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滞洪区汛前管理浅析
2013-08-15张彩霞
张彩霞 张 凯
(阳谷黄河河务局,山东阳谷252300)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由于人口的增长、蓄洪垦殖,逐渐开发利用成为蓄滞洪区。 是综合性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次防洪斗争中对保障广大地区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蓄滞洪区内群众安全和顺利运用蓄滞洪区, 除按规划逐步进行蓄滞洪区工程安全建设和加强工程管理外, 汛前要着重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准备情况。
一般来讲,汛前滞洪区的管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蓄滞洪前检查
为了保证滞洪区的安全运用,蓄滞洪区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管好用好工程。 汛前要检查蓄滞洪区管理系统是否健全,蓄滞洪区的运用方案和避洪方案是否确定。估算分蓄洪水位、蓄水量、受淹面积、水深以及持续时间等;受淹人口的分布;检查蓄滞洪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是否适应蓄洪要求,有无经营农副业生产;检查蓄滞洪区内的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单位有无避洪措施;蓄滞洪后的粮食、商品供应和医疗组织是否做好安排;工厂、油田、仓库等单位有无防洪安全设施;蓄滞洪区内有无存放有毒和严重污染的物资,如有是否已做了妥善处理。
另外,蓄洪洪管护滞洪区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把《防汛预案》向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明白道理,知道滞洪时应该如何安全撤离或躲避危险等。
2 完善好通信和报警设施
通讯系统以及准确的洪水预报与警报,是减免蓄滞洪区内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2.1 通讯系统必须做到任何情况下畅通无阻。 要对蓄滞洪区的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进行检查,确保无线通讯畅通无阻。
2.2 规范好预报、警报内容。 洪水预报内容,应根据水文气象部门和防汛指挥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警报内容包括预测的洪水位、洪水量、分洪时间、有关准备工作、紧急避洪和撤退路线及允许撤离的时限等。汛前,要做好蓄滞洪区各级通信系统的检查,如无线通信频道是否落实,蓄滞洪的预报方案是否制定,测报分洪水位、流量、水量和控制分洪时间的部署是否明确等。
2.3 警报的传播。 当蓄滞洪时,要迅速通知群众,报警的方法可以用电话、广播、电视、汽笛、敲锣、挂旗、报警器、鸣枪或挨户通知等一切可能的形式,要确保每家每户和外出人员都能及时得到警报信息。
3 撤离转移措施
汛前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众迁案救护方案,以便在危险时刻迅速群众按计划有秩序的避洪或撤退。 方案要根据各区风险形势、撤离时限和当地避洪条件,规定就地避洪村庄、人口或撤退方向、路线、桥梁等。迁安方案要在汛前向群众交底,做到家喻户晓。
3.1 撤离道路和对口安置:蓄滞洪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根据避洪撤离的需要,结合城乡道路建设,有计划地修建公路和道路,按照行政区划、路程、交通条件,指定撤离路线。居民临时住宿点应以村为单元,落实对口安置地点,绘制撤离路线与安置地点详图。
3.2 车辆船只及材料准备: 区内各乡、 村要有计划地备置必要的船只,汛情紧急时可征用、调度船只或组织群众临时用门板、木板、竹排编成抢救工具以及临时住宿搭棚的材料。 除常年储存部分外,在下达分洪指令的同时,各级防汛指挥部应组织抢运到指定的地点。
3.3 组织指挥和抢救: 蓄滞洪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与指挥撤离。分洪时可宣布紧急状态,公安机关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乡村基层干部要在统一指挥下,具体负责居民的撤离与安置工作。
3.4 食宿保障:撤离初期,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非灾区的机关、团体、商店制作熟食,供给受灾人民。安置基本就绪后,有计划地供应粮、菜、煤等,保障灾民生活必需。
3.5 防火、防疫:灾民集中地点要组织医疗队进行巡回医疗,要保持卫生,及时处理粪便,进行消毒,以防瘟疫发生。 临时棚户要适当留出间隔,以防火灾。
3.6 就地避洪措施与安全撤离措施。 应当密切结合居民住宅建设及乡村社会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做到平战结合,根据居民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常年安排。
4 滞洪区运用准备工作
4.1 检查是否做好蓄滞洪的运用方案和实施调度程序。
4.2 检查有无进行各类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演算; 有无风险分析的成果和组织指导撤离程序。
4.3 检查分洪口门和进洪闸的开启准备。 有闸门控制的要检查闸门的启闭是否灵活;无控制的要落实口门爆破方案和过水后的控制措施准备。
4.4 检查滞洪后的巡回救援准备工作。 蓄滞洪后有无与区内留守指挥人员的通信联系设备; 有无蓄洪后巡回检查所需的船只交通工具;有无灾情核实与反馈制度等。 检查有无治安保卫工作的安排。
5 宣传保护滞洪措施
滞洪区避洪工程、撤退道路、桥梁、救护船只、测量标志、防洪观测及通信预警设施等, 都使关系滞洪区安全运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设施,平是要配合地方宣传部门,教育群众自觉爱护维护,加强管理,保护工程设施的完整,以达到滞洪安全的目的。
[1]防汛手册[S].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中国江河防洪丛书:黄河卷[M].中国水利出版社,1996,8.
[3]阳谷防汛预案[S].山东阳谷县人民政府,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