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时空因素的必要性及突破路径探讨——基于《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分析

2013-08-15陈祖学

科技视界 2013年34期
关键词:条件性课程目标山区

陈祖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我国于2001年9月出台了 《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部新推出的统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党政高层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极大关注。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巨大,的出台,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个中小学在体育课程资源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空间,使《标准》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得到加强。在这之后,许多专家学者基于《标准》的理念,从理论上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及选择途径作了分析。广大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自己的教学环境进行了积极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笔者于2008-2011年在湖北南漳县山区从事农村资教服务工作2年,面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的时间、空间因素上作了相应的尝试,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各位同行交流。

1 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中的时空因素

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和叫做体育课程资源,即体育课程资源是能为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所利用的各种条件总和。在这些资源中,有些资源是以当地乡民的身体活动形式存在的,乡民用这些身体活动形式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或增添祭祀活动的庄严与肃穆。这些课程资源经过加工改造后可以直接纳入课堂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部分资源称为素材性资源。但是,体育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保证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相关条件到位。因此,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是指直接决定体育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间、空间、场地、器材设施以及人力和财力[1]。时间和空间因素是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标准》出台之前,我国体育教学内容是以西方传入的活动方式为主。体育教学中,为了克服乡村对这些西方体育活动方式的不适应性,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能克服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不足。要实现体育与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另外,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较大的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体育教学便难以进行,这是体育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2]。

2 山区体育健康课程条件性资源时空因素存在的必要性

2.1 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对条件性资源的时空要求

《标准》出台之前,全国统一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我国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必须在这个大纲下进行行政和教学。体育教学大纲将各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评价都作了统一规定。全国体育教学在这个纲的统领下,运行不悖,管理到位。国土面积大,地区间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现实乡村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不具备西方体育活动方式的场地及器材设施,使得全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无法执行大纲规定。虽然,农村中小学没有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和篮球架等场地和器材,但我国乡村有着丰富的身体文化活动。丰富的身体文化活动和农村体育教学对以往大纲适应性差的矛盾看似一对矛盾。而《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其目标体系包括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新课标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个机关,学校和教师应当做到的,但如何实现课标,地方、学校和教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权”[2]。全国各地,学校、教师立足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需要,认真选取出普受学生欢迎的切实可行的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标准》体现了山区体育健康课程对山区条件性课程资源时空因素的需要。

2.2 山区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时空因素的要求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各种体育用品配置不齐。山区校舍周围的空地少,不能修建较大的操场,像球类这样的集体性项目不能正常进行。笔者所在的南漳县东巩镇双坪中学,校园坐落在只有0.04km2那么大山沟里,学生人却有近500人,校园里只有篮球场地1块。这样的教学空间实在是让体育教师捉襟见肘。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深感自己和学生都限于狭小的校园。但是,将目光转向校外,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外面有山有水,山腰有旧时古寨,青山之间有蜿蜒的山间公路,这些校外山地环境向我们召唤;另一方面,走出校园必须兼顾其他学科的课时安排,不能与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形成冲突,合理的时间安排又是我们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山区实际情况为乡村体育教师实现在体育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之间的时间协调配合提出了要求。

由此可见,在山区的实际体育教学中,我们在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突破原有大纲规定的时空观念限制。这样才是真正针对自己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已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体系。

3 山区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时空突破依据

“《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3]。体育课程目标作为对体育课程提出的一种预期成果,其最大的特点是指导性,具体到体育教学内容上,体现出对教学内容的统领性,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目标统领内容。山区体育教师将参照体育课程目标选择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而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又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手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目标作为一个目标体系被提出来,这个体育课程目标涵盖了体能、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和交往等诸多方面教育目标,并将教育目标分为五个领域,这五大领域目标又具体以六个水平进行了划分,这个目标方案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目标系统。这一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成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 三个层次的逻辑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体育课程的时空因素是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空的突破上,我们参照的依据也是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4 山区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时空突破的路径探讨

4.1 时间突破

要想实现体育健康课程所设定的目标,首先必须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中学每周体育课时数为2-3次,这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指体育课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其中的时间安排不仅仅局限在每周2-3次的体育课的课时概念中。学生在校内外的课外体育活动过程应该纳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充足的时间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习得运动技能,体验心灵情感的保证,作为山区体育教师不应该将体育教学局限在短暂的2-3个课时里,而应充分利用到课外活动和课间操的时间,以宽阔的视野大胆拓展体育教学的时间资源。

具体说来,在校内体育课外活动的安排上,应该充分利用早锻炼和课间操时间,在保证每天两遍广播操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组织性的其他体育锻炼。如充分利用每天下午活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做游戏活动。体育比赛的安排上,突破集中时间开运动会,将各种比赛活动分散到每个学期的各个周中进行,同时考虑到学校文艺活动的安排,比如,在学校组织的五一、十一汇演的过程中,穿插各班的韵律操和体操表演,而每周大扫除活动之余可以安排诸如跳绳比赛这样的比赛,这样保证平时每周有比赛安排,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注意到学校教学安排的同时,还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如春天可以考虑和语文组合作,组织到野外踏青;冬天可以安排长跑教学内容,组织5公里的越野长跑比赛,这是落实“全国亿万中小学生冬季长跑活动”的一条经验。

4.2 空间突破

狭小的校园、匮乏的西方运动场地器材,这样的山村体育教学现实使得学生对校园的体育教学感到枯燥。而放眼校外,青山绿水、高山古寨。山村体育教学要将体育课程延伸到校外条件性资源上。校园里的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可以保证时间上的充足,但是长久地将学生限制在校园本来就不宽敞的草坝上,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会下降。学生放长假期间因为没有专人组织,不能有意识地进行山地进行远足活动、体验协作和探索山地活动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该放眼校园之外的山地环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拓展体育活动的空间资源。

山区有着清新的山地环境,崎岖的山地公路。教学内容上,将野外跨越奔跑这类山地活动纳入课堂教学,也即将校内课堂移到校外。课外活动组织上,这里是跑步健身的良好场所,远足就是最好的校外体育活动方式,徒步远行5-8公里,这个过程中特异安排对小溪的穿越,对小山头的跨越,这样俨然成为一个户外健身径。户外比赛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山丘的地形开展登山运动,在做好安全防患前提下,大胆开展登山比赛。可以将古山寨作为目标,展开全校登山比赛,赛后每位同学写好登山感受,在促进他们身体发展的同时,关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培养。

5 结论

面对山区具体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体育教师我们应该以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认识到《标准》对山区体育教学课程资源时空要素要求的必然性,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大胆地突破、拓展以达成《标准》所设定的目标。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0.

[2]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2003,23(4):20-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条件性课程目标山区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山区修梯田》
遵循新闻规律:有机运动的必要性与条件性
论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