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对记者采访的挑战

2013-08-15王晓萍李世颖

科技传播 2013年2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传统媒体受众

王晓萍,李世颖

1、2.吉林省东丰广播电视台,吉林东丰 136300

1 新媒体的界定

一般来说,新媒体是以新的技术为基础,通过硬软件的配备和完善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如互联网、户外电视、移动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就传统媒体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因此,新媒体又叫做“第四媒体”、“第五媒体”。不同学科的专家从他们的研究背景出发对新媒体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研究新媒体比较有名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匡文波。2013 年6 月25 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这一传媒新的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它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一起发布的,蓝皮书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媒体迅猛发展,网民数量激增,再加上新媒体更换换代的周期逐渐的缩短,功能日已齐全,新媒体产业已具备雏形,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有新媒体引发和传播。

2 新媒体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

新媒体空前发展,为受众带来了媒介接触的空前便利,这既是基于也是挑战,如何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做优质新闻,抓住手中的眼球呢?本文建议如下。

2.1 增强新闻时效性,快速采访新闻。

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要及时的捕捉住这一新闻事件,通过媒体的报道,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消除人们对已经发生事情在未知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在传统媒体时代,如果异地的新闻事件发生,即使是坐飞机过去采访,也是难免有一定的滞后性,采访来的新闻往往是“明日黄花”,不仅不是新闻,反而成为“旧闻”。

新媒体诞生之后,带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因为,在网络中所进行的采访是一种实时性的快速采访,具体来说可以是电子邮件、QQ 聊天、微信、易信等等。以电子邮件为例,可以将采访提纲通过Enail 发送给采访对象,既不会打扰对方的正常工作,同时又简便操作,采访成本降低。再比如,微博上面“@”,也是一种有效的及时采访方式。

2.2 采访形式多样化,文字、音频、视频、图片样样俱全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也形成了一种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即为报纸媒体记者仅仅采访文字稿件,图片记者进行拍照,广播媒体记者录音,电视媒体记者录像。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日益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媒介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各种媒介纷纷走向网络化,“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已经家喻户晓,不再是陌生的名字。以凤凰资讯台为例,为了适应新媒体的环境变化,刘长乐推出了凤凰网,该网站虽然也有电视台的相关视频和节目直播,但是电视台的翻版,同时还有纸质媒体的相关报道,图片集锦等栏目,这就要求新时代下媒体记者要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采访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

3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新闻来源的渠道

网络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宝箱”,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资源的丰富性对于记者来说,意味着采访思路的变革和创新。网上的文献资料、背景资料五花八门,既有专业型的,也有业余爱好型的,所以这就要求记者利用网络搜集背景材料的时候要有辨别意识、甄查意识。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以百度为例,输入关键词即可查询,方便快捷。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来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媒体记者自己遇到的新闻事件,其次是通讯员提供的,这里的通讯员是狭义上的通讯员,主要是和记者又经常联系的社会人员。新媒体时代也是“公民记者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比如近几年重要的公共事件:“宜黄事件”、“我爸是李刚”、“3Q 大战事件”、“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甬温铁路事件”等等,这些事件无不是普通民众通过自媒体进行网上爆料,进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而演化成公众事件。例如“甬温铁路事件”推动了微博在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围观即参与,转发即表态”;“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等已非口号,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得以涌现,微博为公民的诉求表达增添了新的力量。这给从业者带来的启示就是重视从新媒体获取一手的采访资料和消息线索,进而努力获取独家新闻。

4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我国梅姐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于社会来说,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进行,就政府而言,有助于政务信息公开、公权力在阳光下进行,对于公众而言,能够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进而为进度公权力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舆论监督在我国当前的鉴度类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是媒介代表普通民众监督公权力,其次是媒介对自身的监督。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舆论监督运用得好是党和人民之福,运用不当是党和人民之祸”。近些年来,一些重要的官员权力寻租、贪污腐败都是通过新媒体进行曝光的,主要是微博,例如“表述”杨华达、前能源部主任刘铁男贪污事件、重庆某官员雷致富包养事件等等,正是新媒体提供了公众监督的有效渠道,所以才有了这些“老虎”的落马。

然而遗憾的,通过微博开展舆论监督却遭遇了一些噪音。常见的就是公关公司的炒作、基于个人目的的“栽赃陷害”。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微博言论的治理常规化、法制化,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法治的思维代替人治的思维。其次,要借助于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进行相关的普法教育,普法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司法部门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与、扩大发铺的普及面,其次就是媒体的互动,将新近出现的家喻户晓得网络言论事件为依托,通过事例结合的方式,使受众明白其中的法律知识,做到以儆效尤,避免重蹈覆辙。

[1]新媒体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赵我寰.微新闻的采访与写作[J].传媒时代,2012(5).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传统媒体受众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