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武装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略与国防动员系张耀奎

国防 2013年4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教员国防

■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略与国防动员系 张耀奎

人民武装学院是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现有的近30所人民武装学院的建设情况总体上是好的,硬件建设日臻完善、软件建设渐成体系、师资队伍趋向成熟、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才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人民武装学院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人民武装学院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学院建设模式不同,导致办学目标各有侧重。当前,人民武装学院建设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依托省军区教导大队模式;二是纯地方编制模式;三是挂靠地方大学模式。依托省军区教导大队模式的人民武装学院,在担负上级军事机关赋予的干部集训、新兵训练、学生军训等培训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部分专武干部的培训任务。从其现有建设规模和人员编制情况来看,软硬件条件与人才培养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纯地方编制模式的人民武装学院,由地方政府主办,省军区只进行业务指导。这种模式的人民武装学院属于地方编制,省军区难以有效管理控制,致使个别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盲目与地方高校攀比,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什么专业都开、什么集训都搞,偏离了人民武装学院的办学宗旨。依托地方大学模式的人民武装学院,在省军区领导下挂靠在地方大学名下,领导机构和军事教员为军队现役干部,其余为地方人员。这种模式的人民武装学院既与国民教育接轨,又确保人民武装学院不失“军”味,培养的人才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求相一致。但在学员就业问题上,由于人民武装学院毕业学员进入人武系统缺少相关政策规定,学员毕业后难以对口上岗,导致人民武装学院招生难,甚至出现生存危机,个别单位还出现了办不下去的现象。总体来看,全国人民武装学院建设模式不够统一,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有待进一步规范。

师资队伍素质偏低,制约教学水平综合提高。办好人民武装学院,首先是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办好人民武装学院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人民武装学院教员没有固定编制,这种“临时岗位”没有“拴心留人”的吸引力,必然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二是骨干教员和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主要专业大多没有自己的骨干教员,整体学术、科研水平较低;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教员队伍缺少工作动力,有些人民武装学院由于职称评定工作较难落实,造成不少教员没有专业技术职务,职级调整受到限制,不得不尽早转业或改行做其他工作,教员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充分调动。

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影响育人功能有效发挥。人民武装学院在领导和管理模式上不尽一致,无论是省军区主管还是地方政府主管,都存在教育投入少、教学经费不足,甚至不能满足正常培训需要的问题,致使教学设备陈旧不足、新装备器材严重匮乏、教学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影响和制约了人民武装学院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最初人武学校是按照中专层次设计的,建设规模有限、专业设置单一,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强,缺少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听力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必要的教学设施不足,基于信息系统的教育训练无法开展,承训能力有限,组训水平较低。一些人武学院为了生存,开始寻求与地方联合办学以筹措建设资金,主体培养对象与规划培养对象产生偏移。即便如此,受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人才培养质量仍难有质的提高。

二、人民武装学院建设应确立的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现阶段应从建设方向、建设原则、建设依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重新确立人民武装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想法是: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以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加强组织领导,深化调整改革,搞好统筹协调,注重科学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军地衔接、综合一体的国防后备力量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

职能任务。根据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人民武装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阶段对其职能任务不宜做较大调整,但应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微调。大致想法是,人民武装学院的根本职能是组织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军事训练。基本任务有五:一是基层专武干部上岗前集训;二是省军区系统各级各类干部集训;三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教员及国防生培训;四是预备役部队各专业分队成建制综合演练;五是民兵专业分队成建制综合演练等。与地方大学联合办学的人民武装学院,其招生对象可适当予以保留,但应逐步缩减招生规模直至最终取消挂靠培养,以此保证人民武装学院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发展方向。人民武装学院建设说到底是要适应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培养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后备力量。也就是说,人民武装学院的建设发展方向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持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向相一致、相协调。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目标的调整和我军建设的转型,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后备力量实现与现役部队的匹配和衔接。为此,必须深化人民武装学院建设调整改革。一是调整结构。统筹规划全国现有的人民武装学院建设,促其实现任务转型,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任务明确的国防后备力量训练基地群。初步构想是,以人民武装学院为主体,以市(地)民兵训练基地为补充(视情考虑个别县级民兵训练基地),构建国防后备力量训练基地网,实现区域(省或战区)组训功能的效益最大化。训练基地群的基本功能是集教育和训练为一体,主要承担辖区内预备役军官、预备役士兵,民兵干部,专武干部以及不同民兵专业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任务。人民武装学院作为训练基地群的主体,其主要功能应更为全面,且能够承担一定规模的综合演练任务。各配套训练基地功能各有侧重,根据训练需要可由省军区统筹规划训练任务。二是完善功能。建设能够满足承训任务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备能够基本反映现役部队水平的武器装备,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够满足教育训练需要的教练员队伍。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当前人武部承训能力不足、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难开展等现实问题。与之相适应的体制编制调整,可经系统论证后科学确定。三是依法承训。通过完善有关法规,有效规范后备力量训练秩序,完善训练管理模式,约束参训人员行为,逐步走上开放化组训之路。总之,要通过整合现有各级训练基地(机构),提高人民武装学院的承训能力和建设质量效益,切实发挥其后备力量训练基地的作用。

