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 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2013-08-15李必文胡良斌
李必文 胡良斌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下发 《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促进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逐渐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目前,由于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较多地移植了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制订教学计划、论文选题、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照搬学术型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不能凸显,达不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因此,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变得更为迫切。
2 校企合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的作用
为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积极加强与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及企业合作,参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将高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模式引入到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够向研究生教育提供实践机会、需求信息、政策支持和财政资源,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2]。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高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培养模式:(1)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由于研究生在企业工作两年,企业对研究生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有全面了解,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考虑选留对象[3]。(2)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利用学校的科技资源,实现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充分利用高校优秀的、廉价的人力资源,研究条件和科技资源,跟踪产品技术发展前沿。(3)有利于高校科研以需求为导向,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使得科技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有利于导师寻找新课题。
3 校企合作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实践
企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其实践性得到最大体现的环节,同时也是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最大区别。落实企业实践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4],实现高校、企业、研究生三赢的局面。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与数十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共同组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并在汽车零部件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开展合作。机械工程学科借联盟合作,与衡阳运输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方面开展合作。(1)采取学院推荐、学生自愿和择优录用的原则选派优秀研究生到企业完成学位论文培养过程。学校对基地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注重发挥企业双方导师生产实践方面的优势。(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中在第一学年在学校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并且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例如专门为联合衡阳运机创建的基地培养的研究生开设了 《钢结构与有限元分析》、《皮带运输机械设计》等课程。(3)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密切合作,根据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和实施学位论文培养计划,在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和实际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研究生培养基地能为研究生提供大量实用性、系统性,适应企业技术攻关的论文选题,使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保证。例如:联合衡阳运机创建的基地培养研究生选题主要根据企业在运输机械在钢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学院在ANSYS有限元方面科研基础进行选题。(4)在联合培养基地完成论文实践环节。工作期间所形成的科研论文,经校企双方认可,并经企业审核同意后,方可发表,避免技术泄密。在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科研成果之产权归属,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4 结论
通过地方政府科技部门搭桥,为校企合作提供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理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在合作框架内的比重,拓宽了机械工程领域开展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渠道。
[1]张振刚.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9.
[2]张云,聂瑾芳,等.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14):166-167.
[3]王德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4]于洋,高宏伟,赵亚威.产学研合作机制下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10(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