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

2013-08-15钱建军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危险源施工现场建筑施工

钱建军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要行业之一。在企业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特别是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正在被广泛接纳,并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进度、投资效果及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保证从业人员的生命与健康,又能安全、优质、如期的奉献建设产品,是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安全意识淡薄

参建方缺少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领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的内涵和实质,在工作中忽视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安全生产组织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企业对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未能很好地进行培训教育,导致许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知识难以更新,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对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从事一线作业的建筑工人普遍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较弱,安全操作技能较低,自我救护能力较差。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建筑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2 安全基础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如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等级评定、虚拟现实技术(VR)等在国外己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在新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对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力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普遍范围内都没有得到运用。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不上形式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1.3 环境因素影响

首先,每一项建设工程,因它的结构、规模、功能、地理条件、季节、气候的不同,所采取的工序、工艺以及施工方法也不相同,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等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不安全因素更是各不相同。建设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多变性,同时施工作业的环境受限无疑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其次,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也都在不断变化,致使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在随时变化。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针对工程进度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地、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去应对这种动态变化。另外,施工作业人员受高强度,现场噪音、热量、有毒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不良工作环境和风雨、雾雪等不良气侯影响,容易出现视线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缓慢、体力消耗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增大,容易引起伤亡事故的发生。

2 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培训,整体提高建筑行业安全水平

(1)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企业必须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2)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2.2 完善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1)确定安全生产目标,重视因建筑施工安全不到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计算工作,提高所有人员对这部分经济损失的重视,提高管理效益和降低成本管理的理念。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通过考核和责任追究,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清楚认识自己所负的职责和责任,去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及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时做好教育工作和岗位调整调动工作。(2)坚持“有规必依、有标必达、违章必纠”,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以及节日前后等多种类型的安全检查。施工现场通过以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查事故处理为内容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施工生产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2.3 防微杜渐,加强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1)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采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案,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施,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2)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特征、规模,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等风险,按照工序识别与各类施工作业和管理业务相关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列出清单逐一进行评价,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包含监控措施,检测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应急人员的组织、应急材料、器具、设备等内容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后续的施工中重点监控,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和控制,要做到“四位一体”,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加强监督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是施工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1]徐英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

[2]徐海军.浅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1(08).

[3]王建宏.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的问题及其思考[J].华章,2011(23).

猜你喜欢

危险源施工现场建筑施工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