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课堂中的实效性研究
2013-08-15李富荣
李富荣
(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辽宁 北镇 12130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田径校队学生完成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抽取男生20 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随机从中分别抽取10 人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实验时间及地点
教学实验在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中旬完成,实验进行5周,实验地点为第三高级中学田径馆。
2)实验所需器材
铅球、皮尺、标志旗,发令旗、口哨、秒表、计算器。
3)实验设计
本实验选取20名学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教学实验。对照组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而实验组学生在常规教学方法上添加“核心力量”训练进行辅助教学。实验结束后,收集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验证新教法。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清华同方CNKI 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同方CNKI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有关核心力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其中期刊杂志、学位论文等十余篇,借鉴其中对本文有指导性作用的研究和方法。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收回的有效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1.2.4 访谈法
依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针对试验方法和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访问相关老师和专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补充论文的不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测试内容对比
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分别选取跑跳投三个不同项项目进行实验对比,实验前选取100 米跑、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三个项目,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测试。实验中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信度,所有测量严格按照身体素质测量细则进行。
2.2 实验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测试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有关人士的研究,本人选取选取了1 分钟仰卧起坐、单腿站立和10 秒钟立卧撑三项指标作为对实验对象进行核心能力的评定标准。1 分钟仰卧起坐主要反映受试者的核心区域腰腹肌肉的力量。单腿站立的测试主要是反映受试者单足前脚掌站立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10 秒立卧撑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时,快速改变身体姿势,并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2.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分析
实验组学生的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的成绩要比实验前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因为人体核心部位指的是髋关节-骨盆-腰椎这一联合体,实验组教学添加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练习,就是加强了对髋关节-骨盆-腰椎这一联合体表层和深层肌肉的整体性练习,这一区域在身体运动和发力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上下肢协调发力,为运动本身提供力量的来源。通过对身体核心部位深层次,小肌肉群的训练,提高了核心部位肌肉力量,对小肌肉群的训练使身体稳定性大大提高,在运动中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实验前的水平,这也充分证明了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对学生提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是有帮助的。
2.4 实验后人体核心部位稳定能力指标测试对比
实验组学生在增加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练习之后,1 分钟仰卧起坐的个数和单腿站立的时间有明显的增加。这是由于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好多训练动作是在一种不稳定支撑下的情况下来练习完成的。这种不稳定环境下的练习方法,符合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的实际运动特点,在核心力量的练习中,特别注重对髋关节-骨盆-腰椎这一核心区域的力量性和稳定性的训练,这些练习提高了核心区域肌肉力量,使上下肢的发力更加协调,从而使人体在完成动作的时候,更加协调轻松自如。对照组的学生没有进行相关核心力量的训练,其单腿站立测试的指标有较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其核心力量不够,不能长时间的维持核心稳定性,使身体姿态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失去了平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核心力量训练对全面均衡发展田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 核心力量对田径运动员有提高田径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
3.1.3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可以提高学生髋关节-骨盆-腰椎这一身体核心区域的深层和浅层的肌肉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有效地协调上下肢发力,能够尽可能的激活更多的运动神经元,发挥全身最大的运动能力。
3.1.4 添加核心力量训练是打破常规教学的一种尝试,它可以避开传统的力量训练和单纯的技术教学,所带给学生的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可有效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 建议
3.2.1 在教学中教练员和老师应该清楚的了解人体核心区域的位置所在,核心力量的概念和含义,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精心的选取。
3.2.2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课堂上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辅助练习手段。
3.2.3 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加入核心力量练习的部分,能使一些对人体运动十分重要,传统力量训练不足的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得到很好的锻炼,使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更加全面。
3.2.4 添加“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的教学实验中达到了初步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实践还不能很好的把最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理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今后的田径课上,应进一步进行研究,逐渐完善,并可推广到其他的技术课中。
[1]黄克美,任宝国,王占峰.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云梦学刊:自然科学版,1995,16(3):58-60.
[2]万德光,万猛.现代力量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5.
[3]王保成.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其监督与评定方法[J].田径,2002(11):13-16.
[4]黎涌明,于洪军,姿薇,曹春梅,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9.
[5]李文霞,吕洪.投掷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手段与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9(5):128-129.
[6]陈丽霞,等.核心部位整体性意识在健身健美操动态姿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84-87.
[7]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
[8]魏晓燕.刘行明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