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杨国荣李吉勇李典友
杨国荣 李吉勇 李典友, 杨 波
(1.安徽新荣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1320;2.皖西学院 环旅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油茶(Oil Camellia)又称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因其种子可榨油,故名。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区。舒城县作为林业大县,于上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油茶的种植,是安徽省油茶分布较广的县份。本世纪初,国家开始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舒城县随之迅速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支持油茶产业的建设。茶油作为新兴的保健食用油,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做好做强油茶产业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油茶的基本属性
1.1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1.1.1 形态特征
油茶属山茶科常绿小乔木,树高可达4~6m,平均2~3m。树皮淡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具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0cm,宽2~4cm,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侧脉不明显。花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径3~5cm,花瓣 5~7枚,倒卵形,先端凹入;雄蕊多数,排成两轮,花丝基部成束;子房上位,3~5cm室,花柱分离,柱头3~5裂。蒴果,球形、桃形、边缘形、橄榄形等,直径3~5cm,果瓣厚而木质化,每果有种子4~8粒。种子茶褐色或黑色,有光泽,三角状。花期冬春之间,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茶树每年春季会长出一种叫“茶苞”的果实;未成熟时呈青色或青红色,成熟后脱皮,呈白色,内部中空,口感香脆,大小和数目因树而异[1]。
1.1.2 生存习性
油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寿命长达几百年,盛果期可达40~50年。其繁殖方式有两种:实生与嫁接。最合适的造林季节为立春与惊蛰之间。油茶喜温怕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12~13℃,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多石块和土质坚硬皆不宜。要求水分充足,光线良好,不适宜在山坡背阴面种植[1]。
1.1.3 功效及用途
除了榨油食用,油茶也是工业上生产润滑油、防锈油不可多得的原料。油茶籽去油后的剩余部分(茶籽饼)含有茶皂素、茶多酚、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其中,油茶皂素有抑菌和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生产茶皂素鱼毒制剂、茶皂素鼠用繁殖抑制剂、茶皂素洗洁用品(润肤、护发、除螨)等。茶多酚(又称查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解毒和抗辐射作用,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茶籽多糖和茶籽蛋白则是化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的原料。茶籽粕也可以作为优质肥料使用,可防治稻田虫害和提高农田蓄水能力。而油茶籽的外壳(茶籽壳)除了可以制成糠醛、活性炭外,还可以制成食用菌培养基。油茶树的木质坚硬,可以制成家具、农具、工艺品等。
从环境方面考虑,油茶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很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氟利昂都有吸附作用。成片的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油茶树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能充分发挥土地的边际效应,对缓解耕地资源短缺意义深远。
1.2 中国油茶的发展历史
作为油茶的原产国,我国早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开始了油茶种植栽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油茶籽榨出的茶油营养丰富,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其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1倍,属于高品质的食用油,故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在古代,油茶历来为皇家贡品,明清时尤为盛行。据《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润肠、清胃、解毒、杀菌……”《农息居饮食谱》记载“茶油可润燥、清热、息风和利头目……,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唯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茶油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绿色食用油,真正的“油中珍品”。油茶籽榨出油后的茶籽粕,作为农药和优质肥料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1.3 油茶的分布
全世界范围内的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此外,只有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和日本等有少量分布。
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m以下,西部地区为海拔2000m以下。主要分布在安徽、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等淮河以南的14个省低山丘陵地区,台湾地区亦有栽培,总面积约338.7hm2。其中江西、湖南为种植大省,占全国油茶种植总面积的2/3[2]。
舒城县境内的油茶林,主要分布在全县中部丘陵和西南山区的河棚、晓天、庐镇5、高峰、汤池、山七等十个乡镇;其中晓天、河棚、山七、庐镇是主产区。
