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团建设问题的探析与对策
2013-08-15严颖
严 颖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1168)
高职院校社团是由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经过登记注册,自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学生群众团体。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力量。校园文化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性指标之一,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与拓展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完成。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既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又能创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大大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欢迎,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教育传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社团的重要作用
1.1 高职院校社团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大学生社团促使广大同学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 更刻地反省自身,更加积极地追求真理,从而为建立正确康的道德观 人生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发动同学广入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造学校和社会的人德环境,从而也净化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同学们投康的文体活动,锻炼健康的体魄,提高艺术修养,从而净化心灵,提高道德水准的目的 大学生社团贴近同学近生活, 不经意中充当了真善美的使者,对大学生道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大学生社团门类繁多, 在很多社团中专业知识并不是起主导作用,是更看重的是社员实践能力。能力是内在的潜力与活力,相比之下力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和适应性,学生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等使其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性。同时社团活动还使得各位成员各抒己见,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有着很大的作用。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校园、走向社会的活动越多,成员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这对于培养社成员的社会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宣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学生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比如人际关系紧张、就业的压力、心理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压力,单纯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定的心理宣泄机制。 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满足社会交往和自我尊重、自我展示、成功体验等心理需求,宣泄心理压力,这些都有利于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动势。
2 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数量多、名称俗、质量低、存活率不高等严重问题,一些高职院校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学生干部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社团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大多“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与活动的长效机制。
2.1 高职院校社团发展部平衡,结构不完整
目前高职院校社团种类和数量较多,但发展部平衡,结构也不合理,高职院校中70%以上都是文体娱乐型,活动类容和形式较单一,对多元化校园文化发展影响甚微,学校社团结构失衡容易使师生误以为社团活动就是频繁的文娱活动,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2.2 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社团活动开展
经费投入不足是高职院校团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学院投入和会费收取。 由于学院财政支持有限,会费收取较少,且社团自筹资金的渠道较少,使社团活动难以深层次、高标准的开展,社团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职院校大型室内活动场地数量有限,各级党组织、行政部门,各级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各个班级需要使用,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硬件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社团活动的开展。
2.3 社团活动的指导机制不完善,社团活动水平不理想
许多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有效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都配备了自己的指导老师,但老师指导社团的工作不计工作量,没有固定劳动报酬,大多依靠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支持着指导工作,由于指导学生社团工作量大,占用业余休息时间多,而且老师大部分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受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对社团活动进行及时地指导,这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同时,学院团委在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的聘任、考核、奖励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制度,导致高职院校社团指导老师在指导力度、指导效果上个体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影响社团活动的水平。
2.4 社团发展连贯性不够,缺乏有效的运行及奖惩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 成员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但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型社团举步维艰。由于缺乏长期的工作运行机制,社团成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开展不起来,导致一些社团的工作时断时续;加上缺少对社员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些积极性较大的社员在从事长期的义务活动之后,很难保证其在求学生涯中始终留在社团工作。 社团的建设无法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势必影响社团健康发展。
3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
3.1 加强规划和分类指导
目前各高校的学生社团种类多数量大,给学生社团的教育管理和引导服务带来了不少困难。我们要按照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社团以及社团的规模和绩效,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分类指导。首先,要明确学生社团的宗旨、目标、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对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有一定的规定,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其次,要对学生社团进行归类指导和管理,坚持鼓励和扶持的原则,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抓好学术型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倡导和组织知识型科研型社团。 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社会更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和学术型社团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类型的社团,我们应该抓好学术科研型社团建设,大力支持其发展壮大,可结合参加全国性的挑战杯的大学生课外活动作品竞赛,强化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可选拔一些基础好、肯钻研、有发展后劲的大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当中,培养他们初步的科研创新素质和能力。
在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中,引进学分制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尤其是针对动手能力极强的职业院校。将社团和社团活动纳入到学分制体系中,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健全奖惩机制,学生参加社团就如同选修了一门课程, 经各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相关的组织人员联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就可以取得这门选修课的学分,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社团和社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给指导教师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中去。
3.3 投入经费和保证场所
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 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根本无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所以,各高校应适当提供经费,以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 社团应该广开渠道,筹集各种资金,为社团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如果没有场所的保证, 将会给社团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策划,特别是一些社团有技术讲座等活动,如没有必要的场所,便无法开展,也不利于社团的进不步发展。
3.4 实行品牌化、目标化管理
提炼社团理念和价值观,发掘自身文化的闪光点,形成鲜明的特色,在活动方面,注重质量和项目化引导,社团要坚持抓质量、重质量、出精品、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使社团和社团活动质量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探索建立一套具有社团自身特点的活动机制,使社团活动规范发展、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导社团之间的竞争,搞社团排行榜,进行社团等级评定,对有价值和前景的社团给予重点扶持,有意识地培育几个精品社团,在社团中树立典型榜样。在遇到大型比赛时,可以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实现项目化管理和运作,事后再把各种社团组织到一起,通过交流,找出漏洞差距,不断促使各社团增进自我运作能力。
4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是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高职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社团。社团建设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文化工程,以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为着重点, 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加强高职院校社团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办法。 总之学生社团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学生社团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和社团应该联起手来,共同开创学校社工作的新局面。
[1]牛耀堂.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基本原则探析[J].职业时空,2008(7):95-98.
[2]刘文静.谈大学生社团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2.
[3]陈巍.愿景理论对大学生社团建设的作用[J].当代青年,2007(9):63.
[4]庄文杰.食品业导入RFID 之关键成功因素[J].经济管理,2007(7):23.
[5]欧阳慧.大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探索[J].跨世纪,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