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碳化稻壳”自燃火灾引起的反思
2013-08-15袁玉成
□袁玉成 刘 洋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在新的货物种类的储存、中转运输中,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2012年9月,某集装箱码头公司接受了一单集装箱装载“碳化稻壳”的委托,在装船过程中发现箱内货物发生自燃,这种新的自燃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2012年9月,某集装箱码头公司在对该箱装船时,现场工作人员发现该集装箱撒漏黑色颗粒固体,经仔细检查,箱门及箱体外表皮无明显漏点,初步确认箱底漏货,并发现撒漏货物有灼热感,立即通知码头中控室。经现场安全人员检查,发现该箱子底部中间部位存在货物泄漏和燃烧现象,随后向大连港公安局消防支队报警并将事故箱隔离置放在应急处置存放场等待处置。大连港公安局消防支队到达现场后,经了解,事故箱内储存的碳化稻壳为吨袋包装。现场开箱后未发现明显火焰,但部分吨袋及内货小包装均燃烧融化破损,“碳化稻壳”散落在箱体内,自燃点位于集装箱中部,无法直接用消防枪灭火,现场指挥员当即决定扒开货物进行灭火处置。在对箱内货物进行清理处置过程中,发现事故集装箱中间部分地板已被烧焦碳化,部分散落“碳化稻壳”装袋后移到外面后又产生高热冒烟现象,为防止死灰复燃,现场指挥员命令将货物平铺,对集装箱碳化底板及部分高热“碳化稻壳”注水降温,确保安全。
“碳化稻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使其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具有体轻、导热性低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上可用作钢、铁等生产的保温隔热材料,在农业上可用于蔬菜、花卉、苗木、果树及其他作物栽培和改良土壤,在生活上可作清洁能源以供生火、取暖等。也可以作为生产炼钢辅料的原料。根据碳含量的不同来分辨其品质的好与坏。“碳化稻壳”可燃物达70 %以上,稻壳发热量12 560 kJ/kg ~ 15 070 kJ/kg,约为标准煤的一半,是一种既方便又廉价的能源。
在港口货物运输中,货物自燃的案例并不鲜见,常见的有鱼粉自燃、煤炭中转过程中自燃、危险化学品泄露自燃等等,但是“碳化稻壳”自燃的案例并不多见,我们认为此次火灾是一起典型的固体物质自燃案例。“碳化稻壳”的自燃倾向是该物质的自然属性,因为其本身即为燃烧不完全产物,含有大量易燃烧的中间产物,一旦积累大量热量后极易造成灾害。同时,“碳化稻壳”自身的吸水性、灰分、粒度、孔隙度、导热性以及货物的压实程度、环境温度等等因素都是影响“碳化稻壳”的自燃因素。我们知道物质的颗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氧化反应越剧烈,越易自燃。对于此次火灾的成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所导致;
1.稻壳本身颗粒度较细,经碳化后其自身存在大量空隙,再次增大了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了自燃的可能性。
2.“碳化稻壳”在装包出厂时自身温度的处置和降温保护措施安全性不够,导致货物自身温度处于一个较高的值。
3.“碳化稻壳”本身具有吸水性,货物在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吸收水分,长期存放可能发生生物反应,产生了一定的热量。
4.“碳化稻壳”在长途运输、吊装等过程中,内部颗粒之间不断摩擦,积蓄部分热量。
5.吨袋货物的堆放空隙过大,吨袋内部小包装之间压叠不够,导致空气容易进入小包装内。
6.包装袋破损,新鲜空气进入,提供了助燃物质,为自燃提供了可能。
针对这起火灾,我们认为在生产、运输、储存环节中,对此类货物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防范自燃:
1.此类货物在出厂前应经过充分的降温冷却处理。
2.对于本身具有吸水性且受潮后易产生热量的物质,在各个环节中应尽可能避免其受潮,主要通过多层包装、填充干燥剂等方法实现。
3.为防止货物在运输、吊装等过程中,内部颗粒之间不断摩擦,积蓄热量,应制定程序,彻底通风散热。
4.货物堆叠过程中应尽量压实码放或采取其他手段,防止空气进入。
5.严格管护切断三要素相互发生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