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体育养生学与中医学的融合教学
2013-08-15张磊
张 磊
(大理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1 传统体育养生学与中医学的渊源关系
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在发展史上具有同源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养生理论。中国古代医学在医学上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展开,预防主要是养生修心和饮食结构,治疗主要是针灸和中草药医治。这两个方面发展的基础都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的《易经》、《尚书》、《吕氏春秋》、《史记》 等等都有记载传统体育养生学与中医学的渊源关系。同时,将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中医传统理论也有很多代表性论述,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对不同治疗方法论证是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矫。故导引按矫者,亦从中央出也”。从论述中得知“导引按矫”成为了古代体育养生在医学上的常用名称。
2 传统体育养生学与中医学的教学融合
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在教学上进行融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中医理论,提升传统体育养生学在中医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归纳文献资料和总结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功能、教学价值和教学组织方法上论述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的融合问题,达到指导今后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效果。
2.1 教学内容上的融合
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文化入手分析在教学中导引和中医治疗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合和互补内容,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
运动动作是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基本内容,动作与中医理论的融合表现在动作运动路线中反映的中医脉络原理。运动动作的完成是依赖人体的各大系统相协调相支配,中医理论中脉络是实现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输布气血的通道,直行的为经脉,横行的为络脉,它像江河湖海一样构成人体的网络系统,促进人体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如果人的经络不通,则百病丛生。传统体育养生学中的运动动作就是运用脉络的基本原理,通过调息运气、行气活血来疏通身体间的各脉络,达到中医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运动中的呼吸吐纳与中医的阴阳升降和精气神体现着五行转化的理论。中医的脏象学说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的人体结构模型,肝、心、脾、肺、肾五脏,配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人体稳定的系统。运动中的呼吸吐纳就是通过内脏的运动,实现五行的稳定系统。
从以上运动的动作形式和内脏活动与中医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深化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理解,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2.2 教学组织上的融合
体育实践课是以智力和身体运动的教学活动为主,在教学组织中就要求必须把体力和脑力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采用教学方法。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和中医学相关学科的理论相联系进行教学,这些学科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内容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就尤为重要。
在传统体育养生学教学的这种实际情况下,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先理论后实践,再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学知识掌握的水平。在开展形式上理论学习应该采用直接的理论课教学,系统讲授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传统体育养生学相融合的专业知识,如人体穴位、脉络理论、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等。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后,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运动动作的速度、方向和幅度与中医理论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符合了那些中医养生知识,这样的运动动作能起到什么样的养生效果,同时对自身有那些体验和提高。
2.3 教学功能上的融合
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是两门相互交融的学科,是中国传统体育和医学相互渗透和吸收的典型代表,深受人们群众的喜爱。现实社会生活中这两门学科所起到的历史社会作用是不相同的,从社会功能上理解,传统体育养生学主要是预防和康复治疗,中医学则主要是治疗,也可以说传统体育养生学是中医治疗有效辅助手段,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两门学科在社会功能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在教学功能上的不同。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好的提倡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健身和康复功能,而不是说通过练习就能医治好某种疾病,这是传统体育养生学很难做到的,也是不科学的解释。当然,这样说也不能理解为传统体育养生学没有任何的医疗效果,只是要明确在教学功能上侧重健身和康复价值,防止在教学上误导学生将医疗功能扩大化,造成不切实际、浮夸、没有理论依据的后果。
2.4 教育价值导向上的融合
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受了中国悠久历史的实践检验,是有严谨科学依据的学科知识,在历史长河中对人们的健身和治疗有举足轻重的社会价值。近现代以来,人们在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价值上有过很大的误解和导向上的错误,片面的夸大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作用,把传统体育养生学看成是一个万能的手段,虚化了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如练习气功后能隔空取物、隔空打人、医治百病、甚至说成能穿墙遁地,这些都是虚无飘渺的,是严重的不科学态度,是违背实践常理的。因此,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从中医学和体育学的基础理论上加重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引导,防止学生错误的认识传统体育养生学,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3 融合的意义和结论
为了更好地教导好学生,更好地突出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社会价值,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融合来正确认识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它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上的结合,总结了它们在功能和价值上认知,明确了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应该如何共同发展,能从教学程度上对传统体育养生学和中医学有层次性的把握,这些都能够为传统体育养生学指明教学方向,提供教学上的参考,也能反映出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1]高鹤亭.中国医用气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杜放,马文卿.普通高校开设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价值和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06.
[4]赵静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5]裘静芳.传统医学、养生学对学校体育健康观的促进[J].宁波大学学报,2012,04.
[6]邬建卫.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7]陈宇红,马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