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器口访古

2013-08-15舞月飞

政工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磁器火龙茶馆

☉舞月飞

每到一座城,我最喜欢找寻的便是那最具市井气息的老街,越原汁原味越好。于是,一到重庆,我马上走进素有“小重庆”之美誉的磁器口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对大石狮,还有那古色古香高大雄伟的牌楼上凹刻的“磁器口”三个金字,浓郁纯朴的明清古风迎面而来。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这里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磁器口原名龙隐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已是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关于这个小镇的记忆,至今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70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瓷”字通“磁”,便叫作了磁器口。

最能展示磁器口市井的一面,当然是“舌尖上的美食”。吸引游人来磁器口的缘由很多,以食为论,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被称为“古镇三宝”的椒盐花生、千张皮和毛血旺,还有夫妻肺片、古镇鸡杂、河水豆花、凉粉、凉面、酸辣粉为四方游客的最爱,吃上一碗才肯踏上回家的路。到磁器口的人,都须排上长长的队买一包“陈麻花”回去享用,或者称一斤脆香的炸鲫鱼、炸螃蟹边走边吃。每到吃饭的时候,整条街上的鸡杂店、毛血旺店都生意兴隆。当然,还有豆瓣鲶鱼、麻花鱼、叫花鸡、双辣鸡、白玉兔等也是地道的古镇美味。磁器口所有美食的传说都具有一种平民味道,这些美食也只有在平民中,才会烹制出如此的美味来,才能如此诱人。

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做国民政府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等。来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茶馆常见,但其他民俗如打更、打火龙、庙会却不是经常遇到。磁器口玩龙灯的方法种类很多,但有种奇特的玩龙灯方法,俗称“打火龙”或“玩火龙”,堪称一绝,一般只在春节、中秋才有。

走着走着,不小心就走到了古镇的尽头,可以望见嘉陵江了,很有“大江东去”的感觉。这里确因一些名人,使千年古镇增色不少。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渝,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诸如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鸿、老舍等,使陪都文化兴盛一时。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之一王家声等。《红岩》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街头留存着他的塑像,令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磁器火龙茶馆
《茶馆》
磁器口的C面
火龙果园之行
磁器口古镇:把旧时光还给老街
小火龙
再见了,小火龙
庆贺新年
清雅茶馆
夜光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