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

2013-08-15任文梅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课外阅读

任文梅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可见,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递的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脑已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面对老师布置得作文题目,学生常感到有话说不出无处下手。即使写成了作文,也是比较空洞,不形象不具体言之无物,没有真实感情。长久下去,作文成了学生学习的“头疼”大事,对作文的惧怕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提高。于是,我尝试着学生对网络的喜好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探究网上阅读和书本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新思路。

1 在教学中渗透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简单的几个字便道明了读和写的关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很多精力用在提高学科分数的考试上,而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知识面的局限性对于写作起到了阻碍。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作用的。阅读是理解与吸收的过程,写作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才能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有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语言库存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写作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

第二,应试教育的考试压力,学生自我感觉阅读与成绩无关,放弃课外随之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虽然教师也鼓励学生读好书多读书,但是现在的图书种类非常多,学生对于小说的痴迷程度非常高,对于一些名著的兴趣却不是很大。为了更好地改善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将心比心的,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放到课堂上进行课外扩展,并鼓励学生去读。这样就能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面的扩展,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这样就很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第三,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为了提高写作技巧,在阅读练习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使语言运用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可指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模仿攀过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或表达方式。

第四,课外书籍的种类繁多,看起来眼花缭乱,挑选出对自己学习和成长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2 网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第一,网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有利于语文素质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我曾经在班上分两组进行对比实验,以“莲文化的魅力”为题,进行写作练习。一组按“学生网上阅读——搜集资料一展开交流——学生写作”的程序进行。二组按 “教师提出话题——分小组讨论——师生共议——学生作文”这一传统程序进行。通过对比发现,一组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网上阅读。都能将网上的可用信息载入文章中,文章内容表现出具体的可感性。如有关莲的生长特征,古今诗文,历史名人赞美莲的有关言论等,在学生的作文中处处可见。而二组的部分学生写作速度迟缓,内容显得比较空洞,他们只能从平时的视听积累中搜集信息,偏重于对事物结论的握,而忽视细节的真实性。通过网上阅读,使学生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供筛取运用,文章有感而发,言而有理,减少假话空话,培养务实求真的文风,这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同时,网上阅读学生可以快捷的搜寻到有关文题的资料,并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反馈。培养了一种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品质。再者,网上阅读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人凭自己的慧眼邀游资源的海洋,搜寻信息,不依赖他人,难生惫懒之。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分享获得新知的快乐。

第二,网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一种拥有广阔天地的学习活动。网上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并以即兴演讲,古诗诵读,辩论赛等形式展现出来,为作文应用做准备。这就使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不是生硬的联系,而是有机的结合。不是盲目随意的联系而是有目的、有重点的联系。

当然网上阅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 在前面的分组对比实验中,有少部分同学面对网上丰富的材料资源,贪大求多,内容分散,照搬照抄,主题不集中。那么,怎样做到查询过程简便快捷?怎样才能把众多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归纳总结?这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同时,阅读与写作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因素,而思维训练是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中最本质的核心因素。从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网上阅读的心理过程是 “感知——思维——吸收”,写作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二者的过程虽不尽相同,但都在“思维”上交叉结合。因此,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是思维训练,而思维训练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锻炼学生熟练驾驭材料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这一环节有所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写作的成效。

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的朋友,与书籍结伴,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从中可以获取知识信息,认识客观规律,把握经世之道,提高实践能力。阅读,也可以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启迪思想,提升心智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作用的。阅读是理解与吸收的过程,写作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才能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有力。

[1]徐振宗,李保初,杜青山.汉语写作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9).

[2]童庆炳.文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当代作家作品精华文库:曹文轩经典作品[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9).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