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鸵鸟心态”要不得

2013-08-15姚志华

政工学刊 2013年12期
关键词:鸵鸟心态解决问题

☉姚志华

鸵鸟遇到危险时,往往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逃避现实、不敢面对问题的消极心态称为“鸵鸟心态”。

“鸵鸟心态”既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时下,不少党员干部就怀有这种心态,有的面对问题时“踢皮球”,相互推诿、躲躲闪闪,把新问题推成了“老大难”。有的则“打哈哈”、“和稀泥”,能拖则拖,把“小病”拖成了“顽疾”,结果不仅导致党员干部威信扫地,而且也使机关部门公信力丧失。殊不知,问题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问题采取遮掩、逃避的办法,往往容易错过解决问题的良机,引发更大的危机。相反,如果能积极预防,及早介入,就能赢得主动,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可见,能否克服“鸵鸟心态”、敢于直面问题,是检验党员干部责任心强弱、官品好坏和能力大小的标尺。

克服“鸵鸟心态”要以履职尽责为先。马克思曾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处不在,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每名党员干部虽然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差别,但解决部队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职责是一样的。消除“鸵鸟心态”,勇于直面问题,折射的既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责任。当前,有些人害怕担当责任,认为责任是沉重的,是一种羁绊束缚;有的精神状态不够振奋,心浮气躁,斗志消沉,热衷于迎来送往,精力不集中,没有心思思考问题;有的思想作风不够端正,要么嘴上喊着问题、本上写着问题,就是不愿下功夫解决问题,要么只盯着细枝末节、鸡毛蒜皮的问题,就是不愿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可见,如果缺乏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就很难平心静气地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工作自然很难深入开展,决策当然不会切实可行。只有牢固树立为官兵发展负责、为基层建设尽责的意识,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群众赋予的,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主动正视问题、积极揭露问题、老实对待问题。

克服“鸵鸟心态”要以修身正己为本。时下,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存在“鸵鸟心态”,不敢正视问题,或是因为自身不过硬,“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怕“台前你说人家,背后人家说你”;或是自身就是问题的“焦点”和始作俑者,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自身难保;或是缺乏较真的勇气和是非观念,在查找问题时思想顾虑多,给上级找问题怕得罪领导、影响仕途,给同级找问题怕得罪同志、影响关系,给下级找问题怕得罪群众、影响选票,给自己找问题怕亮丑揭短、影响形象。所以,党员干部要在出现问题时,能大大方方站出来,坦坦荡荡面对,敢于承受各种质疑和流言,做到心中有数、底气充足,就要在各种利益诱惑下身正影直、清正廉洁、拒腐防变,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确保不做问题的“典型”和“源头”;就要修炼在复杂紧急情况下,遇急事不慌、遇难事不愁,头脑清醒、不乱阵脚的静气和稳重。

克服“鸵鸟心态”要以增智强能为基。消除“鸵鸟心态”,坦然面对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能力。有些人之所以惧怕问题,就是害怕自己学识浅、水平低、能力弱,应付不了,怕陷入尴尬,收不了场,下不了台。有些人在处理棘手问题时,“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慌不择路”。归根到底,还是缺乏全局意识,找到了“点”但顾不了“面”,以致顾此失彼,使工作陷入被动。所以,看到问题不难,但要理性地面对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分析力和掌控全局的谋划力。所以,唯有平时埋头向书本学、躬身向实践学、低头向基层学,做到学习刻苦、思想艰苦、工作吃苦,才能在面对问题时,冷静分析问题性质和来源,弄清问题是否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准确评估损失程度和影响范围;才能防止问题蔓延开来,杜绝“早完早了事”的想法;才能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避免“按下葫芦起了瓢”,取得“攻克一个难题、解决一片问题”的效果。

猜你喜欢

鸵鸟心态解决问题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子里?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解决问题的设计
做谦逊的人
不会飞的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