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会实践对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2013-08-15李鸷
李 鸷
(长江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因此,参与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都可以成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1]
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本次社会实践为例,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本次社会实践背景简介
本次社会实践由管理系组织,报名对象为所有管理系大一的学生,学生在家长同意的条件下,身体健康者,自愿报名,老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本次社会实践,厦门实践点为厦门宸鸿科技有限公司宝宸工厂,为期三个月(厦门点的具体时间为6月15日至9月15日)。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核、计划、确认后,最终确定并坚持完成这三个月实践的学生(厦门点)一共为72人。这72位同学,成功的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期间每位同学都收获不小,度过了一个开心而又不一样的暑假生活。
2 本次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对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社会,实地接触企业。他们通过在企业中接触不同层面的人,通过接触不同的工作岗位,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每位学生都受益匪浅。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从“新鲜—疲倦—麻木—坚持—习惯—新的希望—喜悦—新的目标”,在学生们的“意义世界”中,他们似乎经历了人生百态。短短三个月,每位同学都感触良多,同时,每位同学却也进步不小,成熟不少。本次社会实践真正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帮助了他们更好的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构建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为日后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确立人生定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架起了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生活在阳光和日光灯下的孩子们,平时受父母和老师的庇护,对这个社会认识的实在太少了。在他们以往的“意义世界”中,认为似乎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到了企业,他们才认识到企业管理的严格、父母赚钱的艰辛、学校生活的短暂和宝贵。学生通过亲身感悟,一点一滴的积累,纠正了自身“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约束了自身的行为,增强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心智成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 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学生通过此次厦门之行,看到了厦门的发展,切身感受到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城市的生活节奏,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了党的方针政策,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与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实例中受到深刻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3 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
参加本次社会实践的学生所学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在工厂的实践中,与管理相关的事件、知识无处不在。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实地所见所闻来加深、强化管理学的知识点,通过现实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自己脑海中升华,真正掌握到知识点的精髓。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所学,去领悟和发挥管理的艺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对照(即:通过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通过实地实践去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悟),并结合自身特点,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促进了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4 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人员打交道,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交流、沟通、协调,在一次次的尝试和锻炼中,深深体会到企业与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在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升,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即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在基层工作中,对岗位的了解、对企业的熟悉,学生逐渐认识到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对比自身,逐渐认识到自身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调整心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2]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及时纠正、改正自身缺点,以适应工作上的需求;工作之余,静心思考,认真审视自己,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为自己确立职业生涯定位。从而,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为自己日后能更好的择业、就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 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个人素养、个性品质的提高
谦虚真诚的人永远受人尊重。学生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虚心求学的精神面貌,真诚待人。因此,无论是比他们大的同事、上司,还是比他们小的实习生,学生在工厂中的评价很高,小的实习生敬以仰慕之情,同职位的同事敬以敬佩之情,上司敬以赞赏之情。这样,塑造了大学生以光环的形象。使学生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学生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交流和沟通中,了解到各种同事的不同经历,使自己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更为重要。[3]
2.6 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的人生定位,促进了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
学生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比以往的学校生活、现在的企业生活以及自身所向往的生活等,在脑海中逐渐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大学生涯定位、职业生涯定位等,在他们的意识观念中,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世界”,思想逐渐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逐步向未来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
[1]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2):49-52.
[2]朱惠琼.新时期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实效性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8(5).
[3]胡树祥,谢玉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