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中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2013-08-15闵建辉

绿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林权林地全县

闵建辉

(四川省资中县林业局,四川 资中64120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作用。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林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好林地资源,为建设生态文明,营造“美丽中国”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推动资中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在分析资中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资中县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2.1 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2011年森林资源续档统计资料,资中县土地总面积173396hm2,其中林地47256.4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7.2%,非林地126139.6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2.8%。森林覆盖率为31.7%。

2.1.1 林地结构

全县林地面积47256.4hm2,其中有林地43191.7 hm2,占林地面积的91.4%;疏林地150hm2,占0.32%;灌木林地471hm2,占1%;未成林造林地2274.6hm2,占4.81%;无林地1169.1hm2,占2.47%。

2.1.2 森林类别

全县林地面积中,区划重点公益林地面积12997.997hm2,占全县林地面积27.51%,其中国家级公益林5999.217hm2,地方公益林6998.78hm2;区划商品林34258.403hm2,占全县林地面积72.49%,其中重点商品林地19041.00hm2,一般商品林地15217.403hm2。

2.2 林地资源特点

2.2.1 林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部发展空间较大

资中县林地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新桥、罗泉、金李井等乡镇,林地面积12065.87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5%。东部的骝马、双龙、马鞍、狮子、龙山等乡镇分布极少,仅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可供发展的空间较大。

2.2.2 用材林林地中幼、中龄林多,后备资源充足

资中县现有林地中,幼、中龄林林地面积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6.15%,后备资源充足。目前这些中幼林林木都已进入蓄积生长旺盛期,有利于森林碳汇的增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率也将越来越大。

2.2.3 经济林林地面积较大,助农增收潜力大

资中县现有经济林地17724.6hm2,占林地面积的37%,为提升林地效益,助农高增收,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充实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3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林地增多,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资中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城市扩建、道路、土地开发整理、电力、水利、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纷纷开工新建,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资中县是农业和人口大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69hm2,耕地资源十分稀缺,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红线”的日益重视,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较多,占用耕地限制增加,难度加大,相关费用上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选择了占用林地。据统计,2005~2009年,5年间资中县累计审核审批林地36.1678hm2。2010以来,这个数字一直在激增。2010~2012年3年就超过了前五年,达到了36.7953hm2。最突出的2012年审核审批林地就高达15.3683hm2。资中县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四川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资中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具体保护规划目标,到规划期(2020年)结束时,全县林地保有量增加2096hm2,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增加1.21%。一方面是各类建设项目不断蚕食本来就不多的林地资源;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对林地保有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3.2 林业产业优势不明显,农林争地现象增加

2000年以来,资中县各类林业工程造林共营造经济林水果面积14789hm2,种植有塔罗科血橙、枇杷、柠檬、核桃、蚕桑、不知火、特早熟温州蜜柑、椪柑、红桔等10多个品种,特色优势并不明显。由于没有形成产业,水果价格波动较大,农民不能从果树种植中活得较多的收益,积极性遭遇很大的打击。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民从农业上得到的实惠远远超过了林业,农林争地现象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些地方出现了挖果树种粮食的现象。

3.3 林地、林木流转不规范,林农利益难保障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林业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地、林木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运作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全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抵押、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日渐增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流转不规范,损害林农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林地的安全。主要表现在:①由于资中县林地分布较为零星分散,森林资源评估费用又较高,绝大多数林农选择不对林地、林木评估或者粗放评估,造成相似经营条件和立地等级的林地价格同比偏低。②多数林地流转行为发生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林地流转合同基本上都不规范,有的权责利不清,有的条款不合理。③个别林地、林木使用权流转后,权益人随意改变林地用途,出现了毁林现象。

4 加强林地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4.1 多途径开展林业建设,增加林地保有量

4.1.1 以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大量补充林地面积

通过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生态廊道防护林林带建设、城镇绿化工程建设、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未利用地造林、工矿用地转变为林地、调整农地种植结构及生态绿化建设等方式,大量补充林地面积,力争在到2020年新增林地2096.00hm2,确保《资中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立的目标完成。

4.1.2 实行森林面积的占补平衡

对因工程需要占用征收林地的,强化控制和引导,实行区域内森林占补平衡。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独立工矿范围,划定林地保护界线,控制城乡建设和工矿开发使用林地,对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要开展植被恢复工程,恢复的森林植被不少于占用征收的林地中的森林面积。

4.1.3 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合理调整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城镇绿化用地,在县城建设森林城市为城市发展方向,尽可能利用公园、小游园、滨江走廊建设森林绿园、绿带,加强森林城市、森林社区、森林乡村、城镇绿化、乡村绿化、庭院绿化建设,结合开展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森林乡村建设,拓展更多的点状森林和乡村绿色游园。

4.2 打造林业产业,大幅度提高林地收益

用材林方面,大力发展以巨桉、杨树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缩短林木生长周期,加大对低效竹林的改造,包括品种改良、土壤改良等,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实现最大产出,促进林农快速增收。重点打造以优质塔罗科血橙、枇杷、核桃、特早熟温州蜜柑、不知火等一批优质特色水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充分利用资中县“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的影响力,做大做强塔罗科血橙产业,带动特色水果种植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3 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提高林权管理水平

4.3.1 实行林地定额管理,控制占用征收林地规模

实行严格的林地定额管理,对本县范围内的各类项目涉及占用征收林地的,本着“不占或少占林地”的原则,合理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4.3.2 加强林权管理,提高林地管理水平

对现有林地,力争做到林权发证全覆盖,提高林权管理水平。对尚未颁发林权证书的林地,及时组织现场勘界,按照林地确权的有关规定,明确林地林木性质,将地块的权属、面积与空间位置落实到明确的主体,做到图、文、表一致,人、地、证相符。

4.3.3 规范林地林权流转行为,保障林农权益

建立林权流转平台,规范流转合同制度;组建市、县级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大幅度降低森林资源评估费用;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促进林业产业升级。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厉打击毁林事件,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林地流转快速健康发展。

4.4 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协作管理机制

4.4.1 落实林地保护利用目标考核责任制

把林地保护管理及森林保有量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作为考核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层层签订责任书。

4.4.2 建立林地保护利用协作管理机制

由县政府组织协调,林业、国土、农业、水务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定期联席制度、联合执法等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合力。

[1] 王少忠.东山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09(2):20~23.

[2] 周煜炆.会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11(1):30~33.

[3] 詹平银.青川县林权流转分析与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12(4):34~36.

[4] 叶大东.四川资中县林地流转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2(2):91~92.

猜你喜欢

林权林地全县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Summer Is Coming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林权供求信息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