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BJYM-4型大豆玉米复合式播种机的使用与改进意见

2013-08-15陈新昌何玉静史景钊张红梅李祥付王万章余永昌

科技视界 2013年34期
关键词:大豆玉米

陈新昌 何玉静 史景钊 张红梅 李祥付 王万章 余永昌

(河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农机系,河南 郑州 450002)

0 背景

我国大豆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的一年一熟春大豆区和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在这两个一级区中包括了大兴安岭区、东北平原区、长白山山地、辽宁平原丘陵、华北平原、山东丘陵、淮北平原等7个二级区,以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大兴安岭中部山地、小兴安岭山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白山山地、辽河平原、千山山地、辽东半岛丘陵、京津唐平原、黄海平原、太行山麓平原、胶东半岛、胶中丘陵、胶西黄泛平原、徐淮低平原、皖北平原、豫东平原等18个三级区,共计556个县。根据近5年来的平均产量统计,东北地区一年一熟春大豆区的大豆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黄淮海流域占全国产量的30%左右。

玉米、大豆集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于一体,是我国供需缺口最大的农产品,直接危及国家粮油安全。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均需求量1.6亿吨,供需缺口800万吨左右;大豆是我国安全危机最大的作物,产需矛盾最为突出,年均需求量6000万吨以上,供需缺口5000万吨左右。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十分有限,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之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于玉米,近年来东北、华北和黄淮粮豆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大豆进口不断增加,2011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玉增豆减已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一个新困局,妨碍着国家粮油安全和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难题。协调发展玉米和大豆,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间套复种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农业技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特别值得对其创新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的大豆间混玉米(大豆为主)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达到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施肥、化除等一体化和玉米、大豆双丰收。据2012年10月4日,阜阳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对由阜阳市颍泉区种植大户葛翔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简称玉豆带状间种)现场验收结果,玉米平均株距为17.4cm,平均亩有效穗数为3669穗,穗粒数491.9粒,千粒重按37.3克计,理论亩产673.1公斤,按85%折合亩产572.2公斤;大豆平均株距为11.1cm,平均亩有效株数为7525株,平均单株结荚数31个,平均单荚粒数1.82粒,千粒重按221克计,理论亩产94.1公斤,按85%折合亩产80公斤。玉米和大豆都属于喜温作物,凡是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均具备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条件。适合不同玉米产区尤其黄淮海玉米产区最适合发展,发展空间巨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前提下,每亩多收大豆100公斤左右,增收300-400元。

国内的一些农学专家提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和防止玉米倒伏;采用大豆玉米免耕开沟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机械直播技术,是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玉米间大豆(2行:2行)种植模式面积潜力和单产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田间播种示范与改进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采用少(免)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技术等,采用联合作业的方式,可一次完成松土施肥、开沟播种、覆土盖种、镇压保墒五项作业,集灭茬还田培肥地力、抢时抢墒高质量整地播种、基肥深施增肥效、镇压保墒育壮苗和节能降耗轻简化于一体,大幅度提高了玉米大豆播种质量与肥料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减少了用工量,深受农民欢迎。

在上述背景下,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和河南豪丰集团联合研制出2BJYM-4型大豆-玉米复合式播种机,适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行:2行),它是施肥播种一体化,大豆、玉米同时播种,减少间作时机器对土壤的重复碾压。保证了选(品种)、扩(间距)、缩(穴距)关键技术中的后两项,并提供较为便捷、可靠的调整方式。以期实现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

我们在山东菏泽(东明、鄄城、牡丹区)、河南(商丘永城、开封兰考、南阳方城)、安徽(淮北濉溪、亳州蒙城、阜阳颍泉区)、黑龙江大庆林甸、辽宁沈阳四方台、吉林公主岭等15个示范县区开展示范,运用20台2BJYM-4型大豆-玉米复合式播种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播种机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模式示范和标准化生产的有力保障。

2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经过试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手操作新型机器不熟练,加之农艺要求相对复杂,出现缺苗和播深未完全达到农艺要求等现象。机器设计和选购部件出现的问题是:①选购的勺轮式排种器铸造间隙一致性较差,特别是大豆排种盘,遇到大粒种子,就出现种子被挤破或漏播现象。建议选购质量好和加工精度高的排种器。②遇到粘性和含水率高的地块,地轮出现滑移现象。建议用低压橡胶地轮加刮土器;建议4个排种器轴用万向节铰链联结,既可减少传动环节又可使4个地轮同步,减少和避免滑移。③建议覆土器开口改大,覆土器板面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宽1倍,以适应多种类型的土壤。④排肥调整手轮及刻度建议改得简洁明了,以期更适合机手和农民的快速调整和操作;输种、输肥管建议加长,采用耐用材料。⑤建议加装漏播报警装置;建议排肥立柱加长150mm以上,以适应更多的深、侧施肥的要求。⑥建议加装限深轮,确保新机型和新机手情况下的播种稳定性。另外,东明出现的排肥立柱打弯和U形螺栓打断的情况,是由于土地承包者未告知机手田间老树根的位置造成的,不在考虑之列。

经过一季的试播和改进,我们期待着研制出更加完善和成熟的机器,尽早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猜你喜欢

大豆玉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