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2013-08-15山东省军区司令部王栋梁
■ 山东省军区司令部 薛 鹏 王栋梁
建设信息化海防,是时代赋予海防建设的重大使命,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趋势,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任务,是切实履行海防职能的迫切需要。新时期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夯实框架基础,注重实际实效,稳步有效推进。
一、科学定位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具有主导作用,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抓住了信息化就抓住了部队建设发展的主线。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占有资源较少,必须紧紧围绕职能与任务,紧贴实际与能力,考虑需求与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建设。
(一)满足作战需求。满足作战需求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抓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因此,要按照战时牵引平时、需求拉动发展的原则,着眼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和部队长远建设任务,组织专门力量,广泛调查研究,搞清楚各层次、各阶段的作战需求,重点是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应急性作战需求与前瞻性作战需求相结合;二是重点作战需求与整体作战需求相结合;三是信息攻防需求与信息保障需求相结合。要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定位在提高海防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上;把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定位在完成应急作战任务上。针对急需发展,针对弱点发展,瞄准强敌发展,形成以军事斗争准备牵引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军事斗争准备的良性互动局面,不断提高海防部队应急作战准备水平。
(二)明确建设目标。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需要,实现信息网络全域覆盖、信息资源融合共享、信息系统兼容互通、人员素质逐步提升,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和国防动员的能力不断增强。具体目标包括:构建覆盖各级指挥所、团以上单位、重要防御阵地的网络体系,实现省军区到师(旅)级单位、师(旅)级单位到团(营)级单位的贯通链接,搭建有线与无线结合、多种业务综合、地下和地上一体的栅格化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系统支撑能力;实现指挥控制、情报信息、政治工作、后勤装备保障、国防动员等指挥信息系统要素有机融合,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实时传输,提高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机动通信和指控装备模块化、小型化、野战化,基本满足部队快速机动以及遂行多样化任务“动中通”需要,提高应急机动通信能力。
(三)着眼体系落实。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体系观念,坚决贯彻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共性要求,严格按照新形势下军队的建设目标和规划计划抓建设,同一类型的建设,不搞平均主义、多头扶持、重复建设,对牵头为主的单位要从政策和资源上给予支持,做到体系发展、同步实施,逐步把侦察预警、指挥控制、战备执勤、应急处突、综合保障等专用分系统“融”入大体系之中,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二、全面夯实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基础
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前提条件,应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应按照拓展延伸、完善功能、综合集成、全要素联通和常态运用的思路,重点抓好“五系统”和相关数据库建设。
(一)侦察情报系统。发挥省军区系统与辖区军兵种部队、地方政府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和整合军队侦察警戒雷达及电子侦察信息系统,以及地方公安、边防、武警等部门情报资源,将沿海一线防空、近海观测、海防哨所、海上观察等侦察情报手段及民兵侦察情报设施联成网络,构建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方式手段相结合,海、空、城为一体,相互补充印证,情报信息共享的全方位立体侦察情报系统。
(二)指挥控制系统。按照一体化设计、标准化建设、系统化整合的思路,在驻防岛屿之间新建海底光缆,在驻防营区、作战末端之间引接陆地光缆,在独立驻防岛屿配备无线数字扩频接力通信系统,切实形成以光缆为主、微波为辅,海底与陆地连接、地下与地上并行、有线与无线结合的综合信息传输网。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研究开发适合海防部队特点的配套软件,完善各类数据库。完成独立驻防营(连)指挥控制室建设,配齐营(连)指挥系统和阵地指挥终端,将一体化指挥平台延伸至营(连),形成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实现侦察预警、武器控制、作战指挥等系统的有效链接,提高指挥控制效能。
(三)国防动员信息系统。整合利用现有国防动员的信息资源和动员体制内各信息分系统和先进的信息手段,通过信息网络的链接和升级改造,构建集人民武装、国民经济、人民防空、交通战备、政治和科技动员于一体,适应多样化军事行动组织指挥需要,灵敏、高效的国防动员信息系统。
(四)海防管控信息系统。把海防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主体建设、地方信息化基础建设之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理念,构建以省军区、警备区(军分区)和海防部队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核心,融合各濒海管海、用海单位分系统于一体的海防管控系统。突出抓好综合信息传输网、预警报知网、指挥控制网和侦察监控分系统、执勤管控分系统、综合保障分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防管控手段信息化、网络传输数字化、海防监控可视化和指挥控制实时化。
(五)综合保障信息系统。积极协调地方交通、海事、气象、电信等职能部门,建设完善军事地理信息系统、气象水文信息系统、电磁频谱管理系统。融合省军区系统各保障单元的信息资源和相关军兵种后勤、装备保障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构建军地一体、联合高效的综合保障信息系统。综合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应重点抓好保障资源情报信息与资源调控系统、仓储与物流系统维修保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平战兼容,各保障分系统对接。
(六)相关数据库。为确保各系统建设的质量水平与系统的有效运行,还应加强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数据库支撑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以下三种数据库:加强敌情研究,搜集辖区民情、社情资料,完善作战地区敌、社情数据库;协调联系地方国土资源、气象、测绘等部门,完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数据库;及时更新补充兵要地志、政策法规、行动预案国防动员潜力等保障信息资料,完善保障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建设应突出资料查询、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功能,积极拓展数据使用功能,研发数据应用系统,指定专人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提高资源数据的综合管理和使用水平。
三、积极探索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多种装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务实的举措,扎实推进落实,确保建设质量。
(一)建立军民融合的发展机制。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专项领导机构,把海防部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体系,纳入地方信息化建设全局,统筹规划设计;把信息化建设列入省委议军会重要议题,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意见,明确融合的内容、方式、标准,研究解决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建立直接采用地方信息资源的有效机制,以国防动员的形式,搞好地方信息资源调查和成果转化利用,走开利用地方信息资源加速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路子,有效解决军地信息系统“建、用、训、管、保”的难题。
(二)制定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军地联合指挥信息系统既要物理隔离,又要信息共享、指挥一体,没有统一标准,综合集成、一体构建就难以实现。因此,建设中要统一军队指挥信息系统与地方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总体建设方案,统筹建设内容,统一数据标准,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建设流程,在确保军地信息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创新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共享、指挥一体。
(三)探索联建共用的运行模式。按照“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建设原则,统筹兼顾三者的关系,深入分析军地信息资源哪些可以兼容共用、整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军地兼容、平战结合。树立“建为用”的思想,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在战备训练、日常办公管理中强化常态应用,在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应急行动中发挥作用,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主动作为,形成“投入—建设—应用—效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为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