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
2013-08-15刘万丽孙志伟张英伯
潘 颖 刘万丽 孙志伟 张 猛 张英伯 白 杨
(汤原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黑龙江 汤原 154700)
1 杨树人工林造林及栽培技术
1.1 造林地选择
根据杨树对生境要求,营造人工杨树要求生长季节雨量充沛,土壤有效层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1.5~2.0m是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80~100cm、地下水位1m左右的为中等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在40cm以下、地下水位长期在50cm以上,如无排水条件,则不宜栽植杨树。
1.2 苗木选择
杨树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北方地区应选择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小黑系列、小青系列品种。杨树造林苗多采用无性繁殖苗,即扦插繁育的苗木。杨树造林苗龄选择要根据所造林分造林目的和造林成本不同而不同,苗龄越大成本越高。
1.3 整地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宜采用“四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大肥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养分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1.4 造林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1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轮伐期为10~12年,成材胸径40cm,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m3/hm2。培育中小径级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轮伐期可短些,5年左右,胸径20cm,立木蓄积100m3/hm2。在杨树片林栽培中,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但通过调查对比得知,栽植密度过大,不但费用增加,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而培育大径材效益则较高。
1.5 造林方法
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即首先在80cm见方的大穴中回填三分之一坑深的耕作层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三分之一坑深土,轻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接着踩实,浇足量的定根水,等水渗透后再填三分之一坑深土踩实、封土并培起蓄水盘。
2 杨树人工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日益突出,现就杨树病虫害的几种防治方法进行论述。
2.1 食叶害虫防治措施
根据“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北方地区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一代,以二龄以后幼虫危害最为严重,所以重点抓好二龄幼虫前这个时期,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的关健。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的原则,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2.1.1 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害虫,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害虫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居集中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害虫假死或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害虫;对于尺蠖等需爬行上树危害的害虫,可在其上树前在树干绑扎塑料环、毒绳等方法阻隔、毒杀上树危害害虫。
2.1.2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食叶害虫。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 6000~8000倍。
2.2 杨树病害的防治
2.2.1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冬季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5年生幼树也可感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长稍微洼陷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坏死。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约在5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孢子角,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1)在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前,对发病部位用利刀刮除、喷涂化学农药。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喷1~2次。(2)干部涂白。秋季上冻前于树干部涂沫石灰豆浆硫磺混合液,防止冻害引起溃疡病发生。(3)选用优质苗造林。保持苗木的含水量,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增强生长势,是防治和减轻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2.2.2 杨树灰斑病的防治
杨树灰斑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东北球腔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杨棒盘孢菌。危害多种杨树苗木及大树。
危害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幼茎、嫩梢及细枝上,引起不同的症状。叶片发病时,当湿度较低时初生水渍斑,很快变褐色,最后变灰白色,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周边褐色。以后灰斑上生出许多小黑点,久之变为黑绿色连片霉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在湿度较高时,自叶尖和叶缘发生大块死斑,迅速变黑色,不久便产生一片黑绿色霉层,病叶常扭曲变色。病斑有时破碎脱落。病斑的背面界限明显,边缘绿褐色,斑内的叶脉为紫黑色。嫩梢发病时,出现成段死斑变黑,梢细缩,病部上边的健康梢、茎和叶片因得不到水分而萎蔫下垂,折曲呈膝状,风吹动摇多以此处折断,不久从新梢邻近叶柄处的腋芽生出小梢,并发育成多个小枝,形成多顶分枝苗或枝干,俗称“黑脖子”。
防治方法:(1)及时剪除病叶病梢,烧毁或深埋。秋末冬初将落叶和病梢清理深埋或烧掉。(2)发病初期5~6月份喷药防治。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1:1:125~170波尔多液,约每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或喷洒70%甲托6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
[1]辽宁省林业学校.森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3]汪太振,等.林木病虫害防治手册[M].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