2 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舒城县油茶的生产状况
舒城县现有油茶 1.2 万 hm2,其中成林 0.87 万 hm2,新造林 0.33 万hm2。年产油茶籽约5400t,产出茶油约1470t,油茶产业年综合创产值约 1.5 亿元。
目前,该县相当一部分油茶林为一家一户独立经营,油茶加工多以农民小作坊为主,油茶产业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低。如汤池、高峰、南港等乡镇的深山地区,地形复杂,油茶林分布零散,无法成片化集约管理,基本上处于靠天收的状态,产量不到150kg/hm2。生产的茶油自家食用,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
而主产区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很多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将大片油茶林承包了下来,实现了集约化、基地化、专业化经营。产量和质量相比承包前有很大幅度提高。以河棚镇为例,该镇现有油茶林2333hm2,约占全县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全镇2011年油茶籽总产量高达1780t。其中,该镇香鼠湾的600亩油茶林属于低产改造示范区,经过近年来的低改,油茶籽产量由2007年的750kg/hm2提高到2011年的2475kg/hm2,成果显著。
2.2 舒城县油茶加工开发及市场销售
1990年代年以前,舒城县茶油生产都是采用作坊式土榨提炼毛油,不仅出油率低,纯度也不高。所出产的茶油价格低廉,经济效益低下。1990年代年以前,舒城县茶油生产都是采用作坊式土榨提炼毛油,不仅出油率低,纯度也不高。较为知名的有邦恒茶油厂、夏凡茶油厂、华银茶油厂、江石茶油厂等。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能够满足大批量油茶籽的加工,同时产品品种齐全、品质优异。
舒城县现有油茶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约5600t。油茶自主品牌主要有“舒花”、“野岭”、“邦恒”等,其中“野岭”牌精制茶油荣获第五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这些本土品牌精制茶油广受新老客户的欢迎。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城市,如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各大超市茶油专柜、茶油专营店均有舒城茶油品牌的身影。除茶油外,该县还产出茶籽饼、茶皂素和茶多酚等茶油副产品。
油茶产业的成功吸引了一些实力雄厚的林业企业的加盟。如新荣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徽宝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唐集团、安徽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
2.3 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经营粗放,油茶林改造缓慢
舒城县油茶的规模化种植从上个世纪1950~1960年代就已开始,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当时中断了对油茶产业的发展与重视。没有相应的政策引导、鼓励和资金投入,油茶产销脱节,林农便忽视了油茶的经营管理。舒城县的油茶低产改造始于上世纪1990年代,是国家对低产油茶林实施的大规模改造。限于当时的县财政状况和技术水平,舒城县的低产改造进展缓慢。
相对于偏远山区,主产区油茶林集中,基本形成了集约化管理。林农定期施肥复垦、防治病虫害,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但广大主产区,除去面积有限的低产改造示范区,仍多是栽培多年的老树种,结果少,病虫害多,茶籽颗粒小,导致总产量始终不高。2011年,油茶林面积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而油茶籽产量却仅有历史最高水平的一半。低产林的改造实行了多年,但速度和成效还有待提高。而偏远山区,低改更是无从谈起。总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的政策施行,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农户的认识和投入都是影响因素。
2.3.2 开发利用率低,油茶产品种类单一
油茶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产品的开发处于初步阶段。油茶除榨油和制作茶饼外,用途广泛。舒城县油茶产业目前主要的产品是茶油和茶籽饼,仅有华银茶油公司一家能够生产茶皂素和茶多酚。茶籽饼大部分只用作肥料使用,茶籽壳也只作为燃料使用,油茶产品较为单一,利用率低下,形成不了产业链效益。在茶皂素化妆品开发、茶多酚饮料加工、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深加工方面仍是空白。另外,在品牌塑造方面,缺乏知名度高、影响范围广的茶油品牌。
2.3.3 产业结构不科学,政策施行不到位
(1)林权分散,难以规模经营 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山林划分为块状由村民一家一户经营,往往是一座山头分散给了十几户村民,这样阻碍了油茶林的集约化、统一化管理。各家的树况、亩产参差不齐。一些有资金、技术支持的种植大户想承包山林,扩大规模,却因为一些农户不愿意而迟迟不能发展。
(2)政策施行不到位,投入不足 就低产改造而言,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但由于重视不够,资金困难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低产林的改造与更新缓慢。政府鼓励农户低改,并承诺给予补贴,但资金到位很难完成,严重损害了农户的积极性。在技术方面,对于农户缺乏指导,或者只停留在纸面上,鲜有技术人员亲身下基层指导的情况,缺乏对农户油茶生产知识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3 舒城县油茶产业的前景及出路
3.1 舒城县油茶的产业前景
3.1.1 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讲究营养,更开始讲究健康。随着国内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开始受到广大民众的怀疑,人们开始寻求更优质的食品。特别是在食用植物油方面,很多中高收入人群开始注重食用植物油的健康与功能特性,茶油作为特种油脂受到一些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外,茶油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每年都有大量茶油出口至日本、欧美等。而和与茶油同为保健油脂的橄榄油相比,保健效果两者不相上下,甚至某些方面茶油还占优势。价格方面,橄榄油的市场价比茶油贵将近60%(国内),茶油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
