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径 事不讨巧
2013-08-15桑林峰
☉桑林峰
近日,媒体频频爆出“坐火箭”提拔的年轻领导干部,网友热议,有关部门迅即表态、调查。这些年轻干部仕途背后的程序是否合法暂且不说,但由此反映出的急躁情绪、捷径心态,以及求人升迁、近水楼台的陋习泛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醒。
《论语·雍也》有言:“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赞扬的是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此人做事从不抄小路,不走后门,不弄关系,不是公事不到上司的办公室去。他因光明正大,做人不走捷径,做事不去讨巧,被后人称为大智慧的人。有哲人讲,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对年轻干部来说,只有牢固树立行不由径、事不讨巧的理念,做到思想务实、工作求实、作风扎实,才能赢得群众赞誉和事业成功。
“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生活不是平面几何,弯路往往才是“捷径”。做事不费力而占便宜的事是没有的。难怪徐悲鸿在《艺术家之功夫》中写道:“所谓‘巧’字,是研究艺术者之大敌。”“学‘巧’便固步自封,不复有为”。如果年轻干部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想着寻捷径升迁,靠讨巧取胜,只能是越走越远。君不见,爱做表面文章者有之,上面工作刚部署,就组织人员搞“经验”、上“简报”,博得“荣誉”;喜走“上层路线”者有之,信奉“干部四化”不如“有人说话”,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干事,把主要精力用在与上级领导联络感情上;动嘴不动手者有之,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搞关系的能力远远大于干工作的能力,研究“人事”比研究工作占用的时间多,考虑“领导喜好”比考虑“群众需要”花费的精力大,钻营比钻研下的功夫深。
事情往往很怪,曲径总是通幽处,而捷径总是通穷处。诚如培根的忠告:“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往往是最坏的。”想走捷径、善于讨巧的人虽然是少数,但影响很坏。让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成就不了大事,关键时刻可能还会坏事。让这些人讨巧成功,对踏实工作、埋头苦干的人是严重伤害,必然败坏风气建设,形成不良导向,影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最终贻误党的事业。
路总想着走捷径,事总想着去讨巧,根子是思想作风出了问题。“枨也欲,焉得刚?”一个欲望太多、名利太盛的人,就不能做到刚毅不屈、求真务实。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端正思想作风,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避免做事浮漂、投机取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有句名言:“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唯有实干,才是接近成功的最佳路径。那些脚踏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学习的人,可能会输在起点,但必然赢在终点。“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实际生活中,不走捷径、不去讨巧的人,总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杨善洲22年治荒山,右玉县几任班子60多年治荒沙,走得都是艰苦奋斗之路、实干兴邦之路,留下的自然是群众夸奖、口碑丰碑。正是这样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整治捷径心态、讨巧之风,最好的理念是“靠公论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最好的导向是“实干的干部得实惠,埋头的干部能出头”;最好的制度是“让讨巧的人得不偿失,让走捷径的人没有市场”;最好的环境是“提倡琢磨事反对琢磨人,提倡重事功反对重关系”。只有这样,“行不由径、事不讨巧”才会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风尚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