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对策——以丽江华坪县为例

2013-08-15陈彬杨云

科技视界 2013年34期
关键词:华坪县傈僳族民族

陈彬杨云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新中国成立以前,傈僳族群体的生产方式原始;民族思想落后,民族文化教育就更谈不上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开始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从财力和物力上扶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培养一批民族干部,大量引进教育人才,把教育事业发展列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党和国家的扶持和教育人才的不懈努力,傈僳族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方兴未已时期。

1 华坪县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的现状

华坪县建于1909年,通过行政区域合并后,全县辖8乡3镇,其中傈僳族乡就有6个,傈僳族人口占华坪县总人口比例的31%。华坪县的教育事业起步非常迟,1937年创办了第一所初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华坪县共有幼儿园、中小学一共才26所,教职工不到500人,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都严重缺乏。一个民族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傈僳族人民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傈僳文化不断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党中央先后派出由语言学家、科研人员等一系列学者组成的调查组,对傈僳语言文化作了深入的实地调查,制定了一套属于傈僳族自己的文字,1957年正式起用,从此傈僳族人民拥有了自己的新文字。华坪县立即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通过各版报纸、书籍、广播电台、电视等方式进行了宣传,大大推动了华坪县傈僳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以来,本身一大批不懂汉语的傈僳族青年也可以很方便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加快了华坪县的脱盲政策实施的速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政策的整改,华坪县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截止,华坪县共有学校340所,小学入学率达到92%,初中升学率达86.8%。到2009年,华坪县基本脱盲,而且幼儿园、小学、中学实现了双语教学,各级学校在校生已达到27341人,教职工总人数达1833人。民族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华坪县在引进教育人才的同时,也在不断培养少数民族教师,据2009年统计,华坪县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已达到1003人,高中少数民族教师306人。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不仅仅能为华坪县傈僳文化做好宣传,更加加深了汉族与傈僳族的文化交流,为我党和国家实现民族大团结夯实了基础。

2 华坪县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华坪县为代表的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在党中央的正确引领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但为华坪县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人才,更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是长久性的,是持续性的,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

2.1 生产力水平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影响

华坪县处于三江交汇之地,地形地貌交错复杂,崎岖不平,直接影响到农耕条件的好坏。又加上人口居住不集中,高山大河这道天然屏障将傈僳族人民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渐渐脱离了科学的支撑。自然生活环境的好坏不仅决定了华坪傈僳族人民生产力水平,更加决定了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发展趋势。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节奏,大大限制了文化教育投入的力度,直接导致教育水平的落后。知识改变人生,知识改变贫困这是一个大道理,但在华坪傈僳族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解决的是扶贫工作,只有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才能谈得上送子女上学深造的问题。但是从价值观念上,部分领导有着错误性的认识,认为教育是消费型事业、非生产性事业,因此,对教育投资存在不重视倾向。学生家长跟着也有了“上学是赔钱的买卖”的想法。陈旧的教育观念会导致傈僳族青少年入学率低、失学率高的现象出现,严重阻碍了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

2.2 宗教信仰对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影响

在华坪县,宗教传播对傈僳族教育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2009年截止,华坪县有75%以上的傈僳族群众信奉天主教。他们周三和周日做礼拜,一周两次礼拜,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产活动,造成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格局,一些年轻教徒,为了逃避上学,甚至不到星期三就去做礼拜,造成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停滞不前,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空间。有一部分孩子家长是天主教徒,孩子上学没有钱购买教学课本和学习用品,但是宁愿省吃俭用,都要给孩子买《圣经》。民族文化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体,一开始教育思想路线错误,就很容易导致民族文化教育的失败。华坪县响应国家政策——信教自由,但是也要考虑制约和影响民族文化教育的各项制约因素。

2.3 思想意识定位对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影响

领导干部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倡导者、宣传者。在华坪县,傈僳族群体对文化的思想意识定位模糊,责任在于华坪县领导干部的宣传力度不够;甚至在于一少部分领导干部自身对文化的思想意识定位也很模糊,这样就谈不上宣传和倡导了。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了,华坪县人民生活富裕了,才能搞好其他建设工作”。“十八大”会议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这样而忽略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是搞不好建设,更加谈不上发展。

3 华坪县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问题的对策

华坪县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族特色强县,必须要有全面、大局的意识考虑问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华坪县傈僳族群体的精神家园,只有通过华坪县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来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实现华坪县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

第一,要治标先治本,加强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用知识来武装党建队伍。通过干部的学习成果,向孩子家长宣传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促使家长配合干部,督促孩子进入学校学习,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从脱盲到义务教育,再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让民族文化教育在华坪县逐步打下扎实基础,纠正错误的民族文化教育思想意识。

第二,加大傈僳族本族教育人才的培养,将傈僳族的优秀人才送出去学习进修后,用这些优秀人才来带动本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教师收入,提高教育事业的吸引力,大量引进教育人才,对华坪县傈僳族实行开放式教育,将民族文化传出去,将科学知识带进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宣传了傈僳族的特色文化,而且大大推动了华坪县傈僳族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上级政府加大对华坪县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的扶持力度,对于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光靠华坪县的人力、物力支撑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上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傈僳族民族文化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 结语

建设文化强国,少不了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必须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只有提高民族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3(11).

[2]云南省编辑组.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3]张泽洪.中国西南的傈僳族及其宗教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6(3):124-131.

[4]高志英.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生计方式变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华坪县傈僳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多元民族
云南华坪县老年大学创办发行校刊
华坪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如何搞好华坪县山区茶叶种植管理
浅谈武定傈僳族“哒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
一个傈僳族汉子的独龙江帮扶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