3.1.2 油茶易栽培,提升空间大
油茶的适应性强,耐寒耐瘠,山坡、山坳、沟坎处均能种植,嫁接易成活。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管理简单,占用农时较少。目前,舒城县油茶的总体产量不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舒城县河棚镇香鼠湾示范点为例,通过低产改造,该示范点油茶林落果率由56%下降到22%,炭疽病发病率由32%下降到8%,油茶籽的亩产由50kg提高到165kg。所以说,在产量与利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1.3 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
当前,油茶产业赶上了好的发展机遇。2009年3月,舒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这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随着国内外油茶市场逐渐扩大,舒城县县油茶进入恢复发展的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3.1.4 地域优势明显
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重点在于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一般不生产有形商品。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业更加迫切地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在服务业中,产融结合的例子数不胜数,当前服务业规上企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多元化投资企业,他们都从原本单一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综合性服务提供者,尤其是在金融服务领域,如京东白条、蚂蚁金服。
舒城县坐落大别山,在品牌宣传方面可以借“大别山”这一金字招牌大做文章。同时舒城县又紧靠省会合肥市,产品运输方便快捷;加上发展油茶较早,在油茶产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3.2 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3.2.1 提升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农户种植
目前,由于油茶产业处于上升期,没有像茶叶、板栗那样经过长期栽培,而形成了稳固、丰厚的经济效益。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为一部分农户所熟知。当前的宣传效果不够理想,政府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油茶产业当下的市场情况,广阔的前景以及可观的回报。油茶属于长效型产业,种植前期需投入一定资金与人力,而且几年后才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一点是宣传的关键,只有扭转农户“只看眼前”的老观念,才能引导农户正确认识茶油的潜在价值,积极培育与管理。
3.2.2 扶持龙头企业,全方位招商引资
舒城县的油茶产业发展应该遵循“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以大企业带动周边小企业、小作坊共同成长,才能实现全县油茶产业的共同繁荣。政府应该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给予政策倾斜与优惠,使龙头企业毫无顾虑的“放手干”。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合作社、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油茶林的培育管理以及油茶林基地的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权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的建设。以政策优惠等形式吸引企业投资办厂,引进具有雄厚资金、长远眼光的战略投资者,以区域外投资充实壮大本地资本,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时,充分利用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引导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农户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3.2.3 研发新产品,打造品牌,拓宽市场
就目前舒城县的油茶产品而言,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是其主要问题。主要产品仍以茶油、茶饼为主,原料利用率低。应用广泛的茶皂素,以及应用于工业的糠醛的开发仍是空白或是半空白状态。目前舒城县油茶企业已形成规模,开发新产品完全有实力,有技术。在单一的茶油、茶饼无法在外部市场形成竞争力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势在必行。
同时,品牌效应问题也是一项重要课题。舒城县较为出名的油茶品牌有“舒花”“野岭”“邦恒”三个,虽然创建品牌已多年,但影响力仅限于六安周边地区。从长远来看,企业做大做强,品牌的影响力极其重要,要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仅有好的产品,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支撑,同样难以突破发展瓶颈,难以成为产业的龙头。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产品市场的拓展更是离不开广告的宣传。有实力的油茶企业,可以在广告策划上大做文章,实体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都是宣传的途径。此外,也可以组织营销团队,在各个大中城市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宣传、推销,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这也是快速拓宽市场的方法之一。
[1]杨胜辉.油茶的特性特征及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8):224-225.
[2]国家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R].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