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于一体

2013-08-15郭淑平

科技视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格创设

郭淑平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电大,山东 青岛 2661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仅仅依靠心理健康辅导员根本就达不到目的。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通过让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学科的相通之处。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于一体呢,下面我浅谈几点自己的随想。

1 教师须有健康的心理

青少年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因势利导,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实现对学生人格的直接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健全教师的人格,才能造就大批健全人格的学生。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中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不断充电,完善自我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要重视对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把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担负起教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任。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保持平常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自我充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不断学习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教师的自我充电有助于产生新的教学理念,防止产生油尽灯枯的感觉,重新唤醒教师对教学的激情。

正确看待和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他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这也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尤其要正确对待“学困生”,给他们找优点,寻路子,让他们也能体会集体和老师的温暖。一个有用的人才不一定都必须得是研究生、博士生,我们需要画图纸的,同时我们也离不开铺路架桥的。我们教师本着这样的教育心态和理念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3 进行体验式教学

3.1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3.2 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3.3 超越情境——解决问题,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来,才能达到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而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经过亲身感受和直觉体验的内化过程,施加积极影响,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感悟、内省和评价自己,从而促进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平时应尽量创造机会或借助课本中设置的活动,通过开展体验式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思想,解决由于片面追求升学而带来的焦虑、紧张、忧郁、孤僻等心理问题,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职专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决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充分借助新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寻找一切机会,采取多种形式,持之以恒地加强对职高生特殊群体不良心理的疏导和健康心理的教育。我深信,在培养职专生健康心理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做到以诚相待、以心相知,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健康心理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人格创设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