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堂”现象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8-15黄向莉
黄向莉
(海原县贾塘中学,宁夏 海原 755299)
0 前言
在我们身边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拖堂是一种很频繁也很正常的现象,拖堂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两三分钟,长则占去学生的整个课间时间。这不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此却很“苦恼”,甚至反感。笔者根据从部分高一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讨论,结合对调查结果梳理,就“拖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对策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拖堂”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未按计划安排好上课的时间,缺乏时间观念,讲课太投入,一上讲台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忽视了下课铃声,忘记下课时间;其次,教师不了解学生,担心学生不能消化所学内容,讲得过于具体甚至重复讲述知识点,浪费时间,拖延课堂,有的老师善于拓展课外知识,喜欢在课堂上讲题外话而又不能及时刹车,如讲故事、笑话、新闻等,以至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1.2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或者预习不充分,听课理解困难,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节奏,老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另外,学生上课纪律不好,教师花大量时间搞思想整顿或因学生精神状态不好,听课效率不高,学生与教师配合不默契,拖延了教学时间。有时偶遇课堂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也会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拖堂。
1.3 其他原因导致的拖堂
其他原因导致的拖堂,如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黑板擦找不到了,粉笔没有了,或者学校临时有紧急通知等外界因素。
2 “拖堂”的危害
2.1 影响学习成绩,降低课堂效率
课间时间本来就很短,经过四十分钟的紧张学习,谁不想轻松一下呢?下课的铃声一响,很多学生的心思早已飞出了窗外,哪里还听得见进去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话呢?有的学生喜欢利用课间时间消化一下上节课老师讲的内容,预习一下下节课的新知识点,而老师的拖堂占据了所有的时间,致使学生无法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预习,效率下降,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老师拖堂上课勉强讲完也会成为无效的劳动。
2.2 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听课本来就是紧张的思维活动过程,当快下课时,大部分的学生的大脑转为疲劳的状态,连续的上课,导致眼脑等发胀、疲倦,特别需要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放松一下身心,调整一下状态,以利于更好地听下一节课。下课铃声一响,就有一种自然的放松感,听课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效果也可想而知。
2.3 影响师生以及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
对于经常拖堂的老师,学生从一上这门课开始就带有一种“沉重”的心情,会对拖堂的老师产生反感和厌烦情绪,甚至会讨厌这门学科。另外,有时候也会出现有趣的情景:拖堂的老师还在忘情地讲着,而下节课的任课老师已经在教室门口提前侯课,门外的急着进去,屋里的却不想出来,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和谐。
3 避免“拖堂”的相关措施
从根本上杜绝“拖堂”现象,需要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从教师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做好教学设计,完善备课环节,增强时间观念
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想的安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准确锁定教学起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并注意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听到下课铃声要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有时发挥过度下课时尚未讲完教学内容,这时也要服从时间。
3.2 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
对教师来说,语言应用能力不仅影响着自己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拖堂现象,教师要不断锤炼,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保证教学环节的流畅、紧凑,这样才能避免教学环节中松松垮垮的现象,才能降低教学时间的损耗。
3.3 教师要提高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一定有顺畅的教学过程,课堂往往会有一些非预设事件的出现,作为一名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教学应变艺术,更要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有驾驭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课堂突发事件往往会打断教学,特别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同学还是对老师都造成消极影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有相当一部分拖堂都是因为教师处理课堂问题不当,耽误时间而引起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因此,加强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是避免拖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教学的生命线,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避免“拖堂”现象,杜绝“拖堂”行为,真正让课堂焕发出活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