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公庙景区绿化景观分析

2013-08-15梁宁娟

绿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绿化景区景观

梁宁娟

(陕西省岐山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岐山722400)

1 引言

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7.5km的凤凰山南麓,占地约7hm2,整体建筑布局对称,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古树名木繁多,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舒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周文化发源地及岐山县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在宝鸡市提出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周公庙的北坡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园林式绿化设计,使周公庙风景区成为一个蕴涵自然、人文、历史、山水于一体的生态区;一个历史文明和现代风采交相辉映的旅游新景点;一个文脉相传、景观自然、设施完备的最佳人居地;一个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寻根祭祖与休闲度假并重的周公庙风景旅游名胜区新景区。

2 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2.1 体现生态和谐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高效,景观优美,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景观丰富,绚丽多彩的指导原则,体现大景观、统一多样。以常绿树种为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真正达到绿化美化的生态和谐的效果。

2.2 以人为本,景观与文化结合原则

坚持“生态化、景观化和人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空间的设施设置、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与自然的心里需求,注重人的感受、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人的尺度、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出发,设计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单纯追求宏大与气势。绿化景观以粗放的“林”和精致多样的植物景点相结合,崇尚自然,植物多样的园林景观,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以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周文化”历史内涵,树立新形象。

3 周公庙风景区绿化的景观布局

3.1 总体布局

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各个空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采用自然式或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自然式采用中国的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利用小桥流水,修竹粉墙,给人们营造一个模拟自然景色的环境。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手法,是将现在流行的园林设计手法(规则式)用自然式的表现方法表达出来,给人营造一个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环境。八个空间,各个不同,各有侧重,充分体现了园林景观的丰富,达到“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效果。各个环境之间由道路两侧的行道树贯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2 植物搭配景观分析

植物的配置有丰实度和层次感,避免了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树种单调、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等问题。乔、灌、草的搭配,重视植物的季节变化,突出春花秋叶的景观。植物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植物搭配规划合理,植物造景是园林的精髓,侧重体现植物美。在不同的区域用孤植、群植、丛植等种植方式,来体现植物的个体美、群体美,从而营造一个自然的氛围,在植物搭配上,也体现了季相变化,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果、冬绿”的效果。

4 绿化景观要素分析

整个景观设计总体轴线图明确,按照各区域的特点绿化,“周公大墓”的绿化、“姜原孕石”、“凤山石室”、“丹穴凤迹”等历史遗存遗迹的绿化建设,大型凤凰雕塑绿化建设,休闲广场的绿化,园林小道及台阶路的绿化,文王、武王、周公、召公、太公亭五处亭台的绿化,绿地绿化,整个坡面的景观绿化美化等。周公庙景区绿化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约有100多种,以暖温带植物为主,含有相当比重的亚热带植物,乔、灌、藤、草齐全,针叶和阔叶、落叶和常绿种类均有。各个区域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与建筑风格相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整体效果。使山林绿化凸现风景林地优美季相外貌景观,进一步形成具有优美的景观和健全的生态功能,满足游人游憩观赏要求的公园植被,使周公庙景区成为游客外出游憩观景的魅力绿地。

4.1 周公大墓景观

神道两侧栽植两行大桧柏,殿前松柏翳郁,遮天蔽日;两侧设计对称的八卦图,金叶女贞、丛枝红叶李、小叶女贞、龙柏等合理配置,周围坡面栽植桧柏,与大殿浑然融为一体,气势宏伟。大墓为凤凰山主建筑,岿然屹立,庄严肃穆,大墓周围设计大桧柏,山坡上遍植小桧柏,苍翠浓重,郁郁葱葱。

4.2 凤凰雕塑景观

凤凰雕塑寓意凤鸣岐山,预示着岐山的腾飞,周围设计低矮的龙柏绿篱和小叶女贞球,两侧造字“凤鸣岐山”,周围栽植大国槐、桧柏、大女贞、龙柏绿篱等树种,以衬托凤凰雕塑的宏伟气势,四季常绿,营造一种祥和、吉祥、休闲的气氛。

4.3 道路景观

道路绿地多种植高大乔木,如:大叶女贞、红叶李,这样可以为行人及车辆提供庇荫的便利,还可以很好地削减噪音,除尘。园内林间道路通往各大区,纵横交错,组织大区景观,蜿蜒起伏。因地制宜的在其中布置了各种休闲功能区,各区功能明确,按照使用人群合理分布,相互之间互不干扰,突出了功能的实用性,再通过品种丰富、疏密有序的植物穿插种植,独具匠心的流水景墙、雕塑的安排点缀,材质各异的铺地形式的衔接变化,有机、生态、自然、和谐的将其融入到周边环境之中。

4.4 亭子景观

为方便游人休憩和观赏,亭子周围设计龙柏绿篱和小叶女真球搭配。配置有月季、百日红、樱花、碧桃等,与周围绿地合理搭配,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4.5 坡面的块状绿化

设计栽植了一些不同植物种类的区域,樱花合欢景观区:在园路两侧缓坡地开辟林中草地,草地边缘配植樱花、桂花、合欢、栾树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林木,林冠色彩季相较为突出,与清晨东日和雨后初晴等天象景观互为映衬;红枫景观区:利用亭台后侧步道两侧的缓坡布置林中草地,配植木本红枫、扶桑等开花红艳的花灌木,林中草地初夏至秋,红花锦团,以陪衬景点,体现历史文化内涵;杜鹃谷景观区:是目前公园中步道密度最高、游人活动较为密集的山坡;梅花景观区:整理现状梯地成自然坡地形,结合园路、半山廊的布置,疏密有致地配植3-5个品种梅花百余株作为主景,再以桂花竹丛等为配景树,此外绿化配植不仅注意到疏林的通风采光,更有夏季树荫、清凉宜人,秋季桂花浓香,冬春阳光明媚的景观变化,形成较为独立、宁静的休闲环境。

此外,裸崖陡坡,采用蔓性草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或种植在裸崖上下的自然土层中,或点植在坡面上有栽植条件的部位;通过这些植物的生长攀附,达到坡面上的常绿覆盖,可形成持续美观的生态覆绿效果。

5 景观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5.1 继续加大水景绿化规划

周公庙院内水景周围绿化相对晚一些,所以绿化效果不明显,应进一步加大水景的绿化规划,运用以供观赏而增加景色的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构成美景。结合水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达到水景及其周围的绿化景观合理配置,这样可以软化环境,怡情悦目,融情于景,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5.2 做好局部景观的构建

相对于局部景观,应该与周公庙内的建筑相结合,做到“步移景异”,建筑周边的绿地都应该按照小的风景园来设计,尽量不要出现一棵大树占据一大片地的情况,这样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5.3 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改善景区环境景观,在划定绿地区域后,有关部门应对当地长久地严格保护并限制开发。

5.4 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管护工作

建议在景观管护过程中增加针对群众有关绿化的宣传,并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参与,例如:组织有条件的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植草活动。以此可以推动景区建设进程并培养群众良好的环保意识,这对将来任务更为艰巨的景观保护也有重要的意义。相信一个鸟语花香、景色优美、经济与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周公庙新景区能够越来越美。

6 结语

庙景区是一个蕴涵自然、人文、历史、山水的著名景区,景观规划运用景观和生态的有机统一,结合自然地理、人文特征、文化内涵,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征明显的园林景观。

[1]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2]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精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绿化景区景观
景观别墅
朱屺瞻《绿化都市》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摘牌』
《景观平面图》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