,因此用药时间应掌握在5月1~10日。杀虫剂可用50%辛硫磷、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杀菌剂可用50%多菌灵。
5 小麦灌浆至成熟期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和干热风。
5.2 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在安阳市属常发性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都需进行药剂防治。由于安阳市的种植模式、水分条件较易感白粉病,致使后期白粉病较严重;干热风也较常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应以防治蚜虫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预防干热风。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10~15日,可用氧化乐果+20%粉锈宁(或三唑酮或12.5%的禾果利)+磷酸二氢钾,既控制蚜虫危害,又防治白粉病蔓延,还可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抗后期干热风的能力,确保小麦丰收。
[1]郑春惠.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08):13.
[2]李南.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预防[J].种业导刊,2011(08):24-25.
[3]程翠玲.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J].种业导刊,2012(05):20-21.
[4]孙茂贵,鲁飞,徐先祥.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