三、加快人民武装学院建设的主要措施

创新领导管理体制。人民武装学院作为省军区下属的国防后备力量教育训练机构,必须按照规范化的要求,逐步统一机构设置、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建设标准。总体而言,领导管理体制要与国防后备力量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具体而言,要在省军区的直接领导下改进和完善现有领导管理模式,建立起与职能任务相适应的教育训练体系、人员管理体系和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一是调整名称建制。考虑到人民武装学院名称过于院校化,建议改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后备力量综合训练基地(简称省基地)。各市(地)民兵训练基地,建议改为市(地)后备力量训练基地,以区别于省基地。各省人民武装学院(省基地)为正师建制,设院长(主任)、政委、副院长(副主任)各1人;市(地)基地为正团建制,设主任、政委、副主任各1人。各基地设训练、政治、保障等职能部门以及相应的专业教研室和培训队,分别负责基地的领导管理和后备力量的教育训练事宜。二是明确隶属关系。人民武装学院(省基地)与各市级民兵训练基地构成业务指导关系,其他隶属关系不变。三是实现建训对接。当前,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不断深化调整改革、正在进行转型建设,从而对教育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整合人武机关建制,强化各自功能,将成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趋势。从县级人民武装部的现行编制来看,搞好民兵组织建设和基础训练、做好征兵工作和预备役登记、开展兵役和国防动员等日常性工作尚能承担,但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开展后备力量军事训练,力量明显不足。因此说,使后备力量主要依托基地开展训练,将会大大提升后备力量的训练水平和遂行任务能力。

加强组训力量建设。坚持科技兴训、人才兴训思想指导,把教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学骨干队伍,为人民武装学院开展后备力量教育训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合理编制教学力量。专业教研室参照我军现有训练基地建制情况编配有关人员,编配的基本原则是经过科学论证,做到合理够用,不设虚位空岗。通过评任高级教员(高职)、教员(中职)、助教(初职)专业技术职务,保证教员队伍的稳定。二是广开人才引进渠道。选调具有良好军政素质和理论素养的军校教员和部队“四会教练员”、专业技术骨干充实教学队伍;按照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做法,从地方招收基础和公共课目教员,并仿照地方大学模式实行聘任兼职制度,保留现有地方教师骨干。三是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积极为教员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对教员职务晋升、级别调整,给予关注和倾斜。建立完善奖励机制,下大力改善教员的政治、物质待遇,充分调动教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计划地选送教员入学深造、攻读学位,经常开展教员业务学习、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切实提高师资质量。

完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现有办学条件,为人民武装学院有效发挥省国防后备力量训练基地的作用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强训练场地建设。为满足当前后备力量军事训练需要,各人民武装学院要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配置、交叉循环、一场多用、节约效能的原则,在现有场地的基础上改建和筹建新型训练场地,具体项目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而定,其中适应武器装备逐步更新换代的形势,建设新装备训练场规范新装备训练,对于促进后备力量训练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大系统软件开发力度。系统软件是信息化条件下教育训练的基本支撑。人民武装学院要认真研究开发未来战场环境仿真模拟、复杂电磁环境背景设置、训练演练指挥系统等系统软件,使后备力量教育训练日益信息化。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教员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校长问题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